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高校教师权益救济是依法治教的重要表现,是维护教师队伍稳定和壮大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我国教育治理能力的重要维度。当前教师权益救济制度包括行政救济和司法救济两种,二者由于处理范畴、执行基础不同,处于明显的割裂状态,使高校教师权益救济制度本身产生了桎梏。由于教师地位和权利结构不明确,高校教师与学校权益关系复杂,且以申诉制度为代表的行政救济制度在程序上、受理范围、时限等方面存在问题,导致申诉制度效力不强。由于教师权利结构不明确,再加上高校属于学术自治的范畴,在没有具体程序法法理依据时候,司法救济难以对高校与教师之间的权益纠纷产生效力。可通过完善法律体系、创新权益救济机制、建立一体化的权益救济制度体系推进行政救济与司法救济的制度融合,切实保障高校教师的权益。  相似文献   

2.
高校教师权利救济制度及其完善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教师合法权利的保护及其救济逐渐受到关注,但实效性并不高。当教师权利受到侵害时,目前常用的救济途径就是申诉与仲裁,这导致当前高校教师权利救济制度存在不足。因此,应从健全申诉制度、完善仲裁制度、引入听证制度、构建行政复议制度、确立司法救济制度等方面来完善高校教师权利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3.
在高校人才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受行政管制与市场调节两种制度逻辑彼此嵌套的影响,高校教师聘约义务的约定日趋多元、复杂和严苛,由此产生的法律争议不断增多。当前,法院的司法裁判倾向于支持高校聘约义务设定的自主权,而缺乏对教师择业自由和职业安全等合法权益的法律保障。公立高校教师人事争议案件中权利导向的缺失,源于劳动、人事关系“并轨”背景下法院对教师聘用合同法律性质的认知偏差。忽视学术职业的特殊性与公益性事业法人的公共属性,简单机械地适用劳动法领域的原理和法律技术,暗合了学术评价的“五唯”取向以及高校人事管理的“行政化”,不利于教师权利的法律救济。应以控权论为基本立场,增强高校聘用制改革的权利导向。通过高校内部治理的变革与司法审查立场的转变,进一步强化教师聘用合同作为特殊劳动合同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4.
聘任制下高校教师权益的保障,是事业单位人事改革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当前以行政救济为核心的申诉制度、人事争议仲裁制度和行政复议制度尚存很多不足,有必要把教师权益纳入司法救济,这对于切实保护教师合法权益,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大有裨益。建议在司法审查制度构建上,需明确高校管理行为的可诉范围;确立有限审查原则,充分尊重高校的学术自治;在法律适用上谨慎对待高校管理文件。  相似文献   

5.
论大学生受教育权利的司法救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受教育权不客侵犯,而实践中侵害大学生受教育权的现象屡见不鲜。鉴于此.引进司法救济制度,平衡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保障学生受教育权的充分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完善和发展我国的司法救济制度,对促进“依法治教”进程和宪政改革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J省12所地方公办本科高校的教师聘任政策文本进行分析,并结合样本高校人事部门深度访谈,研究发现地方高校教师聘任制度运行的基本框架已初步建立.但仍存在聘任方案未彰显法定的教师民主管理权,教师聘任中不重视教师的合同权利,聘后考核中教师评价机制不完善以及教师权利救济的内外部渠道匮乏等系列问题.迫切需要从依法治校的视角,通过重塑权利本位等法治理念、保障教师与合同相关的权利、完善校本化聘期考核评价机制以及畅通教师权利救济的内外部渠道等举措,尊重和凸显教师权利,重构和优化地方高校教师聘任制.  相似文献   

7.
村民自治中部分司法救济的缺失,导致农村中村委会与村民之间的众多纠纷得不到妥善解决,已经严重影响到“村民自治”的有效实施,本文在分析了村民自治权司法救济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之后,提出了完善司法救济制度和构建司法救济体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在2019年4月至2023年5月教育部公开曝光的76项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案例中,有31项涉及高校师德失范行为的处理,其中撤销教师资格、从业禁止等行政处罚形式被频繁使用。从法学层面而言,此类行政处罚存在命名不当、处罚情形超出法律法规限定、同案不同判以及与其他处分形式衔接不当等问题。结合《教师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修改,建议提升高校师德失范行为行政处罚依据位阶、明晰行政处罚依据内容,建立阶梯化的高校师德失范行为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和依职权化的处罚听证程序,并将师德失范行为人的权利救济纳入司法范畴。  相似文献   

9.
论高校教师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在高校采用的教师评价体系中,主要指标有教师科研课题、发表学术论文级别与数量、上课学时数等。在这种评价体系的引导下,高校教师把主要精力用于课题研究与论文发表上,而忽视了道德修养、教学水平与能力的提高,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学质量。对此本文着重阐述了现行的高校教师评价体系中主要存在的评价指标不全面、评价标准不够科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校本培训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与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高度一致性,是提高高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在新时代背景下,探讨如何构建校本培训体系是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议题。基于校本培训的内涵和特点,首先分析了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随后结合实际,分析了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培训体系构建与实践现状,最后从培训理念、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培训效果等四个维度提出了构建校本培训体系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大学由于受到市场权力因素影响,实施百年的终身教职制度受到了更多的质疑,并面临改革。美国大学以市场权力因素影响下的院校协调力量来解决问题:继续实施终身教职,实施终身聘后评审制度,增加兼职与非终身轨教师的比例,或从原来的合同制改为终身教职制度。美国大学在进行教师聘任制度改革时每个大学总是把自身的发展与需要放在最为重要的地位,将聘任制度改革与教师职业发展、大学知识的创新宗旨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了市场权力中院校协调的力量,避免了同质化。  相似文献   

12.
"教授治校"的权力主体当然是"教授","教授"是大学权力主体的表征。"教授治校"制度是对大学学术机构本质的认同,"教授治校"存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在于它客观地反映了大学作为特殊学术机构的性质和特点。"教授治校"是大学管理权力主体的归位,中国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变革应当充分借鉴西方大学普遍实施的"教授治校"的管理模式,真正赋予教师在大学管理中的权力和地位。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The landscape of higher education is more competitive now than ever befor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changing and refocusing their identity, missions, and strategic visions to better serve students, prospective students, partners, and other external constituencies. As a result,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changed their name to distinguish and differentiate themselves in this growing and evolving marketplace. This study takes a closer look into the phenomenon of a university strategic name change process and faculty involvement. It addresse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How much faculty involvement is needed to facilitate a successful university strategic name process? What is the impact of faculty involvement on a university strategic name event? What are the drivers of a university strategic name change? What are the roles of faculty members in fulfilling the desired outcome(s) of university strategic name change events. 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faculty involvement is pertinent to the process and outcomes of a strategic university name change.  相似文献   

14.
为了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改变行政权力主导学术事务的现状、实现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相对分离,继国内多所重点大学实施学部制改革之后,部分省属本科院校也陆续开展了学部制改革。实行学部制改革,是省属本科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探索,是对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创新,具有相当的优势,也存有一定问题。以国内省属本科院校中较早开展学部制改革的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为例,对其学部的运行模式及管理体制进行认真研究,可以为省属本科院校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刘广明   《复旦教育论坛》2007,5(1):65-67,93
高校教师智能结构一般分为研究型、教学型和社区服务型三种类型取向.优化教师智能结构要充分考虑高校的不同类型,要根据大学类型制定高校教师智能结构优化策略.优化高校教师智能结构策略一般包括形成共识和经费专用、成立机构、制度保证、依托项目、明确内容五个方面的内容,在其中的细微处,不同类型高校的具体措施要体现出差别.  相似文献   

16.
教师评议会是美国大学普遍设置的全校范围内教师参与大学治理的机构,东北大学是其中一个颇具特色的案例。透过该校校内各个群体对教师评议会的看法,理想状态下教师评议会的运作机制应是教师与行政人员之间既存在一定的建设性冲突,又互相合作。为此,我们需要重新认识教师评议会在美国大学治理中的作用及其在治理结构中扮演的角色,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过程中重视协调教师与行政人员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当前高校教师合作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合作愿景与有效的共同目标的缺位,派别文化的存在影响到合作成员的价值认同,不当的合作评价和利益分配机制影响到合作知识和信息的共享,进而挫伤了合作成员参与的积极性。本文对博弈理论进行了简单梳理,并撷取演化博弈的部分理论,尝试从该视角来分析当前高校教师合作的部分行为,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合理有效的高校教师合作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教学是高校教师的重要工作之一,但是在高校评价体系中教学工作往往被轻视。本文以高校职称评审中有关教学工作的评价制度为视角,以上海市八所综合性高校为调研范围,实证分析高校教师教学工作现状和职称评审中教学工作的评价制度。研究显示,高校教师在教学上有很多投入,而评价制度难以切实显现教学工作的重要性;有关教学工作的评价在职称评审制度的实然评价与教师个体的应然评价中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社会舆论和高校自身对高校师德的评价出现了一种“泛化”倾向。社会舆论把许多高校里出现的、无论是不是教师职业群体身上发生的道德和非道德现象,都归结为“师德”问题。高校的研究者和管理者则倾向于把对高校教师的普遍的、一般的职业道德要求,运用到所有的高校教师个体身上。高校师德泛化的主要原因在于高校这一社会组织的复杂性和高校教师职业身份的模糊。  相似文献   

20.
不对称信息与高校教师评价体系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运用不对称信息理论对高校教师评价过程存在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进行分析,指出不对称风险的产生源自于高校教师专业服务的复杂性和评价结果的不确定性,通过委托代理理论框架,进一步确认原因在于校方与教师之间存在信息分布不对称和偏好取向的不同。未来高校教师评价体系发展的关键是要设计一种激励机制来实现有效的信号传递、信息甄别,推动激励相容和声誉约束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