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改革与变法是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近几年高考中频频出现的焦点热门专题。在高三历史复习中,依托教材对改革和变法的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类,并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概括改革变法的共性和个性,使学生学会从同类史实的比较中获取新知识和新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古今中外改革变法的一般规律和理论,是非常必要的。下面,就以人教版《中国古代史》和《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一书中的一道自由选做题“通过你在中学历史学过的中外改革变法的实例,  相似文献   

2.
史学界对戊戌变法“自上而下”的变法道路颇多微词,认为正是由于走了“自上而下”的变法道路才导致了变法的失败。该文并非是探讨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而是旨在说明康梁等维新派走“自上而下”变法道路的历史合理性。他们之所以走这条道路,不仅仅是由于这种“自上而下”的改革道路已经在中国和世界的历史上都有一些成功的范例,更是由康梁等维新派在戊戌之前所承继的历史前提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学习历史,搞清时间的概念是很重要的,所谓时间概念当然不仅指具体的年月目,大体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来掌握。第一,社会发展阶段的概念。我们谈到历史上的一个事件或一项发明,首先耍弄清楚这是发生在哪一个社会发展阶段的事。如大家熟悉的商鞅变法,只有当我们了解到它发生在封建社会初期,才能领会商鞅变法是一场地主阶级政治改革的变法,是废除奴隶制度,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的变法。  相似文献   

4.
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通过一场深刻改革改变一个国家整体实力与社会面貌的成功范例。这次变法不仅为秦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且为当代中国的改革者提供了一系列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5.
黄遵宪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外交家、政治家和诗人,他的《日本国志》是近代中国人研究日本的一部集大成之作。该书以进化观认识社会历史的发展,通过对日本明治维新的深刻剖析,集中体现了作者积极倡导变法改革的思想,其时代价值也在历史现实中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6.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秦国推行的一次意义深远的改革。商鞅变法既为秦的强盛奠定了基础,也推动了中国古代社会的转型,典型地体现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关于《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这一课题,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据此,本课教学应讲清这样一些问题:什么样的时代,什么样的人催生了商鞅变法?怎样的措施顺应了怎样的时代潮流?  相似文献   

7.
宋神宗论     
<正> 人们一提到九百多年前北宋中期的熙丰变法,总是特别突出王安石的地位和作用,称为王安石变法。但是,只要略一考察这一变法运动的全部过程,就会发现把熙丰变法称为王安石变法,而置宋神宗赵顼于无足轻重的位置,是不太符合历史真实情况的。不可否认,王安石在这次变法中起了决定性作用,但是,也不能因此而无视宋神宗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图说改革史     
请思考: (1)图1、图2分别反映了商鞅变法的什么措施?这些措施有何积极作用? (2)图3是秦国廷议变法与商鞅舌战图,简述其历史影响。 (3)商鞅变法使秦国逐步强大起来,但商鞅却遭到了车裂以殉的下场,分析其原因。概述“商鞅已死,秦法未亡”的原因。从这一历史事件你能得出什么以沃?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的改革变法中,治吏决定看变法的成败,对历史上的变法与吏治作系统的观照,旨在为今天中国的改革实践提供明鉴。  相似文献   

10.
李悝变法是中国古代史上一次著名的改革。其变法内容具有重要的社会历史意义,变法的成功也有其深刻的原因。通过对有关史料的深入而精审的分析,充分说明李悝变法不仅揭开了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序幕,而且在魏国首先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和个体小农经济制。李悝变法是中国历史上封建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它给后人留下了一些重要启示,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1.
李端菜是中国近代史上贵州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改革思想具体表现在教育和政治改革两个方面,他以崭新的政治姿态和思维方式,尝试着将维新的思想播撤在贵州这片土地上,掀开了贵州近代史上新的一页。他的一生有相当多的时光是在教育岗位上度过的,并发表过大量精辟见解的论述,开拓了贵州近代教育思想的新思路,是贵州近代教育的先驱。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60年来的教育历程大体是一个改革的过程。其间诸多重大教育改革,均为基于政治—经济需要和逻辑推论而操持的教育改革。建国初年,伴随着新民主主义教育政策的颁布,思想改造运动政治化地整饬了教师的角色;"52调整"既是经济重工业化的迫切需要,也是政治整齐化的重大举措;"85决定"则直接造就了此后20年转移政治—经济义务的"义务教育",并与重点学校制度一道使教育公平问题积重难返。1992改元市场经济以降,教育改革,尤其高等教育改革惟经济主义马首是瞻,走上"扩招""、升级"、"并校"的产业化和大跃进之路。作为政治—经济改革的教育改革,要么沦为政治的工具,要么用于经济的筹码,抑或受二者钳夹,效果堪忧。有必要改革教育改革,走向作为社会—文化的教育改革,并保有文化视野。  相似文献   

13.
陈敬 《铜仁学院学报》2011,13(2):41-43,54
政治发展的路径问题,即政治发展采用什么方式、手段来实现政治发展的目标。从历史发展的过程来看,促进政治发展的方式、手段有两种:一是政治革命,一是政治改革和改良。近代中国的政治发展有革命也有改革,中国的政治革命和改革是由知识分子推动的,他们都促进了中国政治的发展,加速了中国现代化进程。本文就知识分子在近代中国进行的维新变法和立宪运动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明了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欧洲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欧洲文明史上一座具有重要意义的里程碑,对欧洲社会政治转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极具代表意义。加尔文宗教改革对世俗政治的建构,主要包括人的自由神圣性、政权的世俗性、经济生活自由和法律的至上性。这四个方面的建构,实现了世俗与神圣的相互统一,对欧洲社会政治世俗化转型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时政新闻报道改革难、创新难有目共睹。但是,越难说明问题越严重,越需要探索。以《郴州日报》时政新闻报道改革为例,摘取该报2012年2月至3月间时政新闻见报作品,初步探讨了地市党报时政新闻报道改革的实现路径、制度创新、采编创新及改革成效的测定模式等。  相似文献   

16.
熙宁变法所面临的北宋传统政治文化,是为宋初开刨的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体制服务的。为了推进变法的展开,王安石对传统政治文化进行了抨击与抵制,但同时又明显表现了对某些传统政治文化观念的认同与接受。变法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宋神宗,以及其他变法派人士,都具有传统政治文化的浓厚色彩。从总体上看,变法是在北宋传统政治文化的严重影响与制约下进行的,这就使得变法的结果不可避免地出现种种偏差与缺陷。新法在其长期实行中未能形成相应的新的政治文化,使得新法难以得到社会意识和社会政治心理上的广泛认同与支持。  相似文献   

17.
李华 《许昌学院学报》2005,24(1):109-111
中央顾问委员会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特定时期的一种特殊产物,是在邓小平的直接推动下设立的。它的设立体现了邓小平对中国特色政治体制的深刻洞见:政治体制改革势在必行;政治体制改革必须纳入制度化轨道;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是建立退休制度;政治体制改革必须稳定、渐进地进行。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改革为思想政治课的改革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和新要求。以往的政治思想课主要弊端在于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其带来的后果是政治思想课严重滞后于社会实际,严重滞后于学生实际。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学校以及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一一解决。  相似文献   

19.
传统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新一轮的改革与创新.本文基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课程学习心理,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现状中汲取经验教训,探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0.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吏上一次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运动,这就决定了戊戌变法必然是“自上而下”的行进向度,“自上而下”与变法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否定“自上而下”就等于否定变法本身。变法、改革与革命都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基本形式,不能以成败论其道路的合理性,戊戌变法的失败与“自上而下”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其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它是一次不成熟的改革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