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双主体”是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两个主体,即:教的主体——教师,学的主体——学生。教学的主体具有双重性,即:教师既是教的主体,又是学生学的客体;学生既是学的主体,又是教师教的客体“。双主体互动”活动是指在师生充分发挥各自主体性的过程中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在思想政治课中开“展双主体互动”活动,客观上要求教学方法、手段、形式具有多样性和综合性,并依据主体性发展的目的,根据各种教学方法、手段、形式的特点,扬长避短,合理组合,充分发挥各自的功能,以提高教学的效益。一、采用“课堂复述式”复习方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复习旧课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导入新课的前提。然而,以往的复习旧课就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这种方式虽然能达到回顾上节课知识点的目的,却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双主体互动”原则指导下,教师可采用这种方式:教师随机抽学号或学生自愿上讲台复述上节课内容,复述内容自己课前概括总结,突出重点,详略得当,限时5分钟左右,复述结果由教师记学习态度分。每次复述完毕,教师都要及时对他们的表现进行总结,对表现好的学生大力表扬,对表现一般的学生加以鼓励,对表现差的学生加以引导。这种课堂复述式复习方式促使学生在课后自觉主动地复习...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新课程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理念,双主体互动式教学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就"教"而言,教师是主体,就"学"而言,学生又是主体,只有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作用,让师生都积极主动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通过双方互动,才能真正实现主体性教育,实现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3.
浅谈教学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与课堂表达艺术陈亚立主体和客体是哲学认识论中的一对基本范畴。哲学上主体指从事实践活动的人,客体则是进入实践活动领域并和主体发生关系的客观事物。在教学范围内,教师既是教的主体,也是学生学的客体;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又是教师教的...  相似文献   

4.
主体性为教育界“热点中的热点”。人们在探讨中将目光凝定在教育活动中主客体关系上,围绕着教师和学生谁是主体,谁是客体展开了一场大讨论,有教师唯一主体论,学生唯一主体论、师生双主体论,各种观点内部又是“同室操戈”,各自立异。仅双主体论就有“主导主体”说,“主导主动”  相似文献   

5.
教,是教师育人、传授知识及培养人才的一种实践活动。学,是学生接受教育、增长知识才干的一种认识活动。教改造的对象是学生,而学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既是教学实践的主体,又是学习认识的中介;学生既是学习认识的主体,又是教学实践的客体。要提高教与学的效果及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主动性;因此,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因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教与学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实施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基本形式和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在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全过程中 ,学生既是接受教学的客体 ,一切行为均要受到课堂教学内容的制约和教师教学方法的指导 ,同时 ,学生又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是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 ,对教师的“教”和“导”起协调监督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 ,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和教师一起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笔者认为 :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积极性 (强烈…  相似文献   

7.
一、师生互动的意义1.师生互动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者,学生是受教育者,师生之间的互动是教和学的双向活动。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为学生的认识和发展提供有利条件,通过启发、引导、讲解、示范、督促、评价等手段,使学生知道“应该学”和“怎么学”,使学生从愿意学、喜欢学到离开了教师也能学。教师要因  相似文献   

8.
双主体参与的教学规律——关于教学中主体参与的理论思考之二●魏立言在双主体参与的教学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教师的教与自己的学、学生的学与学生间的互学所组成的一种互动、互补结构。在这个结构里,教师和学生各自带着自身的主体性,不断激发对方...  相似文献   

9.
所谓主体发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育者激发受教育者运用科学文化知识进行自我发展。要体现受教育者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主体发展主要是学生的积极参与及师生的互动。教师要注意变换角色.发挥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师生互动是构建学生的主体性的基本途径,既是目的又是手段。主体性教学要求学生学会不断地思考.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0.
所谓主体发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育者激发受教育者运用科学文化知识进行自我发展。要体现受教育者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主体发展主要是学生的积极参与及师生的互动。教师要注意变换角色,发挥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师生互动是构建学生的主体性的基本途径,既是目的又是手段。主体性教学要求学生学会不断地思考,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呼唤师生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师生互动的意义1.师生互动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者,学生是受教育者,师生之间的互动是教和学的双向活动。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为学生的认识和发展提供有利条件,通过启发、引导、讲解、示范、督促、评价等手段,使学生知道“应该学”和“怎么学”,使学生从愿意学、喜欢学到离开了教师也能学。教师要因势利导,给学生创造自读、思考、质疑、认识、练习等独立活动的机会,让学  相似文献   

12.
创新教育与学生的主体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教育是以人的主体性为核心的。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依靠人的主体性发挥。要实施创新教育 ,必须对学生在教学中主体性加以探讨。一教学是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双边活动。在创新教育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同为客体 ,又同为主体。主体与客体是标志着活动者与活动对象的一对哲学范畴。主体与客体是相对而言的。主体总是指从事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人。在创新教育中从事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人 ,不仅包括学生 ,也包括教师。因此 ,教师和学生同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当教学过程展开时 ,从教师这一主体来看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13.
“双主协调,全效教学”,简称“双主模式”,追求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引领、指导作用,让学生真真正正走进课堂,成为课堂的主角,在师生互动、学生同伴互动中主动学习与成长。教师的引领、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学习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课堂教学的主体即教师、学生要相互协调,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双主模式”的核心是学生主体地位,教师的引领、指导作用是为学生主体地位的形成服务的。下面就历史课堂“双主模式”如何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谈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4.
初中社会课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初中杜会课教学中如何进一步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切实改进教学方法,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适应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已成为社会学科教师的必须思考的突出问题。 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双向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这就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又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才能促进其能力的培养。所谓主体性,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时表现出来的一种主观能动性。那么,初中社会课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相似文献   

15.
何卫 《文教资料》2006,(18):88-89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传统的“师教生学,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越来越落后于时代潮流,甚至逐步被淘汰。现代主义者认为,课堂活动不仅仅是一种认知过程,更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过程,即师生互动,双主体过程。所谓双主体,就是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共为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发挥。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过:“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对教师而言,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解惑者,更应是知识的促进者,引导者,即引导式的教;对学生而言,不只是知识的复制者,接受者,更应是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即探求式的学。“引导-探…  相似文献   

16.
褚笑棠 《青海教育》2004,(12):12-12
“互动式”教学就是为适应教改和适合新技术的要求而尝试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是比较先进的.符合现代教学理念的科学的教学方法。“教”与“学”是复合主体。从“教”的角度看,教师是主体,学生和教学内容是客体;但从“学”的角度看.学生就体现为主体.而教师相教学内容就成为客体,  相似文献   

17.
教育主体性问题论争述略(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关于教育主体性问题的观点之争 关于教育主体性问题的研讨,主要聚集在三种不同观点的论争上:教师唯一主体论、学生唯一主体论、师生双主体论。问题的复杂性不仅在于三种观点都言之成理、持之有故,而且还在于各种观点内部又是“同室操戈”、各自立异。以双主体论为例即可窥见一斑。双主体论内部又是一个众说纷纭的世界:“主导主体”说、“主导主动”说、“轮流主客体”说、“双主体主从”说、“三体——双中心人物”说、“教育主体的滑移位错”说、“同时主客体”说,等等。有  相似文献   

18.
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过程双体是指教师与学生。由教学过程产生的对应关系即主体与客体关系: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教的客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客体。由于教学过程是个动态过程——由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学生参与教师的教育影响活动,从而达到系统地学习间接知识,培养发展创造能力,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劳动者——因而认真分析师生双体对应关系,处理好其中的矛盾,对提高教学质量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9.
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要体现在“动”字上,动则“活”、则“灵”、则“成”。课堂要尽量做到“教师启动、师生互动、学生主动”。“教师启动”即教师发动、调动学生,是手段;“师生互动”即师生配合、教学相长,是途径;“学生主动”即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这才是目的。要实现这三“动”,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观念上,从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向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并重转变;在教学方法上,从单纯的机械训练和语法翻译向学生交际能力多层次训练转变;在教学模式上,从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转变。  相似文献   

20.
“互动”教学方法,是通过师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全面互动,改变传统的“要我学”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从而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我们在运用“互动”教学实践中,就如何将教师的教融于学生的学之中,如何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使教与学达到最优化的整合,作了一些粗浅的尝试与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