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阐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含义;分析说明了为什么既要“依法治国”,又要“以德治国”及怎样“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  相似文献   

2.
“以德治国”思想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步入新时期的重要治国方略,各级领导干部是“以德治国”的主体,因此,领导干部的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能否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3.
理解“以德治国”,不宜只有手段论的视点,而应有依据论、手段论和目的论三个视点。在这三个视点的视域里,“以德治国”的内涵才得以充分展示出来。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从人的全面发展、人才的“又红又专”、干部的“四化”标准等方面强调了“以德育人” ,江泽民同志从加强思想教育 ,调整社会利益关系的角度提出了“以德治国”。“以德治国”是对“以德育人”思想的继承、创新和发展 ,是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框架下的一个重要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5.
“以德治国”思想与传统“德治”思想从内容到实质都有着极大区别,是具有科学内涵的新型的社会主义“德治”观,也是对“依法治国”的坚持和补充,实施“以德治国”方略,须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思想是指把道德作为管理国家、调控社会的手段,来指导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创制、实施和执行。它的提出,是对历史上“德治”思想的总结与提升,并有其丰富的理论和现实基础;民主的道德性理论、政治社会化理论、治国方略理论和德法辩证关系等。当然,在实施“以德治国”的过程中,我们还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坚持邓小平理论的指导、营造舆论文化环境、加强道德教育和加强党的领导等。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是对我们党领导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的完善和创新,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发展和贡献。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和估价“以德治国”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寻求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把以德治国的思想落实到以德修身、以德育人等具体行动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于世纪之交,提出了一个新的思想——“以德治国”,这个思想是在对我国古代“德治”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以德治国、德治,其思想和实践,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分析其演变的历史轨迹,本着批判继承的原则,认真总结这一历史遗产,以我为主,综合创新,为我所用,这对于我国新时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以及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德治国”是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一个新的治国思想。这一思想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扬弃中国传统“德治”思想,总结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法治”历程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并把它提到了同“依法治国”同样的高度,成为新时期我国治国方略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一思想的提出,必将有利于加强和改善政党的建设,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健康有序地进行,有利于社会主义道德明的全面发展。把“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有机地结合起来,是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治国理论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德治国"思想的科学内涵及精神实质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1月,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思想。此后,思想理论界对此给予了广泛的关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一、提出“以德治国”的背景及意义为什么我们党在提出“依法治国”治国方略之后提出“以德治国”方略,这是学术界着力探讨的热点,也是弄清楚“以德治国”思想精神实质的关键。学者认为,江泽民同志提出“以德治国”思想,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1“.以德治国”思想是在深刻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基础上提出来的,反映了我们党和政府的一贯主张。社会主义既是一种…  相似文献   

11.
法治与德治都是管理国家、治理社会的重要手段 ,二者相辅相成 ,共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法治与德治的结合是长治久安、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相似文献   

12.
深刻认识、准确把握执政规律,是一个政党不断增强执政能力的基本体现,也是一个政党巩固执政地位的关键。只有不断探索执政规律,才能把握历史发展的趋势和走向,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目标,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应该说,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探索从未停止过。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迈出了探索执政规律的第一步。毛泽东“两个务必”思想的提出,体现了党对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首先,“两个务必”开拓了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和扩大执政基础的新境界。第二,“两个务必”找到了跳出“历史周期律”怪圈的新途径。第三,“两个务必”体现了党对把握执政规律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13.
把发展作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问题;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相似文献   

14.
学生道德社会化内容的应有之义:“共享”抑或“多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十年来,随着以价值多元和选择的多样性为主要诉求的"多元"说的兴起,关于社会化内容为社会成员所"共享"的假设长期一统天下的局面已被打破。然而,在界说上的这一进展决不意味着"共享"说应由"多元"说所取代。通过对"共享"说所涵盖的普遍伦理"为何必要"和"如何可能"进行分析,强调考虑多元的基本前提是承认普遍伦理,建立普遍伦理的希望没有破灭。以普遍伦理为基础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相结合的伦理也许才是当今学生道德社会化内容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的“德治”强调“德教为先” ,涵盖从政治领域到日常生活的基本道德秩序。“德治为本” ,“德教”是“德治”的基础。与法治相结合的德治关键是加强公德建设 ,充分保留道德的“衡平空间”。德制法治 ,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6.
“以德治国”方略的落实 ,关键是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道德运行机制 ,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 ;要建立完善的道德决策机制、运行机制、监督机制和法律保障机制 ,使以德治国切实落到实处 ;要建立和完善干部的道德考评机制 ,把道德考评作为干部选拔、任免的重要依据。在当前 ,最主要的是抓好“官德”建设 ,促进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进一步说明在依法治国的同时,还要坚持以德治国。在治国的各种方法、手段中,法治与德治是最基本的两种,它们各有其重要性。文章在论述两者含义和重要性时,从法理和历史的角度,得出法治与德治需取长补短才能相得益彰。在依法治国的同时还要以德治国,二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废,共同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事业。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在社会转型时期,当代大学生的言行与其前辈相比已经有了巨大的差异,特别是对社会、对他人和对自己进行价值评价时表现出深刻变化。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重新审视,探讨如何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到21世纪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9.
“尊德性而道问学”:传统儒学知识伦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知识伦理学相当发达,突出表现在对于知识与道德关系的研究和把握上。儒家对于知识与道德关系的探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尊德性而道问学“是儒家关于知识与道德关系的最为全面的阐释。总体上讲,儒家关于知识与道德关系的回答是:知识与道德是统一的。这对于我们当今处理好科学技术与道德的互动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是崇尚精神文明和道德情操的民族,继承和弘扬我们民族优秀的道德传统,仍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具有的历史地位,接着从重视教育、崇尚风节、弘扬仁爱、提倡礼让、笃情重谊等五个层面对我们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进行了剖析。并进一步指出,为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我们应该在摈弃民族道德传统中不适应当今发展需要的那部分的基础上,对优秀的道德传统加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