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涛 《文教资料》2005,(36):170-171
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包括教和学两方面,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把教的质量和学的质量相结合。部分学校在教学管理中非常重视教师教的管理,备课管理、上课管理、辅导管理、作业管理、成绩考评管理等方面的制度、细则规定非常细,上级检查来了能堆一桌,老师工作也认真,可就是工作成效不见提高,为什么?就是忽略了学生会学的管理。  相似文献   

2.
学习卡片     
树立“四全”的教学管理思想 1、全面教学质量管理:应该把全体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都列为教学质量管理的范畴。 2、全过程教学质量管理:包含若干个教学环节,如:备课、上课、辅导、作业  相似文献   

3.
完整的教学流程管理是“教、学、管”的有机统一,这其中既有教师教的流程管理,又有学生学的流程管理,还有领导管的流程管理。在实施教学流程管理中,我校以发挥“管”的作用为核心,以“教”的管理为关键,推动“学”的主体作用,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及批改、辅导、评价、校本研训的环节中,努力实施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4.
教学全过程是非常复杂细致的,一般从制订计划、备课,到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到课外活动辅导,以及学业成绩检测与质量分析等,一个完整的流程通常是这些环节。教学"过程"管理中如何牵住牛鼻子,抓住关键环节,笔者认为重在以下"四看"。一、从备课中看研究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精心备课才能确定合适的课堂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5.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教育工作者总结了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即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训练、认真辅导、认真考核,通常称为教学“五认真”。教学“五认真”是指导教师规范教学行为,克服教学主观随意性,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行为规范。它在强化教学过程管理,稳定正常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师成长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传统的教学“五认真”已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我们应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从以人的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赋予教学“五认真”以新的内涵,将其发展为富有生机活力的教学“五结合”。使教学实…  相似文献   

6.
谈“说课”     
“说课”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深入开展教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教师整体素质的体现,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功之一。“说课”和备课、上课有着显著的区别,它虽然源于备课,但又高于备课。“说课”不仅要说出“教什么”和“怎么教”,而且还要说出  相似文献   

7.
学校是培养造就四化建设接班人的重要场所。搞好学校管理,是办好社会主义学校的关键。在学校管理的许多方面,都必须注意管理有“度”。这个“度”,就是一切工作都要从实际出发,要注意适度、程度、尺度。如制订学校工作计划,制订学校规章制度,对教师工作的要求,对教材的学校要求等,都必须提出恰如其分的指标。太低了,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不利于教育改革的实施,造成教学质量的下降。太高了,超越客观实际的可能性,就会使教师或感到高不可攀而失去信心,或为追求“高标准”而加班加点,不利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学校管理主要应掌握好以下几方面的管理:一是掌握好教师管理的“度”。教学“五认真”(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认真考核和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是教师管理的重要内容。要提高教学质量,这“五认真”当然是越认真越好。钻研教材,花的时间越多越好,备课教案越详细越好,上课水平越高越好,辅导学生次数越多越好。但学校管理者又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向教师提出必须做到的最基本的要求和经过努力能做到的较高的要求。某小学经过多年实践,在备课上提出:教学内容要具体,教学要求要明确,教学过程程序要清楚,  相似文献   

8.
“六认真”即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认真评价学生、认真教学研究。“六认真”管理是常规性的,在新课改背景卞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丽华 《学周刊C版》2010,(10):181-182
备课是教学全过程的基础.它是教师职业中最习以为常的,然而又是最为重要的工作.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学的对象千变万化.要把教材中的知识变为学生的财富.使学生喜欢你讲的课,把知识转化为能力.需要教师在上课之前做认真的准备——即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备课要认真做到“八备”,即备教学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方法、备教学手段、备课堂提问、备板书设计。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如果说上课是关键,那么备课是基础。怎样备好课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是一个值得我们不断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备课是教师日常教学的基本工作,备课管理则是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备课管理如何从只重“形式”转向关注“实效”,是管理者感到比较困惑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以“课”察“案”、重“质”轻“形”、抓“研”促“教”等策略,突出“课堂现场”的备课理念,倡导轻负高质的备课方式,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课堂四十分钟效益,优化育人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校长应对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查等教学环节提出规格要求,并加强指导与检查。 一、对教师备课的指导与检查 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加强教学预见性和针对性,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保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必须抓好教师的备课,认认真真地指导与检查,为提高教学质量创造良好的要件。长期以来,在指导教师备课上我们要求教师必须做到“四备”、“五认真”。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作业。“五认真”即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做到明确教学目的和重点、难点;认真了  相似文献   

12.
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试等教学环节应环环相扣、逐层推进,实现知识横向辐射、纵深发展的目标,达到学生从接受信息到提升能力的高度。但不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常常会使这几个教学环节“脱节”。一、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脱节”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备课要求教师深入钻研  相似文献   

13.
孔建兵 《文教资料》2014,(2):169-171,176
备课是教师教学常规中的基本工作,针对原备课格式易使教学效率低下的弊端,以“教是为了学,教学生学”为理念,创造性地设计了“分段式模块备课”格式。该备课格式的教学设计内容,包括时间段落的规划、教学目标的确定、内容模块的构建、教学过程与方法的编制等要素。该备课格式特别强调一堂课上要求学生在教师缄默的情境下自主活动时间至少20分钟,以制约“以教代学”的教学行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教师逐渐克服备课的粗糙与随意、上课松散和无序等困难,保证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的深度、广度和专注度,使课堂教学变得更优质和高效。  相似文献   

14.
朱浦 《现代教学》2009,(7):12-13
在备课、上课、作业、辅导与评价的教学五环节中,辅导犹如一片绿叶,映衬着其他几个环节。备辅导虽没有显性的衡量指标,但与其他各环节关系密切,其隐性作用和意义重大,它可以使教师在辅导学生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调整备课、上课、作业和评价的相关策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精细化管理既是一种管理理念,又是一种管理方法和管理工程,它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精细化管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引导教师备课质量高、教学手段精、课堂环节清、耐心辅导细,教学必将产生质的提高.近几年,我们以"六有效"管理为着力点,夯实"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训练、有效作业、有效辅导及有效监测"六环节,尝试精细化管理,努力提升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16.
现在,很多教师都能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备课和上课上,这是可喜的。可是“教后小结”工作却往往容易被教师所忽视。不少教师一上完课,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教案原封不动,备课本上未留下任何新的墨迹。其实,“教后小结”应是我们每个教师具备的“教后功”。它如同备课和上课的各项基本功一样重要。笔者认为,进行“教后小结”至少有如下几方面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而教学常规管理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教学常规工作的落实是教师的教学进入常态,学生的学习渐入佳境的基石。教学常规管理在学校管理中起着基础保障的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就内容而言,各个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大同小异,与整个教学过程密切相关,包括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备课、批改、辅导、考核、课堂教学等。然而正是由于这种内容的确  相似文献   

18.
普通中学全面实施生物新课程已经多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受到多种办学条件的限制,许多教师的教学理念没有发生转变,在实施生物新课程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困惑。教师不知道该怎么备课、该怎样上课。笔者针对这个问题,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和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探讨实施中学生物新课程教师应该怎么“教”,以及为什么要这样“教”。  相似文献   

19.
<正>“一课一导图”是指运用T-思维导图进行备课和上课,设计T-思维导图式教案或T-思维导图式板书。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备课、上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工作事务繁忙,缺少板块时间思考,备课容易流于抄教案,导致备、教“两张皮”;二是一些教师没有经历过大循环教学,教学视野往往局限于一个单元或一册的内容设计,缺乏整体性思维。长此以往,随着学生年级的上升、知识量的扩充,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师备课或者上课时是在“教教材”还是在“用教材”,反映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教学观念。“教教材”是把教学狭隘地理解为传授知识,把教科书当作教学的唯一内容。它提倡教师备课要“吃透教材”,即吃透教参中的标准答案;上课要“以本为本”,不能超出大纲。学生的学习应“围绕教材”,学校考试应“紧扣教材”,试题答案应和教材“保持一致”。因此,语文课就是语文,语文教材就是语文,我们的语文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而“用教材”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观念,它认为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以及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教学的内容不仅是写在书本上的知识,而且包括了蕴涵在书本知识后面的在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活生生的问题和对这些问题的回应。那么,教师如何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