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数学知识在教材中是以"压缩形态"存在的,这种形态遮蔽了知识诞生时的鲜活样态,遮蔽了人类探索知识时的关键步子。数学教学就是对数学知识进行"解压缩",将"学术形态"的数学转化为"教育形态"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恢复数学知识的原始形态、史学形态和思考形态。只有将"学术形态"的数学转化为"教育形态"的数学,才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力,培育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
从教材形态的数学到教育形态的数学,根本在于教师解读数学教材。教师教学前端解读教材,聚焦数学知识,从整体到局部理解把握知识体系、关系结构及数学知识本质;聚焦数学核心素养,厘清数学知识形成、发展过程中蕴含的数学基本思想及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核心素养;聚焦数学思维,理解把握数学思维形式、方法以及发展的思维品质。教师在教学前端"三聚焦"解读教材,理解把握数学知识的体系结构及本质,明确数学核心素养及其数学思维,才能以此为基础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才可能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学生深度学习和落实数学教学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3.
<正>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数学知识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彰显数学本质,培养数学思想。数学知识在内容上贯穿两条主线,一是数学基础知识,是一条"明线",它直接以文字形式写在教材里,反映知识间的纵向联系;二是数学思想方法,是一条"暗线",它反映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常常隐藏在基础知识的背后,需要加以分析、提炼才能显露出来。下面就六年级数学"圆的认识"一课谈谈在教学中如何有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数学问题生活化 生活经验数学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生活实际,提炼"数学知识",捕捉"生活现象",合理改组教材,体现教学内容的生活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相似文献   

5.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生活实际,提炼"数学知识",捕捉"生活现象",合理改组教材,体现教学内容的生活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相似文献   

6.
当前,小学数学教师习惯按照教材单元和课时划分进行教学,忽视关注知识之间、方法之间的联系,缺乏对数学知识的整体化设计。为解决上述问题,教师要树立数学知识整体设计的意识,着眼知识之间、方法之间的联系,做到"左顾右盼""瞻前顾后""融会贯通",基于数学结构化,引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以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田忌赛马"一课为例,借助扑克牌的游戏,将数学知识、历史故事与学生生活进行有机整合,在游戏中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出牌才能取胜"以及"怎样用小牌战胜大牌",从而实现在整合中玩转数学,在思考中发展智慧。  相似文献   

8.
杨春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4):152-152,F0003
本文分析教材中数学活动课的作用,提出数学活动课应该突出"动"和"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更好的感受知识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相似文献   

9.
用故事链接知识能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故事能让数学知识回归原位,使数学知识呈现"整体之美",彰显"链接之链",拓宽儿童"思维触角"。应用故事进行教学,能帮助儿童搭建数学之塔,让学生在听故事中发展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0.
邵建中 《小学生》2013,(9):48-48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育的显著特点是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还要让学生"会学"。最根本的途径之一,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过程,了解数学知识的发生与发展,使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其中,把"数学活动"引人数学课堂就是实现上述目的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我们知道,数学教材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纯数学系统,略去了数学概念和思想方法的产生、发展、形成所走过的艰  相似文献   

11.
低年级数学教材图片丰富,形象生动,十分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然而数学语言和思考过程在书上却不多见。教师如何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教材特点,抓住数学的本质,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引领孩子们用心去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品味数学的魅力,让低年级的数学课也充满浓浓的"数学味",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通过实践与思考,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途径提升数学课堂的"数学味"。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数学思考低年级学生数学知识比较匮乏,他们所具有的就是直接的生活经验,所以虽然低年级的数学知识比较简单,还是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领学  相似文献   

12.
近十年来,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和进步最快的十年,新世纪实验教材的使用和更新较频,数学的教材内容向数学的实用性过渡,更兼顾内容的趣味性.数学学习主动性丧失的学生,根本原因是在学习中,我们教师没有让其有共呜和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更多教师是以"本"为"本",照本宣科.一个真正注重学习有效性的教师,是要对教材改进、调整和重组的多维度的发掘,把教材看成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将文本、静态呈现的教材变得生动鲜活起来.  相似文献   

13.
<正>"探究"是高中数学教材中的一个版块.在教材的部分章节通过设置"探究"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出所要学习的新知识.人教A版《数学3》教材中,随机抽样章节共设置4个"探究",5个问题.明确"探究"问题的背景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知道所学的数学有什么用,怎么用;"探究"问题的梯度设计,表现出导向性与整体性,引导学生逐步建立数学知识的完整体系;"探究"问题可以作为数学样例学习,  相似文献   

14.
小学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强,前后知识、新旧知识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因此,教师要从数学知识结构的整体出发,引导学生会用"联系"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那么,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联系"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呢?一、运用前后知识"联系",解决数学问题小学数学教材每一个知识点都处在一定层次的系统中,这样无论从纵向的还是从横向的联系上都出现了教学知识上的先后问题,即有起始教材和后继教材之分。教师在  相似文献   

15.
一、"数学生活化"践行中的误区大量生活化的素材进入数学教育之后,出现了另一种情形。在教材编写和教学过程中,为了迎合新课程理念,一味地追求"生活化",过分淡化数学知识的研究,缺少数学理性的思考与分析,其实这是对"数学生活化"的片面理解。  相似文献   

16.
严文俊 《考试周刊》2008,(53):66-67
《数学课程标准》建议教师"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可见在体验中感悟数学知识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作为数学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的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  相似文献   

17.
我们都知道,数学学习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我国著名数学教育家傅种孙先生还提出"知何由以知其所以然".人民教育出版社中数社多位参与教材编写的资深编辑在新教材使用培训时反复提及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渗透可以借助"两个过程"的合理性,即数学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合理性和学生思维过程的合理性[1].笔者觉得不仅新授课应该如此,复习课也需要有这样的理念,学生的数学能力方能拾阶而上,将数学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18.
高中数学人教B版课标教材在每一章后面增加了一个特色栏目"数学文化·阅读与欣赏",它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拓展学生视野,激励学生勇于探索,培养学生数学素质和继续学习的潜能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能合理利用,定能达到德育、知育的双重教育目的。本文结合现行人教B版数学教材,举例说明在教学中利用"阅读与欣赏"栏目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9.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数学活动是指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学生与教材及教师产生交互作用,形成了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了情感态度和思维等方面的品质。在学  相似文献   

20.
新课改精神在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的同时,特别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数感"。我们在教学中应当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通过揭示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不断挖掘教材内容的潜在、由数学知识反映、提炼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并逐步渗透,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能力,使他们具有较强的"数感",更好地应用于学生一生的生活、学习、研究和实际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