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个案追踪研究法,以成人与儿童口语语料库为依托,描述个案儿童7~24个月形容词理解状况,发现儿童早期理解形容词的顺序与表达顺序呈现一致性,日常生活、认知发展水平、认知难度是影响两岁儿童形容词理解顺序和理解主体的主要原因。感知-图式和话语-语义是儿童理解形容词过程中的两条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普通儿童语言的发展为参照,从词汇和句子的理解与使用,对5.5岁孤独症儿童进行了一年的跟踪调查,发现个案儿童语言发展阶段虽滞后于普通儿童,但是语言能力的发展顺序与普通儿童一致。  相似文献   

3.
运用调查研究法、个案纵向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两名1~3岁说汉语儿童的方位词习得及使用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并从认知语言学意象图式的角度来探讨儿童早期方位词的习得过程,结果显示:儿童方位词的习得遵循一定顺序;"上"类及"里"类方位词的习得要早于"下"类及"外"类方位词,且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其他方位词.笔者认为,儿童方位词的习得受到儿童早期认知能力、方位词的语义理解难度、语言输入频度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权威语料库,从历时和共时层面,考察了汉语单音维度形容词组配成双音维度形容词的可能性,探讨了汉语单音维度形容词的认知等级及其认知阐释。研究发现,第一,从历时角度和共时角度出发,单音维度形容词"高"和"深"在人们的认知顺序中始终占据首要位置;第二,从历时角度和共时角度出发,单音维度形容词"厚""长""大"在人们的认知中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差异,且在共时层面的书面语与口语中的认知顺序也有所不同;第三,从历时语料库考察看,"厚"与"长"的认知顺序始终处于相同层面。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 有研究表明,智障儿童对词汇的理解与正常儿童具有相同的规律:先掌握具体动作或形象为依据的词、后掌握抽象概括水平较高的词.儿童感兴趣的词先掌握,能满足其各种需要的词先掌握;他们获得的动词主要集中在表现具体动作和行为的词,获得形容词主要是描述物体的外形特征和颜色的词。而根据智障儿童词汇获得的顺序的研究,我们发现智障儿童对空间形容词、代词、方位词、介词、连词和量词从获得的年龄上来说较晚,而且掌握的量也远远不如正常儿童。  相似文献   

6.
一、两个或两个以上前置定语的翻译两个或两个以上前置定语的顺序往往是限定词 (包括冠词、物主代词、指示代词、不定代词等 )→数词→描绘形容词→表特征的形容词 (包括大小、形状、新旧、年龄等 ,次序大致如此 ,但不甚固定 )→表示颜色的形容词→表示类属的形容词 (包括专有形容词和表示材料质地的形容词 )→名词性限定词 (包括动名词 )。然而 ,在汉译时 ,译文中的定语顺序 ,一是为了照顾汉语的语言习惯 ,不能与原文中的顺序完全一致 ;二是要紧扣和忠实原文 ,避免译文引起误解。例如 :1 )averyvaluablebronzeEgyp…  相似文献   

7.
通过自然观察法跟踪研究一名儿童语言早期六类实词的习得顺序,并与之前的相关研究结论进行对照,说明各类实词及其小类呈现特定习得顺序的认知原因。研究发现被试六类实词的习得顺序是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量词。每一类实词中的小类又会呈现不同的习得顺序。影响被试实词习得顺序的因素主要是词义抽象性引起的认知加工难度的区别,此外还有儿童活动范围和语言习得环境的影响。另外,根据观察得来的语料来分析被试使用各类实词时出现的偏误,并从认知角度解释原因。结果发现被试呈现的语言偏误有的符合一般规律,有的又呈现出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8.
汉语维度形容词“宽”有两种理解模式:一种是功能认知框架,另一种是比例认知框架,通常在这两种框架下理解的“宽”义各不相同;“宽”具有“方位性、方向性、非廷伸性”等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9.
选取两名自闭症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五个月的自然环境实验教学设计,探讨以结构化教学法为主要训练法对自闭症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结构化教学对于自闭症儿童的认知发展有较为明显的作用,两名个案在结构化教学的干预下,认知水平都得到明显的进步,尤其在理解指令和情绪稳定方面效果更为显著。由于研究是在自然环境中进行,对于研究设计方面无法做到如实验室环境中对研究变量控制,因此本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3~5岁听障儿童形容词理解能力的情况,采用2×3×6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运用自编"3~5岁汉语儿童形容词理解能力测试",调查听障儿童的六类形容词习得情况,比较其与健听儿童的差异,探索听力情况对儿童理解形容词的影响。研究发现儿童形容词理解能力极显著地受到听力情况、年龄和形容词类别的影响。具体表现为:(1)健听儿童的形容词理解能力好于听障儿童;(2)3~5岁健听儿童与听障儿童对形容词的理解能力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11.
在英汉翻译中,形容词和副词涉及的问题很多,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在译文中怎样安排它们的词序,我们尽量找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供大家参考。一、形容词英语句子中常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形容词修饰一个名词,译成汉语,这些形容词之间的顺序有时可照英语原文顺序,但有时必须改变它们之间的顺序,下面分类举例加以说明。甲、专有形容词和描述性形容词之间的顺序英语专有形容词由英语专门名词派生而成。如America是个专门名词,它的形容词为American。英语专有形容词修饰名词时通常放在描述形容词之后,但译成汉语时,专  相似文献   

12.
以语言发育迟缓的自闭症儿童为个案,使用北京中康汉语言发育迟缓评价法评估研究个案的语言发育水平和阶段,并以评估结果为基础制订认知和语言干预的目标和训练方式,通过视频示范教学方法,将适合个案语言发育水平的口语表达场景、认知理解场景制作成视频,通过播放视频让其学习并实践,以此进行训练干预。研究结果表明,视频示范教学法能有效提高自闭症儿童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3.
情绪认知是儿童心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阶段是儿童情绪认知迅速发展的时期,它在儿童的社会交往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研究表明,儿童的情绪认知可分为面部表情的认知、愿望和信念的理解、情绪理解与情绪调节和儿童道德情绪认知几个部分。  相似文献   

14.
低龄儿童词义理解的制约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低龄儿童词义理解的因素主要有认知能力、社会化交往活动、母语类型、成人言语输入等等。本的结论是在个案调查的基础上得出的。相信这项工作能够给早期教育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5.
要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就要在教学中引导展开两个学习过程,即知识的生成过程和知识结论的理解、运用过程。在这两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一般要遵循两个顺序,一个是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一个是学生认知发展的心理顺序。只有依据这两个顺序展开的学习活  相似文献   

16.
唐妍 《海南教育》2014,(24):24-25
一、寻找教育的切入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在国际心理学界首次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他认为在认知成长的过程中,每一个儿童都毫无例外地按照固定的顺序从前一阶段过渡到后一阶段,不能跳跃过某一阶段,也不会倒退。依照这个发展理论,我们可以把影响儿童认知发展的原因分为三个方面:第一,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有一个逐步成熟的过程,有一定的阶段性和顺序性;第二,知识来源于主体和客体(儿童和环境)的相互作用;第三,儿童是主动学习者而不是被动学习者。  相似文献   

17.
小学儿童隐喻理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8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G.Lakoff和M.Johnson第一次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提出了隐喻概念,认为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知形式,从此引起了心理学的广泛关注。感知觉、思维、想象通过隐喻有效地反映客观世界,儿童隐喻理解发展的研究对儿童认知规律的了解、认知思维的培养等方面有所裨益。研究发现,受知识经验和智力发展水平的影响,儿童的隐喻理解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1)儿童隐喻理解具有表面性,他们理解隐喻只停留在理解隐喻表面义水平,很难准确理解隐喻的隐喻义。(2)儿童的隐喻理解发展与思维水平发展相适应,隐喻理解具有阶段性。(3)儿童的隐喻理解具有不稳定性,经常发生同一隐喻在一种环境下的理解和另一环境下的理解不一致的现象。(4)儿童的隐喻理解具有经验性,他们调动和利用所有的知识经验,来确定隐喻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8.
认知语言学是一门新兴的科学.语言学家对它的关注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它的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隐喻是认知语言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一种人们的思维过程.隐喻的实质就是通过理解和体验一事物去理解另一事物.在英语中,形容词有较强的表达能力.某一类形容词最初是描写人类特征和状况,后来用于描写外在世界的事和物.根据体验哲学,人们以自己的身体为基础去理解和体验外在世界.因此,这类词语的延伸意义就产生了.扩展的方法之一就是概念隐喻.  相似文献   

19.
儿童对死亡的认知程度反映了现今儿童的认知水平与社会性发展的程度,同时通过认知死亡,儿童也能很好地了解生命发展的进程,有利于教师或家长对儿童进行死亡教育。通过绘本阅读及谈话活动的个案调查了解现今儿童对死亡认知的情况,并通过与家长的交流,分析并讨论家长应该如何引导儿童认知死亡。  相似文献   

20.
文化与认知交互作用的观点,为个体发展研究引入了一个新的范式。这种范式打破了认知心理学研究的“去文化性”和“价值中立”思想,强调价值观、符号规则等文化因素对认知的影响。儿童数学认知具有跨文化差异,对儿童数学认知的文化性进行探讨,对儿童数学认知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儿童数学认知的文化性研究从文化与认知的基本关系人手,从文化模式和文化工具两个角度分析了文化因素对儿童数学认知的影响,以期更深刻地理解儿童数学认知的文化内核,以及文化与儿童数学认知相互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