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英语世界对中国当代小说的翻译场域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西方世界迫切想要了解新时期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现状,小说成为提供信息的重要媒介,大量短篇小说以选集形式在英语世界翻译出版。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不断增强以及网络文化的蓬勃兴起,来自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翻译行为者纷纷参与到中国文学英译队伍中,翻译和出版的策略也不断革新。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当下中国当代小说翻译场域发生了重要转变。本文从描述性社会翻译学研究范式出发,以布迪厄场域理论为分析工具,试图勾勒中国当代小说英译场域的历史演变进程,探讨这种演变背后的内外部原因,旨在打破目前学界对中国当代小说英译的静态认知,进而强调翻译研究中历史观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语言学理论与翻译相结合,为翻译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该文以功能语言学的语域理论为视点,从语域三要素——语场、语旨和语式出发,对美国作家伯内特的名作《小公主》的两个译本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了语域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指出译文与原文应实现语域对等。  相似文献   

3.
语域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它主要由语场、语旨和语式三个变项组成。从语域理论角度对比分析Uncle Tom's Cabin的两个中文译本。语域理论为文本分析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有利于译者形成清晰的翻译思维,对译文选词进行合理地甑别,从而达到较理想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7,(7):159-160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频繁,市场对翻译人才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高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所遵循的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授课模式已不能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和学生的需要。翻转课堂的兴起和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授课模式,为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试图将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的"场域"概念引入翻译教学中,研究基于翻转课堂的翻译教学场域的建构,尝试建立新的翻译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意识形态并不是决定翻译批评观念与标准的唯一因素。百年来,学界对"林译"起起落落、纷繁复杂的评说就是很好的例证。从布迪厄的场域理论来看,对"林译"的评说恰恰折射了我国现当代翻译批评场域的两次自主化历程。在这两次自主化历程中,批评者带着惯习和各种资本,在权力场中进行斗争,从而形成了不同时期的翻译批评场域及其独特的批评观念与模式。  相似文献   

6.
20世纪30年代,茅盾继续从事弱小民族文学的翻译。不管是其个人所述,还是现存的研究资料,都将其翻译行为主要归结于国民政府推行的审查制度。本研究借用布迪厄的文化生产场理论,通过分析审查制度对文学场等场域和《文学》、《译文》杂志的干预情况以及茅盾的翻译习性等,试图说明茅盾的翻译选择和翻译策略等行为是审查、场域中的张力关系和译者习性等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对翻译研究具有极大的解释性,试在介绍场域、资本和惯习的基础上,采用布迪厄社会实践理论分析晚晴小说翻译的场域斗争、资本占有及转化和译者惯习。在翻译场域进行的各种斗争、协商、妥协或胜出,充分体现了翻译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仅仅地描写翻译现象是不够的,对各类翻译现象的社会性解释研究才能真正推动翻译研究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刘会然  王繁 《海外英语》2016,(4):104-105
按照布迪厄社会实践理论,翻译机构在其场域中带着惯习和各种资本进行权力的博弈,影响翻译实践。翻译机构场域与其他场域之间,以及翻译机构场域内部存在关联互动,以保持翻译机构场域自身的生机与活力,并推动翻译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系统功能语法中的语域理论,以中英语言为研究对象,从语场、语旨、语式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例证对原文与译文语域的特点与功能的比较,本文提出了翻译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证明了语域理论对翻译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翻译标准是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比较严复的"信达雅"与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和奈达的"动态对等"的相似点和不同点,试图从思维方式差异和理论基础厚薄等两方面分析造成中西方翻译标准差异的原因,以期为促进翻译理论研究和指导翻译实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儿童文学是文学艺术发展的重要分支,中国文化"走出去"不可忽视儿童文学,因此儿童文学翻译尤为重要。语篇是语言系统与语境体系的结合体。脱离语境,语篇翻译则无从谈起。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语域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语境视角下的有效指导,主要体现在关注如何实现翻译中语域在原文与译文之间的对等,从而实现意义等值。本文从韩礼德语域视角出发,对著名儿童文学《青铜葵花》译文进行翻译评介,期望能为翻译活动提供语域视角下的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曹娟 《海外英语》2012,(10):141-142
语域理论是系统功能语法中重要的理论之一,主要有语场,语旨和语式三个变量。任一变量改变,语域都会发生改变。近年来,语域理论越来越多地引入到翻译的研究当中。该文从语域理论的角度出发,以电影《居家男人》的字幕翻译为研究素材,分析语域三个变量在该电影字幕翻译中的体现,论证语域理论对电影字幕翻译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域理论与翻译实践的结合,以《冰河世纪3》的台词翻译为例,阐述系统功能语言学著名的语域理论对影视作品翻译的启迪和贡献,指出"语域翻译理论"有待完善,以期语域理论与翻译实践做到更好的相容和促进。  相似文献   

14.
布迪厄场域-惯习理论对翻译中译者与社会文化场域之间的互动有较大启示。本文以美版《甄嬛传》为个案,对其翻译中的选材、翻译策略及接受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就其中某些值得商榷之处提出修改意见。分析表明,影视剧翻译应充分考虑目标语国家的文化场域主流,将目标观众的需求放在首位,灵活选择翻译策略——忠实与变通兼顾。  相似文献   

15.
作为英语的一种功能变体,商务英语具备独特的语域特点,为其翻译增加了不少难度.本文以语域理论为根据,分析了商务英语的语场、语旨和语式特征,其翻译实现意义对等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问题。以布尔迪厄场域理论为基础,聚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阐述了研究生教育场域中资本属性、主体互动、惯习培养与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的关系。以中南大学“五场协同”创新实践为例,从课程场域、项目场域、平台场域、竞赛场域、交叉创新场域出发,提出了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实践路径,介绍了取得的实践成效,试图为研究生教育研究与实践提供一个分析和诠释的新视角,并为新时期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语域理论已被越来越多地引入到翻译研究当中。文章分析了医学英语语篇中的语域特征,从语场、语旨和语式三个层面探讨语域理论对翻译实践和评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查尔斯顿提出的译者姿态理论认为,译作的某些文本细节体现了译者试图在本国文化场域中寻求荣耀的姿态,这为我们考察译者决策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工具。本文考察文学翻译中译者姿态的表征。首先辨析布迪厄定义的"惯习""身体姿态"概念,接着述评查尔斯顿的理论,并据以提出假设:有着中华文化身份且从事中华文化外译的译者采取的翻译策略往往体现出一种旨在寻求中华文化荣耀的译者姿态。对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和王际真英译《阿Q正传》的个案分析可以支持该假设。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为刘云虹教授与中国当代翻译研究界领军学者许钧教授围绕翻译批评展开的一次对谈,表达了诸多重要的观点,其中包括: 一、翻译批评在当今中国的有效在场不够,翻译批评遭遇了生存危机; 二、翻译批评者的主体意识和翻译批评的历史意识这两者的重要性尚未得到充分认识; 三、翻译批评的学术合法性基础之一在于它是翻译实践与翻译理论构建之间的互动场域,必须真正发挥翻译批评在翻译理论构建中的重要作用,同时真正让批评介入翻译场域和系统。  相似文献   

20.
以认知语言学有关"辖域"的研究为理论框架,通过分析对比李白诗歌的不同英译,探讨了"辖域"对唐诗理解和翻译的制约,发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了原语文本"辖域""的制约,而且译者应尽量实现与原语文本的"辖域"对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