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课本第36页叙述七年战争期间:“在北美,法国丧失了加拿大以及新法兰西,殖民势力荡然无存。”从这段文字表述看来,在七年战争之前,法国已经占有整个加拿大。在第37页的《1750年英法在北美的殖民地》和《1763年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这两幅图中都可以清楚地看出,事实上法国并没有占有全部加拿大,而只占有现在加拿大的东南部和南部地区。因此,课文中的表述用“在北美,法国丧失了在加拿大的殖民地和新法兰西,殖民势力荡然无存”比较妥当。法国丧失的是加拿大的“殖民地”$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方道林  相似文献   

2.
《百年前的云南彝族》中记载了清末民初法国天主教传教士保禄·维亚尔进入云南,在石林县彝族聚居区从事天主教传教的一系列活动。对他传教活动要一分为二地客观分析,尽管他传教活动属于法国殖民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在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他在彝区传教活动仍有一些进步意义,他对当时彝族文化的记录和调查资料,成了珍贵的民族志资料,还将彝族文化介绍到西方,推动了彝族文化在国外的宣传。  相似文献   

3.
近代天主教、新教在豫北地区传播活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基督教两大分支的天主教和新教,传播福音,使中国皈依基督是它们共同的目标,但由于教义、历史渊源、文化传统以及在华历史背景等因素的不同,天主教会和加拿大长老会在近代豫北地区的活动具有各自的特点和差异。本文主要从传教理念、传教方式和手段、传教经费来源三个方面,对天主教会和加拿大长老会在近代豫北地区的活动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4.
课本第36页:“七年战争期间……在北美,法国丧失了加拿大以及新法兰西,殖民势力荡然无存。”课本第37页《1750年英法在北美的殖民地》图中,我们可以得知法国在北美的殖民地有三块:加拿大西部、新法兰西和路易斯安那。英法七年战争之后,法国虽然丧失了加拿大和新法兰西,但仍拥有面积达200多万平方公里的路易斯安那殖民地,直到1803年拿破仑时期,才将路易斯安那卖给了美国,怎能说七年战争期间(1756~1763),法国在北美的殖民势力“荡然无存”呢?“荡然无存”?$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叶德季  相似文献   

5.
加拿大[面积]9984670平方千米。[人口]3166万。[民族]英裔占人口的42%,法裔占26.7%,其他欧裔占13%,土著居民(印第安人、米提人和因纽特人)占3%,余为亚洲、拉美、非洲裔等。[语言]英语和法语同为官方语言。[宗教]47%的居民信奉天主教,41%信奉基督教新教。[首都]渥太华。[国庆]7月1日(加拿大日)。[货币]加拿大元。[历史]最早居民是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16世纪起法英先后建立殖民地。1756-1763年“七年战争”法国战败后,所属殖民地割让英国。1848年成立自治政府。1867年加拿大省、新不伦瑞克和新斯科舍合并为联邦,称加拿大自治领,成为英国最早…  相似文献   

6.
加拿大自治领地建立之前的历史主要分为法属新法兰西时期和英属加拿大时期。1763年的英国征服之后,法国根据《巴黎和约》的规定将新法兰西割让给了英国,成为英属殖民地。这一历史事件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给早期加拿大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对这块原法属殖民地以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天主教、新教对近代豫北社会早期现代化进程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天主教和新教(主要指加拿大长老会)来到豫北地区后,为了传教需要,自身在不断地转变和调适,它们采取适应中国国情的传教手段,用文化教育、医疗等活动引起社会的注意,多方面介入豫北的社会生活,客观上促进了豫北早期现代化的发展和中西文化的交流。本文通过论述天主教和新教传教士在豫北举办的教育医疗事业,分析二者对豫北早期现代化历程的参与程度以及对这一进程的影响,从而更为客观地来了解近代豫北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8.
何亚妹 《考试周刊》2011,(28):236-237
自1552年天主教士首次入华失败到1583年成功在肇庆建立第一间天主教堂,传教士近30年未能入内地传教,在这期间,传教士以澳门为据点,转变传教策略.为进入中国内地传教而准备。最终。澳门成为天主教士向中国内地传教的跳板。基于此,本文分析了16至18世纪传教士在澳门向内陆之行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9.
有一流行的观点是:《黄埔条约》特别规定,允许法国天主教在五口通商口岸自由传教。笔者认为,该观点是对文献史料的错误理解。  相似文献   

10.
加拿大的高等教育一般是指大学和有权授予学位的学院。高等教育在加拿大的整个教育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起着主导的作用。它的发展决定着加拿大的未来。 早在1497年英国宣布纽芬兰岛为英国的领土,1608年法国宣布魁北克为法国的殖民地,此后,英法殖民主义者就在这块土地上划分势力范围。1663年,  相似文献   

11.
王志胜 《青海教育》2015,(Z1):108-109
一、天主教登陆澳门天主教在东方的传教活动最早从日本开始。1549年就抵达日本的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沙勿略发现,日本大名们为了巨额的商贸利益可以无所不为,所以日本的传教是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由大名的"推动"或命令开始的。可是一旦荷兰人和英国人插足对日贸易,葡萄牙丧失了海上霸权,天主教在日本的活动也就走向了终止。加上与佛教徒的矛盾,和随后不久发生的禁教运动,日本的天主教徒或被迫害致死,或被赶出日本而躲到了澳门。  相似文献   

12.
清末,天主教传入利川,应传教之需陆续开办了育婴堂、天主教学校.在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过程社会变迁中,天主教学校经历了从初创、发展到消亡的过程.天主教学校在近代利川教育发展和社会变革中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3.
明末天主教儒士朱宗元入教后,多从事传教活动,校订传教士译著,并亲自撰写多种阐述天主教教义的著作,既为浙东地区的传教作出突出贡献,也为明末中西文化交流谱写新的篇章,其天主教信仰之虔诚,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文化身份上的“阳‘天’阴儒”观,为处境化人生的终极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礼仪之争"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它的发生终止了明清之际天主教在华传教的繁荣局面。究其原因,天主教的两种传教政策——"适应政策"和"征服政策"产生着重要影响。在中国对天主教教义有限接受的背景下,适应政策必然失败;而征服政策的难以实行,亦是天主教廷开始考虑终止传教活动的重要原因。因而,"礼仪之争"的发生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5.
宁夏天主教区是近代天主教在宁夏的传教机构,但在固原地区则是西班牙嘉布遣会负责传教,与宁夏教区无涉,只是统一受罗马教廷领导。有关宁夏天主教的文献主要为法,佛莱芒(与荷兰语接近)、英文等,可与汉文史料为印证。以往国内记载涉及到宁夏天主教时,多难以见到外文文献,故多有记述含混不清处,本文试图利用搜集到的外文文献重建天主教宁夏教区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上半叶法国对华政策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传教利益高于商业利益,这首先是其拉拢天主教会以巩固政权的对内政策在对华政策中的延续,其次是为了借远东保教权的得手,扩大天主教在华势力。法国的政策虽与英国侧重商业交往的对华政策大相径庭,但最终目的同样是为了对中国进行经济、政治侵略,仍不失资本主义的掠夺本性  相似文献   

17.
肖霄 《考试周刊》2013,(37):19-20
<正>油画,对中国人来说是舶来品。早在400年前,西方意大利天主教利玛窦等传教士到中国游走传教,把西方油画带入中国。到了清朝时期,一些具有绘画才能的传教士来华传教,并且有些在宫廷供职,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意大利人郎世宁、潘廷章、艾启蒙,法国人王致诚等。雍正乾隆年间,宫廷的包衣(奴仆)曾受皇上的命令,向传教士学习油画,也有一些留存的作品,现存满族画家五德的纸本油彩山水画,  相似文献   

18.
马礼逊 (RobertMorrison 1782~ 183 4 ) ,英国基督新教牧师 ,180 7年受英国伦敦海外传教会派遣来华 ,是第一位来华基督新教传教士。也是采用医药方式传教的重要人物。在佛教传入中国时 ,中国的传统医术就受到了影响。元代 ,约翰蒙特高维诺到大都传教 ,据说其在入天主教的一派方济各会前 ,学习过医学。 13 0 3年 ,罗马教皇曾派林巴地(Lambard)外科医生抵大都以助传教① 。天主教内顽固反改革的一派耶稣会士来华后 ,在中国传播医学的人就更多了 ,邓玉函的《人身概说》是人体解剖学传入中国最早的著作 ;在艾儒略的《西方…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中期,英属加拿大建立了责任制政府。加拿大殖民地政府依次经历了军事管制、皇家殖民地政府的总督专制、旧的代议制和责任制政府几个发展阶段。之后经过联合,加拿大自治领正式成立。在加拿大建立责任制政府的影响下,其他白人移民殖民地,相继建立起责任制政府,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内部自治。这是英国殖民地历史上的一个重大变化,也为后来英国殖民地政府的宪政改革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0.
在充分利用中文、法文档案的基础上,考证出共有15位巴黎外方传教士赴盐井传教。全面考察传教士活动不应仅限于教案事件。圣伯尔纳铎会取代巴黎外方传教会在盐井的传教工作并非是该地天主教本土化和去殖民化的开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