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说“贾”     
李玉良 《学语文》2005,(5):47-47
高中语文第三册《琵琶行》诗前小序“委身为贾人妇”句,课文注“贾人”:商人;贾读gǔ。“贾”人们熟知它作姓氏时的读音“jiǎ”,可只要索本求源,就会发现在古代“gǔ”是“贾”的常用音,这又为何?  相似文献   

2.
贾岱宗生平及其《大狗赋》的写作时代等问题,长期纠缠不清。以曹道衡先生的论证和观点为基础,结合《大狗赋》主要内容、所引前代典籍与典故,以及具有指代意义的发生战争的历史地理,从多方面来考察,可以确证,《大狗赋》作于北魏末年,贾岱宗为北朝魏人。  相似文献   

3.
《金瓶梅》的故事框架是从《水浒传》第22回到第31回中移植过来,又加进了作者天才的创造。细比较二书对于同一人物的描写,有助于对《金瓶梅》作者的创作初衷、《金瓶梅》一书主题等方面的探究。文章选用潘金莲作为剖析的材料,发现存在诸多差异,而且这种差异正与二书的主题、表现重点各有不同等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4.
贾公彦《周礼疏》因袭南北朝经师旧说处所在多有。因为师承与门派关系,贾疏在因袭时偏主熊安生说。当熊说与郑注不合时,贾氏便在二说间调和与折中。因袭之旧说集中于礼制、礼例方面,包括祭礼、丧礼、服制等。这与南北朝重视礼制研究,尤其是丧服礼研究是吻合的。  相似文献   

5.
《金瓶梅》作者制词四首,大处落墨,陈其辞官归里,创作《金瓶梅》等重要事实,荦荦大端,可证“贾三近说”为不刊之论。一仍贯之,以是词为试金石,检验关于作者传闻、考证,其余诸说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6.
同为“世情小说”,《金瓶梅》是肇始,《红楼梦》是以《金瓶梅》为起点发展起来的高峰。《金瓶梅》以描写西门庆家庭的兴衰历程为主线,把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人物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并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穿插一些重大事件的描述,从而使故事情节显现出波澜迭宕的艺术效果。《红楼梦》明显地师承《金瓶梅》的这一特点,沿着《金瓶梅》所开拓的路子继续前进并且取得创造性的成就。  相似文献   

7.
《金瓶梅》之《序》、《跋》,为考证作者之“信史”,《序》,言其籍贯,《跋》,射其姓名。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割舍。而其余诸说(如“屠隆”说),执其一端,生发于“兰陵笑笑生”之语,对《跋》“《金瓶梅传》,为世庙时一钜公寓言”之记载,竟视而不见。贾三近之名“三近”,字“德修”,号“石葵”,无不与“钜公”比附不悖。贾三近使用过“大史氏”、“外史氏”、“野史氏”诸笔名,晚年取号“石屋主人”,追慕司马迁心志昭昭;其效法太史公,著书立说。《金瓶梅》“克隆”《史记》,明末清初评点者早已点破,所谓“纯是一部史公文字”。拙文以此再证“兰陵笑笑生”、“钜公”为贾三近,力图破译这一古代文学我“斯芬克司”之谜。  相似文献   

8.
对《金瓶梅》的版本进行了梳理,认为现存所谓“万历本’’《新刻金瓶梅词话》实刻于清初;说《金瓶梅》作者是兰陵笑笑生,这不过是三百年前的书商作伪;兰陵笑笑生不可能是《金瓶梅》的作者。  相似文献   

9.
蒋静 《现代语文》2005,(3):22-23
《林黛玉进贾府》(以下简称《林》文)一文描写了众多人物的出场,其中对黛玉、宝玉以及王熙凤等主要人物出场的精彩描写已成为文学史上不朽的范例。人们似乎很少注意到在《林》文巾还有两个未出场的人物,那就是贾赦、贾政。这两个未出场的人物其实正以另外一种方式悄然出场。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贾探春存在由庶出而产生的自卑心理。她的情感和人性因此受到了扭曲。她试图利用宗法人伦的等级秩序来获得心理补偿,以摆脱自卑的困境。发挥自身创造力。张扬自我价值,则使探春最终超越了自卑、探春潜层心理的上述三个层面杂糅一体,构成了这一形象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相似文献   

11.
贾元春是贾府的一个重要政治资源,她利用自身的地位给贾家带来了许多特权,使贾府一度势焰薰天;贾元春也是-个贯穿贾府由盛而衰的关键人物,作者通过她与贾府的微妙关系,为贾府的命运埋下了很多伏笔,从她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曹雪芹对贾府结局的真实构想。  相似文献   

12.
陆贾与贾谊都是汉初闻人,以名于朝,但归宿却大有不同,陆贾以善终,而贾谊却伤悼早舌。究其原因,不仅与两人身处的政治利益集团不同有关——陆贾属于当政的军功受益集团,而贾谊出于新兴的法吏集团,双方的力量对比决定了集团内个人的命运;而且还与两人的性格有很大关系,陆贾世故圆通,贾谊伉直不屈,性格的差异同样也影响个人政治的前途,终致两人同出而异终。就两人思想体系而言,陆贾宗儒,近于黄老而好纵横;贾谊则本儒近法而乐老庄。二人思想的异趣,不是学术的分裂,而是学术由“百虑”向“一致”,“殊途”向“同归”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到汉武帝时,这一学术演进过程才告基本结束,而陆贾与贾谊俱本于儒家,实为董仲舒、公孙弘倡导儒术独尊张本。  相似文献   

13.
脂批本《石头记》第78回多了一段关于贾政"名利大灰"的心理描绘,说到贾政从此转变教育方针,不再以举业强迫贾宝玉了。这是违背曹雪芹本意的妄加。因为,硬要贾宝玉读书应考走仕途经济之路,是贾政的既定方针,这是贾宝玉的地位所致,是贾府家族前途的别无选择;从小说的艺术构思来考察,也是矛盾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秦汉之际,是中华文明发展形成的一个关键时期,先秦群雄争霸,与之相应,在文化精神领域则是百家争鸣.随着秦的统一,政治上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文化精神的统一也就势在必行,作为文化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的文学,在主题上也必然随着这一变化而变化.在这一变化中,汉初有两个人物起了重要作用,他们就是陆贾和贾谊,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分析,他们论述了儒、道思想的切实可行性,为董仲舒"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观点开了先河,也为中华文化精神特质的形成,作了缜密的选择取舍,在此后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文学流变过程中,儒道精神一直是贯穿众多作家创作始终的母题.  相似文献   

15.
陆贾是西汉初地主阶级政论家、思想家。他将儒家“仁”“礼”上升为“天道”的内涵,最高道德本体,提出恃“天道”而处世事的“怀道者”范畴。将“怀道者”分为君、贤二类,强调威权与仁义结合的“圣”“君”合一思想,为西汉君主专制作合法性论证。同时,陆贾又通过对“怀道者”与“避世者”的区别,批判了当时的神仙方术之士不理世事、不济国艰的道家之徒,突出表现了他的新儒家治世思想。  相似文献   

16.
论通假     
通假,指古代文献中音同音近的文字替代,是个训诂学概念。南北朝以后,训诂学家已开始采用“通”、“通用”一类新名,注意将训诂中的通假与文字学讲的假借相区分。通假字的范围,除“本有其字”的那部分假借字外,还应包括通常所认为的那种通用字以及古籍中的所谓“别字”。“本字”就是本来已有的字,“本”并非指“制字之本意”。通假字所借用的词义,可能是被借字的本义,也可能是其引申义,有时甚至是被借字的假借义。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 ,曹雪芹的《红楼梦》塑造了众多鲜明的人物形象 ,人物之间的关系完美而复杂。其中贾宝玉、贾兰、薛蟠实际上是一个互相参照的阅读体系 ,即贾宝玉是“中间人物” ,而贾兰、薛蟠是两个极端。作者曹雪芹于此三人上着墨不均 ,但因为有了互相参照进行阅读的可能 ,从而使三个人物 (尤其是着墨较少的贾兰、薛蟠二人 )都得到了很好的性格表现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列举了从明代云南地方志中查找到的架阁库 ,从这些架阁库可知 ,明王朝并非在洪武二十四年以后才在地方上设置了架阁库 ,事实上是明王朝一建立 ,就广建架阁库 ,接着又讨论了明代地方架阁库的数量问题 ,纠正了以往的观点。并认为元明清时期虽然都沿袭了宋代的架阁库制度 ,但其程度并不一样。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描写了贾宝玉一出荡气回肠的爱情悲剧,贾宝玉爱情悲剧的根源在文本中即有明显的提示--意淫;意淫的实质在于个体生命的存在形式与受抑制的原始欲望的强力表达.意淫的实现与现实和反实现之间的冲突构成了贾宝玉悲剧的全部内容.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