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教师的个人榜样,是青年心灵开花结果的阳光。”人们把教师看作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类文明的传递者”,教师一方面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另一方面又起到教育学生的作用。绝大多数人民教师呕心沥血,在教育战线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也有极少数教师得过且过。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语言和行为上的不负责任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负面影响。本文就教师负效应的表现形式及防范措施进行探讨。一、教师负效应的表现形式教师负效应即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由于语言或行为上的不当给学生造成消极的、不良的影响。教师负…  相似文献   

2.
陈青 《广东教育》2003,(5):29-30
思维定势的负效应会把学生的思路引入歧途或导致呆板思考,严重时会干扰和抑制学习的顺利进行。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措施,启发学生从思维定势的负效应中解脱出来,教育学生克服惰性和一些习惯倾向的消极影响,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3.
所谓的教学负效应是指,学生在接受教育信息的过程中,产生与教师预定的教学目标相背离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教学负效应降低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削弱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判断性提问是启迪学生道德情感的良方。为避免思品课教学中学生道德认识的“负效应”,尽快将学生带向某种道德情景中,创设良好的道德认知的课堂气氛,教师提问宜删繁就简,避难求易。我们在教学《发展地看问题》一课时,首先结合课文内容,自制一套活动灯片,边放灯片,边采用最简单的“是—否”式提问,仅要求学生作出简单的“是—否”判断。配合使用富于感染力的活动灯片画面,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使抽象的问题以生动直观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此外,这种简单的“是—否”式提问还可以起到投石问路的作用,教师在学生的回答中了解学…  相似文献   

5.
对教师期望效应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森塔尔的“教师期望效应”实验表明,教师期望是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事实上,教师期望所产生的效应是有正负之分的。本文详细分析了教师期望负效应的表现及相关原因,并提出一些避免教师期望负效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求异思维”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方面,起着很大作用。但如果使用不当,其“正效应”很快就会转化为“负效应”,并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根据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注意。 第一,在培养学生“不唯书”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同时,必须避免其由此而产生的对书本知识的不信任感。  相似文献   

7.
对初中阶段生物、物理、化学学科具有相关性的“微粒观”知识教学进行整合,以避免学科间共同知识的重复教学,由于阶段性认知的不统一造成负效应。更合理地遵循知识生长性,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直观教具和材料使用得当.能较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利于引导学生加快对生物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对生物学教学有较大的辅助作用。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用具的开发利用增多,以及教学条件的改善,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也相应地出现了“滥用”直观教具和材料的现象,给教学造成了较大的负效应。本文就带有普遍性的三方面问题(“三忌”)着重剖析一下。1汇总所有形成堆砌有些缺乏教学经验的教师一味地追求教学上的直观性,有时竟将说明同一问题的实物、挂图、标本、模型、投影片、黑板简笔画等全堆积在一起轮番使用…  相似文献   

9.
语文高效的出路在哪里?撇开应试教育的负效应不谈,能否从语文教学本身找到问题的症结?经过对自己和同行教学实践的反思,我以为什么时候“教”与“学”接轨了,教师教得符合规律了,学生学得主动灵活了,什么时候就呈高功效;反之,则为低功效甚至无功效:从现象中可分析出如下规律:语文教学要求得高效,教与学必须接轨,必须做到“科学地教学生学,教学生科学地学”,这里的“科学”意指“合乎科学的.合乎规律的”。本文仅就“科学地教学生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在农村,很多学校用“考”代管理,以“考”兑奖惩,教育教学的全部管理工作被一“考”了之。这种管理方法,不仅同普及义务教育相悖,而且产生了许多负效应。学校工作涉及多方面,既有教学工作,也有校舍、校貌、校风、校纪问题。学校办学条件各不相同,不仅设备、经费有异,而且社会文化背景、地理环境有别。教育对象参差不齐,富裕地区学生家庭经济和文化情况好,能安心学习,高寒贫困地区不少学生家庭生计和家庭矛盾使之无法安心学习。凡此种种,仅用“考”进行管理,以学生的考试成绩评价学校和教师,这种不全面、不科学的做法,不仅不…  相似文献   

11.
多媒体在辅助数学教学中具有直观形象、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培养非智力因素、提高教学效率等诸多优势,但如果不能把握好使用多媒体的“度”。不是适度而是过滥或过乱地运用,不但不能使它的诸多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反而会出现教学结果不如常规教学结果的“优势异化”.甚至还会背离教者预定的教学目标,产生“负效应”。  相似文献   

12.
所谓示例法,就是在遵循科学性和直观性原则的前提下,通过举例,让学生能正确感知而掌握科学知识的方法。举例子旨在证明原理的客观性,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是恰当而雄辩地辩驳某些错误时必不可少的佐证;也是实现客观目标的重要手段。举例子要讲究方法。正面举例,一定要切中要害,才能加强感性认识;反面举例应从正面教育出发,严防片面性和脱离客观实际的负效应。下面就此谈谈教学体会。一、。举例要引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有关“染色体和染色质”的教学中,可以用“冰和水”是在不同温度下的同一物质的两…  相似文献   

13.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思维品质的提升。语言运用与思维发展相辅相成,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会更加看中语言表情、达意、载道的功能,对学生思维发展却缺少足够的重视和训练。教师和学生认识的误区、教学环节的实施偏差以及有效教学评价的缺失,导致“思维替代”现象的产生。因此,要重视思维发展的地位,正视“思维替代”的负效应;在教学设计上合理实施,鼓励追问激疑;在评价时确保评价科学有效、主体多元、精准到位。  相似文献   

14.
本期导读     
<正>在迈向现代化的高等教育进程中,学生处于教育系统的中心才能真正实现变革。本期“视点”栏目中,有学者提出应贯彻学生中心理念,重新审视教育本质与价值,回归教育常识,重构学生中心的教育治理体系,实现从“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的立场转换,构建学生主体的教育评价新生态;有论者聚焦于国际化程度和流动性较高的欧洲国家,分析流动现象的内涵、类型及其发生的深层动因,探讨学术流动所产生的正负效应。  相似文献   

15.
负效应及消除的对策汪学诚所谓负效应问题,就是改革措施的实行在当前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和目的,背离了初衷,产生了相反的效果。那么,当前企业职工教育有哪些负效应的问题值得我们研究呢?──“拆庙送神”,盲目“撤、并、合”,削弱应...  相似文献   

16.
宽也是爱     
“严师出高徒”,“严是爱”,从古至今,“严”一直是为师之道,是不少教师的行为准则。但一味地严,或严而过格,也会产生负效应,对学生的成长造成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教学负效应是一种与预定教学目的相违背的心理反应。例如,教师希望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明白遵守纪律的重要性,但小学生学习后却认为违反一点纪律无关紧要;教师想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言行一致做老实人的道理,但学生却认为老实人吃亏,做人不能太老实了。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负效应削弱和抵消了课堂教学效果,使小学生对老师的正面教育产生怀疑、忽视、厌倦。抵触等不洁心理,有时甚至出现对立情绪,拒绝接受教师的道德要求,严重影响了学生道德认识,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形成,影响学生思想品质的发展。思品课教学负效应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一般来说来自三个方面。一、教师因素思品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非教育性言语情感、行为是产生负效应的原因之一。有的思品  相似文献   

18.
在“减负”的背景下,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出路在哪里?撇开应试教育的负效应不谈,也撇开教师自身素质不足不谈,能否从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身上找到问题的症结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思考,笔者以为,目前不少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缺少科学的学习方法,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他们语文能力的提高,从而造成了语文教学的低效率。众所周知,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这就给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方法上的缺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学…  相似文献   

19.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不断优化是激发和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的关键环节。没有主次的死记硬背和过多的语法细节,不仅激发不出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反会导致厌学的负效应。要使学生对英语学科产生兴趣,关键要在“活”字上下功夫。当然,我们并不是说要抛开课本去进行空洞说教,而应该采取较有趣味的看录像、听录音、搞表演、课外英语游戏、简单英语对话等方式,  相似文献   

20.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偏爱“差生”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一、偏爱“差生”能够产生最佳心理效应,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二、偏爱“差生”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是一种更高的教育教学艺术,不会产生负效应;三、人生需要赞美、绝大多数“差生”是可以转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