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周启亮 《学语文》2007,(2):53-53,46
新课标提出要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要达成这样的目标,笔者认为,把“问题连续体”引入阅读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途径。“问题连续体”是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梅克教授提出来的一种问题分类体系。该体系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就问题本身、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的结论或答案三个纬度,把问题分为五个类型。这五种类型不是孤立的,而是一条直  相似文献   

2.
问题连续体理论是一种问题分类体系,被用来作为"问题解决"教学中设计各类问题的工具.根据问题连续体理论,去设计远程教育中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的交互时,应该根据学习内容的内在逻辑层次设计问题及问题连续体,为问题及问题连续体式交互设计合适的呈现形式,此外还要有一些辅助措施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在课堂教学中要巧妙地设计多种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最佳教学效果。“问题解决法”是一种针对教学中不同情境提出问题,采用较为灵活的策略去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既能让学生学到知识,又能让学生体会到探究知识的乐趣,还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盐类的水解》一节可采用“问题解决法”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4.
"问题连续体"以"‘问题定义’为中心,以‘方法’为中介,以‘答案’为结果",根据解决问题的情境把问题划分为具有五个层次的"问题分类体系",是一种相对理想的问题框架。基于此,文章尝试将该理论运用到语文阅读教学当中,并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片段设计为例,从操作层面对该理论进行阐明,可以看到"问题连续体"对改善课堂提问的效果、提高学生认知水平和思维的发展、促进学生知识的学习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任何能力培养都是在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的。在生物教学中 ,无论是课堂还是在辅导的过程中 ,如何提出问题甚至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一、设置问题情境 ,激发解决问题的欲望1.通过实验演示的方法设置问题情境如在教授“渗透作用”时 ,先安排实验“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 ,使学生取得一定感性认识 ,然后在课堂上提出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具有强烈矛盾冲突的问题 ,“煮熟的萝卜放入清水中为什么不能变硬 ?”从而使学生产生解决新问题的要求。到问题解决之后 ,学生对自己的认知水平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差异有了清晰的认识。2 .提…  相似文献   

6.
筱竹 《云南教育》2004,(23):19-22
从封闭性问题向半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转化,这是“问题解决”教学改革中实现的第一个飞跃。走进“问题解决”教学的规范领域则将实现第二个飞跃。“问题解决”教学是基于“问题”的教学,这就需要一个具有全面功能的“问题”体系作为操作工具来设计教学中的多类型的“问题”。而梅克的“问题连续体”就具有这个功能。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地中小学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可见,在当前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是信息时代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创新教育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对“问题解决”教学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应用进行研究。一、关于“问题解决”几个世纪以来,“问题解决”一直是人们很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心理学家们从不同角度对于问题解决的实…  相似文献   

8.
郑桂英 《考试周刊》2012,(61):64-64
数学是锻炼学生思维的体操。它的真正组成部分是问题和问题的解,而问题解决则是数学的心脏。所以说数学学习的核心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小学数学应当以问题教学为主线,以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激发其内驱力为动力,以培养问题解决能力为目的展开教学。一、创设问题情境学数学的关键就是解数学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创设生动有趣、难易适中、讲求实效、自行探讨等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问题解决的思维场景,把学生置身于问题之中,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从问题情境中抽取出新的数学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要注意以下“四性”。  相似文献   

9.
问题的现实逻辑指引教学设计,是指将教材框题涉及的知识内容和社会背景通过深入的整合分析,提炼出可以形成矛盾或与现实有距离的问题,激发和引导学生沿着教师设计的问题连续体层层深入分析,解决问题,最终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重构以该问题为主题的知识库,从而达到教学的三维日标,落实新课程教学要求。问题逻辑的教学设计源于新课程教材编写的内在思路,也源于学科的本质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诉求,源于新课程高考命题取向的要求。据此依据课程标准、教材、考试大纲,利用人文学科“关联角色主体分析法”以《政府的权力:依法行政》教学设计片段为例,我们一起来分析问题的现实逻辑对学生思维的引导。  相似文献   

10.
“问题教学”是指突破教学的一般思路和课堂结构,以问题解决为主线的教学形式,它通过问题的发现和解决,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能有效体现高中化学新课程理念。但是,必需正确地处理问题的主体、目的、解决问题的对象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问题解决教学策略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题解决教学,是以问题为中心,把问题解决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提供学生更多展示才能的机会,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在自学中解决问题小学生的学习内容以书本知识为主。因此让学生自学课本是学会学习、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创造自学氛围,提供自学空间,使他们学会边看边思考,边动脑边动手,大胆质疑,主动探究。在自学中,学生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学生独立解决不了的问题分组讨论共同解决;有些问题实在解决不了,教师适当的给予点拨引导进行解决。如教学“倍数与约数的意义”,指导学…  相似文献   

12.
对问题的提出和探讨决定着学生的思维方向,同时调动和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数学教学作为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在教学中提出问题、探讨问题并解决问题,显得异常重要,因此,把“问题”比作数学教学的“心脏”,学生思维的“启动器”,激活学生创新思维的“高速通道”,一点也不为过。作为一个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教师营造的问题氛围中,尽情舒展思维,从而实现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3.
“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的一项目标,也是新课程改革的追求之一。然而在实践中,笔者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已有足够的数学知识,但仍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这说明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效果还不理想。在此,笔者从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作简要的探究分析。  相似文献   

14.
潘海森 《海南教育》2011,(10):54-54
问题解决教学,它强调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解决问题,而要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思维,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本质上说,问题解决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一、激发兴趣,开拓学生创新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教师要善于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巧妙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学习兴趣,点燃创新火花。例如  相似文献   

15.
对问题的提出和探讨决定着学生的思维方向,同时调动和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数学教学作为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在教学中提出问题、探讨问题并解决问题,显得异常重要,因此,把“问题”比作数学教学的“心脏”,学生思维的“启动器”,激活学生创新思维的“高速通道”,一点也不为过。作为一个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教师营造的问题氛围中,尽情舒展思维,从而实现教学目的。一、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问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只有充分调动师生双边的积极性,才能…  相似文献   

16.
“问题解决”是一个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 ,这要求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探索、研究、反馈、应用全部教学过程 ,它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的有利契机。那么如何在“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 ,在发现问题中创新托尔斯泰说过 :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 ,那么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教育的灵魂。在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 ,诱导学生发现问题 ,在发现问题中激发学生…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一节渗透数学思想的复习课为例,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理念,对数学教学中如何将“问题解决”贯穿于课堂教学中,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教师在数学问题引领中的教学过程,体现了精心设计问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经历“问题解决”,强化“数学思考”,体验“学习评价”的学习过程,使学生逐步感悟数学思想———分类讨论。  相似文献   

18.
问题解决教学就是从问题出发,以数学思想方法为线索,以问题解决为目的,使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思维的教学,再创造、再发现的教学。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就是培养他们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一节数学课就是由一层一层深入的问题组成的,因此,问题是数学教学的载体,好的问题也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载体。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正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问题解决已成为中学数学教学的重点。新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以及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明确的说明。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呢?笔者仅从问题解决与教学目标、问题解决与教学艺术、问题解决与信息处理、问题解决与主体参与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粗浅认识。一、问题解决与教学目标“有效地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如果从静态的角度去理解知识,则注重的是结果,在教学中强调记忆、模仿和大量练习。从动态的角度去看知识,它不仅包括结果,更包括获得知识的过程,获得知识的方法。数学教学就不仅是强调对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有一种以问题为纽带而展开教学的教学方式正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欢迎,并在课堂中被广泛使用。有人把采用这种教学方式的课称为“问题导向课”。“问题导向课”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教学基本流程,并以学生的读书思考、交流探讨为途径而推进教学。教学中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问题的解决能力,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理想课型。  相似文献   

20.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能自主地解决问题。课程改革将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作为生物学教学最重要、最根本的教育目标。根据这一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依据“问题解决”的思维规律,引导学生以“问题解决”者的身份,围绕“问题的提出一分析一解决”展开思考、讲述和讨论,从初始状态,经过一步一步的中间状态,最后达到目标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