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学生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高质量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大举措,也关系到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从知识管理的视角来看,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中仍然存在教师对隐性知识的教育不够、学生对基于隐性知识的创业能力获取不足、隐性知识的生成转化不畅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根据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相互转化的知识转移规律,可以通过强化师徒传授、引入案例教学、加强社会参与、突出文化育人等方面形成知识的互动循环,有效提高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2.
高校创业教育的主客体关系结构是蕴含内隐性知识共享联系的社会关系网络,成为影响创业教育效能的重要变量因素。借助社会网络分析理论,从隐性知识共享关系的信任性、共享信息的控制性和共享行为的交互性等三个维度,分析创业教育主客体之间隐性知识共享行为的结构机理,归纳创业教育主客体隐性知识共享的三种行为模式,为高校提升创业教育知识共享效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是21世纪高等教育的重大课题之一.我国近年来高校创业教育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传统高校教育模式下大学生创业知识和能力的不足以及创业经验的匮乏,其根源又在于创业隐性知识的生成、获得不足.为此,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应转变观念,遵循隐性知识转移机制,从建立开放性创业教学管理体系、引进企业家师资力量、推进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鼓励基于创业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创业教育科研等多方面入手促进高校创业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帮助有志于创业的学生有效地提升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4,(A1):149-150
我国高校医学生创业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以显性知识传播为主的大学传统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创业教育的工作需求,高校应更新教育理念,在创新课程体系的同时搭建规范化实践平台,积极构建基于隐性知识的医学生创业教育新模式,切实提高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5.
隐性知识视野下的大学创业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隐性知识的视角审视当前的大学创业教育。从创业活动中隐性知识的作用入手,分析隐性知识与创业教育的关系,认为创业教育是实践的学科和活动的领域,隐性知识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形成和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并基于隐性知识提出了有关大学创业教育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6.
面对知识社会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各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更多源自于隐性知识的生成与获得,大学创业教育的实质就是探索有利于创业隐性知识生成与转移的环境,有效促进创业隐性知识的生成、转移与共享。  相似文献   

7.
面对知识社会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培养"三创"人才己经成为各大高校的共识。隐性知识的转移是大学生能力形成的关键,构建以隐性知识挖掘为导向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有助于培养真正富有创造、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相似文献   

8.
马从兵 《教育与职业》2012,(29):122-123
大学生创业素质所包含的内容大部分属于隐性课程知识的范畴。隐性课程在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过程中发挥着显性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应多方位开发创业教育隐性课程,努力提高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创业教育是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到来而兴起的现代教育理念,遵循隐性知识转移的规律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是创业教育的必由之路,构建和谐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发挥隐性课程独特育人功能,不仅是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必经之路而且是高校培育高素质人才的必然使命。  相似文献   

10.
高校创业教育是指高校向大学生传授创业知识,增强创业意识,培养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的教育,是以能力而非以学历为导向的教育,是大学创新教育的深化。本文通过对近十年来“创业教育”学术论文的文献分析,对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现状作出综述,为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增权理论视角下分析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就业力失权的现状,对其失权原因进行阐述分析,结合“外力推动”和“个体主动”两种增权模式,就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如何培养大学生就业力提出相应的对策,即以高校为外力推动途径增能、提高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就业力,通过以个体为主导的主动增权、增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就业力。  相似文献   

12.
创业教育是指以塑造创业素养为核心内容和目标,通过体验或参与方法,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的教育。创业教育包括创业精神教育、创业体验教育和创业实践教育三种递进模式,创业精神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创业体验教育以体验、模拟为主,创业实践以实战、参与为主。创业教育的实施从"项目的选择"开始,到"项目的运转实现"结束。创业教育的课堂教学要采用体验式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高校的教育惩戒不单纯在于对违反学业标准和教学秩序的学生进行惩处,还包含了通过惩戒实现教育教学效果的目的。因此,在高校教育惩戒过程中必须要强调学生参与。学生参与教育惩戒过程既是高校民主治理的基本需求,也是实现程序正义和保障学生权益的重要途径。高校教育惩戒中的学生参与权主要包括知情权、听证权、校内团结权等权利,而学生参与高校教育惩戒的路径则包含了事前参与、事中参与和事后参与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孙星 《职业技术教育》2007,(35):12-12,26
创业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教育实践形式。高校创业教育的推动和深入,有赖于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创业教育体系主要包括由创业人格、创业知识、创业能力构成的创业教育内容体系,由竞争观念、创新观念、平等意识、需求观念构成的创业教育思想体系,由显性创业教育课程和隐性创业教育课程构成的创业教育实施体系,以及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管理机制构成的创业教育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5.
高校创业教育遵循两种视角:功利观和非功利观。前者以培养创业者为目标,后者以培养创业人格为目标。直接培养创业者的功利化目标使得创业教育发展道路变得越来越窄。创业教育需要拓展发展思路,回到培养学生创业型人格的发展路径上。基于人格培养的创业教育应有效协调各种创业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并重点做好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活动、学习评价等方面的改革。四所高校的创业管理国家精品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将为其他高校的创业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教育,而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隐性知识。在创业教育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的中国高等教育中,思政教育内在包含着创业教育,承担着创业教育的基础功能。面向创业教育,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应从四个方面入手:第一,夯实基础:编写、挖掘思政教材中的创业教育内容;第二,突出重点:培养一批高素质、高质量的教师队伍;第三,抓住关键:提升大学生主体性地位;第四,明确核心:创新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7.
高校实践背景下创业型人才培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论述了在创业教育过程中,高校针对大学生的特殊性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才能满足社会对创业教育的要求,有助于高校创业教育的有效性.通过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为创业教育研究提供新思路,进一步丰富高校创业教育的相关技能与理论;构建了大学生创业教育评估体系,有助于优化教学技巧;设计了创业教学新模式,以增强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和创业品质的培养,为探索培养高校创业型人才的有效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从知识转移视角看,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手段比较单一,师资队伍数量和结构问题突出,创新创业教育定位不清.为了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基于SECI模型将校企双元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知识转移划分为企业实务教师传授(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校内专职教师指导(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外化)、学生知识系统化梳理(自身知识体系的融合)、学生知识内化转化(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四个阶段.建议校企双元创新创业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采取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增加校企合作内容;校企建立多种方式合作,拓展创新创业教育方式;搭建多元化的师资队伍,提升教师实践能力等方式提升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9.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实施创业教育,课程建设是关键。在对“创业”、“创业教育”和“创业教育课程”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提出创业教育应以创业精神培养和创业能力培养相统一为目标。为实现创业教育的目标,创业教育的课程建设应包括“以培养学生创业精神为目标的隐性课程建设”与“以培养学生创业能力为目标的显性课程建设”两部分。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高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其中非常关键的因素是建设一支具有较强指导能力的师资队伍。在界定相关研究问题的基础上,采用学生、同行(督导)和自评三方评价的方式对高校创业导师隐性知识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参评的三方对创业导师隐性知识评价较高,对创业教育的总体效果是满意的,但创业导师的指导能力和影响力还有待提高。进一步分析表明创业导师隐性知识与创业经历和从教教龄显著正相关,与职称、学位、学科有一定相关性,与性别无明显相关关系,但相关强度需要进一步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