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当代社会迅猛发展,价值多元化已经成为世界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也必然成为道德教育的重要背景之一。同时,道德教育的方式和途径也历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迁,纵观其走向,大致经历了道德对话盛行—道德独语蔓延—道德对话诉求的过程。道德教育对话是一种平等意义上的对话,是开放的交流,道德教育对话的目标是道德自觉。实施道德教育对话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仔细地寻找对话点及对话源;创设良好的对话环境;拓宽受教育者的对话渠道和发声机会;提升教育者道德引领水准和对话技巧。  相似文献   

2.
传统独白式道德教育导致学生主体地位失落、师生关系疏远及学生生活世界缺失,鉴于此,构建对话式道德教育势在必行。对话式道德教育是一个师生共享共生、教育性、实践性、动态性的过程,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主体地位形成、师生关系平等,还能够促进学生精神成长,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灌输理念指导下的学校道德教育弱效、低效乃至无效的现状,表明其走向已是“山穷水尽”。对此我们应作出深刻的批叛和反思,建构道德教育理念。“对话”作为一种时代精神开始渗透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人类的一种生存方式。道德教育对此亦无法无动于衷,而是积极吸取其合理因子,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实现理念的转向。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中叶以来的新科技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它使人类生活全面提升,达到人类社会已往无法想象的水平。然而,利用科学技术发展而进行掠夺、战争、暴力又使20世纪成为人类社会动荡不安和道德危机频发的时期。人们把希望投向了道德教育,振兴道德成为新世纪人类的共同愿望。  相似文献   

5.
传统道德教育主要采用"独白"式的教育方法,只是把受教育者当做各种道德规范的受体,忽视受教育者的内在需要,过分强调理性的说教和灌输,陷入了一种唯理性的误区.而"对话"式的教育方法,是以学生为本的道德教育,强调了师生互动,是道德教育发展的总趋势.我们要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就要从理性的"独白"走向诗性的"对话".  相似文献   

6.
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和教会人们过一种有道德的生活。要实现“过有道德的生活”的教育目的,就应该引导人们从生活中学习,在交往中成长;从对话中理解,在理解中建构。道德交往是道德教育的重要方式,而人与人之间的道德交往离不开对话。对话是道德交往的重要环节。正是在道德对话中达成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理解、共鸣与共享,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共同建构美好的道德生活。  相似文献   

7.
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和教会人们过一种有道德的生活。要实现"过有道德的生活"的教育目的,就应该引导人们从生活中学习,在交往中成长;从对话中理解,在理解中建构。道德交往是道德教育的重要方式,而人与人之间的道德交往离不开对话。对话是道德交往的重要环节。正是在道德对话中达成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理解、共鸣与共享,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共同建构美好的道德生活。  相似文献   

8.
"和谐"视域下的道德教育--兼论道德教育的人性回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勤  谢佳 《教学与研究》2006,3(3):64-68
和谐社会是人类追求的理想社会,道德作为人类生活的内在价值尺度,既是人性的一种表达,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道德教育在创造和谐的伦理基础以及培育社会主体方面责无旁贷,而道德教育的人性回归,将使其在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自身的和谐发展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走向对话的学校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话是人的存在方式,对话是理解道德要求的钥匙,对话使学校道德教育成为可能。对话在道德教育中的内涵是丰富的.是师生双方精神上的融合,通过“和而不同”的原则和多种形式,实现双方道德能力的发展和道德观念的升华。在学校道德教育中,对话的展开形式是多样化的,它主要包括: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文本与超文本时话与自我时话等。  相似文献   

10.
生活是道德教育的基石和源泉。以生活为原点来展开道德教育,即是把道德教育真正奠基于生活的基石之上,让道德教育紧密围绕生活、在生活中、结合生活、通过生活来展开师生间的主体性对话,充分体现道德教育的生活性本质,最终实现预期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1.
道德智慧:生命的激扬与飞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道德教育必须肩负起唤醒生命、提升道德自觉、寻回道德品格、促进生命创造性生成发展的使命。道德教育回归生命,即是回归生命本质力量的道德智慧的生成。道德智慧是道德教育的核心与灵魂。在道德事件中生长,是道德智慧最生动、最理想的生成与成长方式。  相似文献   

12.
在今天的社会转型中,人类的生命意识在凸现。现行德育范式应转向探寻生命维度,并视“生命”为思维原点,形成德育的范畴、思维方式和逻辑体系。文章试图在多维解读生命内涵的基础上,着重指出关注生命是学校道德教育的本真要求;反思当前“去生命化”德育范式的种种困境,努力从生命维度对德育目标、德育过程、德育方法等方面进行重新的审视和更新。  相似文献   

13.
道德的社会历史与个人成长历程的审视启迪我们,德育起源于生活,是生活的必需。而目前的德育实践是一种丢弃了生活精神的知性德育、科学德育,致使学校德育陷入困境。回归生活的德育是整体性、体验性、终身性、开放性的实践性德育,它不仅是当前学校德育摆脱困境的出路所在,更代表了德育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关系·对话·共生:布贝尔道德教育思想主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系与对话是奥地利教育家布贝尔道德教育思想的重要主题,但是其内蕴的共生主题并未被揭示。以关系·对话·共生为切入点系统阐述了布贝尔道德教育思想的人学基础、道德教育目的、师生关系、实现途径以及实践追求等内容,以期对布贝尔有更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论德育走向     
我国渐趋成熟的公民社会决定了学校德育将走向公民、走向生活、走向对话、走向多元。走向公民的德育目标,要求审慎处理公民生活的三种基本关系,培养独立人格;走向生活的德育课程,极大地颠覆了德育的课程性质、课程标准和教材风格;走向对话的德育方法论,将重构德育课堂乃至学校生活;走向多元的思想教育,使德育"不同而和",真正起到启发思想的价值。当然,学校德育要完全实现"四个走向",还面临着历史文化心理、现有管理体制、教师专业化等方面的障碍,不可能一蹴而就。  相似文献   

16.
刘次林 《中国德育》2006,1(4):25-29
当前学校德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辨析。其一,正视学校德育对学生道德成长的作用;其二,学校德育中对话不能“包治百病”;其三,要处理好学校德育与社会的关系;其四,要基于学生的实际状况开展德育研究;其五,学校德育测评要注重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论孔子的对话德育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孔子的对话德育模式是在春秋时期官学没落、私学兴起、儒家思想体系尚未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背景中产生的。孔子的对话德育模式与早期儒家解决社会问题的人文路线、主体思维方式和孔子的德治思想有内在的联系。孔子与学生展开了立足于现实生活的、真诚的道德对话 ,使师生形成对道德现象相似的理解 ,彼此受到启迪 ,道德观念得到升华。孔子的对话德育模式是建立在师生平等关系、教师高超的对话艺术和人格魅力的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18.
浅析大学生生命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石和载体,必须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基本内涵以及内容的解读,提出了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9.
面对挑战:学校道德教育的调整与革新   总被引:60,自引:0,他引:60  
转型时期的学校道德教育面临挑战。需要调整与革新。坚守学校道德教育使命的三个命题为:学校教育必须培养完整的人;德育需要打好品德基础;学校教育要为实现人的道德潜能提供支持性环境和条件。学校道德教育应当关注、尊重和鼓励学习者作为主体的道德生活实践;重视培育和发展人的情感;重视双向沟通、对话、论理和代际交往。革新学校道德教育要抓住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的机遇;激发教师成为有道德教育意识和能力的人;创造育人为本的学校制度和文化精神氛围。  相似文献   

20.
高校德育研究的后现代语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后现代教育理念角度反思我国高校德育,笔者认为:高校道德教育目标应追求普适性规范,重视多元价值并存;高校德育课程内容应摆脱封闭模式,构筑理论课程、经验课程与生活课程的共同体;高校德育策略应提倡对话体验;高校师生关系只有“去中心”、“去圣化”,才能真正实现师生平等、民主交流,从而建立完整、开放、自由、高效的高校德育新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