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李凤 《中学生电脑》2021,(1):147-148
九月是一年级新生适应小学生活的关键月,我们称之为“幼小衔接月”。保护并激发一年级学生对小学的美好向往,让他们喜欢上学,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并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树立“我是一名合格的小学生”的信心,这些都是班主任在“幼小衔接月”里的重要任务。笔者在小学低年段从教多年,基于幼小衔接理论与一年级现状研究,通过自身的思考与实践,从“幼小衔接”的视角再次审视一年级班主任的工作,提出了若干班主任工作策略。  相似文献   

2.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与小学需要共同关注的内容。本研究基于一年级教师的视角,采用焦点团体访谈法,以北京市延庆区7所小学的62位小学一年级教师为研究对象,借鉴扎根理论的资料饱和验证技术,系统梳理小学一年级教师眼中一年级学生存在的“幼小衔接”问题。研究发现一年级学生存在的“幼小衔接”问题包括学习品质、身体发展与健康、语言读写与交流、社会、科学、艺术、特殊儿童7个维度,下属专注力、控制力、动作发展、识字、拼音、合作、冲突解决、数的运用等31项关键指标。该研究对幼儿园开展“幼小衔接”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何有群 《辅导员》2009,(9):42-42
所谓“幼小衔接”,就是幼儿园教育的终结阶段与小学教育的开始阶段的衔接,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幼儿园生活过渡到小学生活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也是一个特殊阶段,如何优化“幼小衔接”,帮助学生迈好关键步伐,这是我们一年级教师工作中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4.
一、现行学制与初等教育课程台湾将义务教育称为“国民教育” ,从事义务教育的学校称“国民小学”、“国民中学”。目前台湾实施 9年制义务教育。接受义务教育前 ,学生先在学前教育机构———幼稚园学习两年。义务教育包括 6年国民小学的学习和 3年国民中学的学习两个阶段。在小学 ,儿童 6岁入学 ,12岁毕业。现行国民小学教学科目及周教学时间如下表[1] 。台湾小学的课程门类及各课程周教学时间课  程各年级周教学时间 (分钟 )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生活与伦理公民与道德健康教育12 0 12 0 12 0 2 0 0 2 0 0 2 0 0国  语…  相似文献   

5.
1.重知识衔接,忽视了学生兴趣的激发,信心的培养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中“方程”这一单元,在方程的^一解法中.为了与初中的“方程”衔接。完全抛弃了传统教学中“四则运算的关系式”而是应用了等式的性质。  相似文献   

6.
读小学四年级的弟弟胖得实在不像话,大家常常取笑他。一天,老师要全班同学在联络簿上记下“每天帮家里做的事”,弟弟怎么也想不出来,最后只好由妈妈代为填写。妈妈在联络簿上写了“每天帮家里吃饭”。  相似文献   

7.
有人曾这样评价当前存在的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刚入学时像个问号,到了毕业时变成了个句号!”笔者一时不解,追问之下,他列举事实: 有个小学三年级学生,她用“活泼”一词造了一句:“河里的水很活泼。”不料老师批改时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红字批道:这是病句!  相似文献   

8.
本市自1993年起采用“滚动”的方式,试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新教材。到目前为止,面上一、二、三、六年级都启用了新教材:而四、五年级仍用原教材。在这样一个新、原教材的交替过程中(而且,这个过程还比较长),我们感到在教材方面出现了一些脱节情况;在教学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适应的现象。为此,我们担心有可能会影响小学特别是六年级的教学质量,也引起我们对小学数学教学中五、六年级应该做的一些“衔接”工作的思考。 (一)五年级应做好教材方面的“衔接”工作新教材与原教材比较,有个明显的特点:它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核心,为了体现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一贯制,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小  相似文献   

9.
白雪 《四川教育》2023,(23):45-46
<正>2021年4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提出对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四项原则:儿童为本、双向衔接、系统推进、规范管理。幼儿园与小学的“双向衔接”,是深化教育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大举措。“双向衔接”即幼小协同,进行小学教育与幼儿教育的承接。然而,目前的衔接工作往往存在重“幼”轻“小”的误区。《意见》明确指出:“小学要强化衔接意识,将入学适应教育作为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纳入一年级教育教学计划,  相似文献   

10.
对昌吉市小学一年级教师幼小衔接教育素养现状的调查发现:部分教师存在对幼小衔接教育理念解读错误、对幼小衔接教育知识认知有偏差、实施幼小衔接教育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学校要加强宣传力度,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教育理念;建立有效的“家-园-校”衔接机制,形成幼小衔接教育合力;提升小学一年级教师幼小衔接教育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11.
周梅 《上海教育》2013,(25):80-80
2013年初,上海市教委开始在黄浦区、金山区的小学一、二年级进行等第制评价试点,金山小学是其中一所试点校。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要求和进度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从八个“第一”入手,将试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使家长真切地感受到快乐而无压力的起点才能让孩子健康幸福地成长。第一次家长学校课程。从家长拿到我校录取通知书起,我们的家长学校就启动了新生家长教育课程。在新生家长会上,我们为家长提供的课程有“怎样度过关键的两个月准备期”“一年级学生家长须知”“幼小衔接阶段孩子的心理干预”“好习惯奠定人生好基础”“误区——历届一年级孩子与家长所犯之错”等,这些课程让家长进一步明确了自己在幼小衔接阶段的职责。  相似文献   

12.
花洁 《上海教育》2008,(18):49-51
2006年秋,我校率先开展了“幼小衔接,情感教育”活动。2007年,上海市教委发布了《上海市小学一、二年级课程调整方案》。这个方案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初的2-4周期间,设置学习准备期。  相似文献   

13.
在吴江市教委的领导下,鲈乡小学为探讨“幼小衔接”让学生乐学会学,由专家沈克英老师指导,进行了一年级数学教学渗透音乐的实验。经检测,学生数学成绩很好,全体学生喜爱学习数学。现将“学生喜爱的一年级数学课”刊登于后,供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参考。  相似文献   

14.
小学和初中,是九年义务教育的两个阶段,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通称为1—9年级,其中7—9年级是传统所谓的初中阶段。这九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有机过程,既有阶段性,又有整体性,贯穿在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下“。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明确指出: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应该说,课程标准的一体化设计,整体考虑,互相衔接,是系统而科学的,充分注意到了小学到初中的过渡与衔接。但是,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小学(1 ̄6年级)与初中(7 ̄9年级)之间有较大的跳跃,阶段性明显,而整体性、连贯性相对减弱,在过渡与衔接上(主要是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一年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脱节和断层现象,隐藏着诸多的问题。对此我们作了一些思考和探索。现象与问题一、学生学习方面的不足:1.学习习惯上与初中学生要求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时间安排不合理,上课专注力不够持久,容易分心走神等。2.学习方法上对初中学习的不适应。例如,听课不太善于抓住重点、领会要点,不会作笔记,作札记,勾画批注课文,不善于利用课文的注解、相关的工具书解决学...  相似文献   

15.
第一课堂     
开学伊始,我担任初一年级的音乐教学任务,想到这些“小朋友”们上惯了小学的“甜蜜唱歌课”,能很快适应中学带有理论知识的课堂吗?为了调整好他们的心态,我决定在第一节课与他们坦诚面对面,进行一次交流。  相似文献   

16.
<正>做好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两个学段共同的任务。幼儿园大班的下学期是幼小衔接的准备期,小学一年级上学期是幼小衔接的适应期。本文所说的“幼小衔接期的识字”指的是小学一年级上学期的识字。这一阶段的识字要求可以概括为:有愿望、读准音、识其形、知大意。一、幼小衔接期识字的意义进入小学,学生开始了正式的学习生活。语文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识字是学习语文的基础。2022年版课标在第一学段指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相似文献   

17.
“小幼衔接”的改革尝试北京市崇文区前门小学钱红石如何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在一年级搞好小幼衔接,使儿童愉快地转换角色,度过这一心理、生理的适应期,是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作为北京市教改实验学校,我们在过去的一年里,在小幼衔接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  相似文献   

18.
幼小衔接期是指幼儿由幼儿园大班进入到小学一年级的过渡期,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期。此时,应做好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但实际上,目前往往是幼儿园和小学不通气,各行其事、互不了解,使得幼儿入小学初期表现出种种不适应。如何通过素质教育,改善幼小衔接的现状,笔者认为:加强幼儿园和小学的交流与沟通,体现“双向衔接”;要重视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重点培养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不断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以达成家长和社会对儿童教育的共识;提高儿童在幼小衔接中的自我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一、项目实施的背景 笔者作为区域学科教研员,经常听到初中语文老师抱怨:“这个知识又不知道啊,你们小学都学什么啦…你们的概括能力怎么这么差”……另一方面,在初中语文学科开展的一次区域初小衔接研讨活动中,来自小学六年级的一位骨干老师对七年级老师又提出了质疑:“在小学阶段学生语文学得挺自信的,怎么考都有个八十分以上,可是一到初中,考个七十分就不错了,他们的语文分数都去哪儿了?”从近年来初中七年级语文学科初小衔接项目的学业质量监测结果看,学生在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上的缺失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和小学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规律及儿童终身发展的需要,做好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两个阶段的衔接工作。课堂教学是小学的基本活动,课堂教学是实施幼小衔接教育的主要途径。文章探讨了小学儿童课堂教学中幼小衔接的现状,分析小学一年级课堂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为小学一年级优化课堂教学,加强幼小衔接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