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艳 《中学教学参考》2014,(36):114-114
<正>我校现行的学生学习成绩评价标准是:期末成绩×40%+期中成绩×30%+平时成绩×30%=总评成绩。而这30%的平时成绩就是学校向素质教育迈进的一大步,如何用好这30%,发挥其杠杆作用,而不是流于形式,就是本文的研究目标。引入过程评价法对学生学习成绩评价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过程评价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倡导"立足过程"的"发展性评价",突出评价的教育功能,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2.
高职政治理论课教学采用结构性考核(学习态度+学习能力+考试成绩=30%+30%+40%)的方法考核和评价学生,较全面地反映了学生知、行两方面的情况,强化了两课的育人功能和实效性,促进了学生学习知识和增强能力的统一,读书和做人的统一,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从大数据时代的特征入手,分析了大数据背景下的开放性、个性化、交互性、创新性等的教育特征,提出了植物创新实验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思路;构建了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模式;设计了"基础知识15%+基本技能35%+创新能力30%+团队精神10%+网络互动10%"综合评价学生实验成绩的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中,为了达到"轻负高效"的目标,我在课堂教学中始终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信心,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在我市教研室刘玉明老师的"展示+评价"7321优效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构建了"展示+评价"信心教学法.这一教学法主要包括:课前展示+评价、句子学习+展示;课文学习+展示;反馈总结+评价;课后自能拓展的展示+评价.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中,为了达到"轻负高效"的目标,我在课堂教学中始终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信心,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在我市教研室刘玉明老师的"展示+评价"7321优效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构建了"展示+评价"信心教学法。这一教学法主要包括:课前展示+评价、句子学习+展示;课文学习+展示;反馈总结+评价;课后自能拓展的展示+评价。  相似文献   

6.
评价是激活学生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创新素养不断发展的有效手段,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学生评价的形式和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化。在“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下,学校坚持“智慧助力,爱育花开”的评价理念,把学生发展评价和学校“爱育”文化有效结合,和“互联网+教育”有效融合,形成了立足学生基本素养、着眼学生发展多个方面的“6+N+3”学生发展评价体系。文章从“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科学构建评价体系;规范评价操作流程,激发学生内生动力;合理运用评价结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几方面对该评价体系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职教育领域,英语教育中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方式,有极大的弊端。尤其是升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初中都是终结性评价下的差生,基本上丧失了英语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的理念,要在英语教学中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彻底改变终结性评价的统治地位,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而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评价体系,对于中职英语教育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在笔者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试行学生总评=70%的形成性评价+30%的终结性评价(包括15%期中考试和15%期末考试),在端正学生的英语学习态度、建立学习信心、激励学习积极性、改善课堂秩序、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果。  相似文献   

8.
康乔 《广西教育》2023,(5):10-13+18
本文论述“1+X”证书制度背景下传统评价体系在评价主体、评价形式、评价内容等方面存在不足,指出将“1+X”证书制度纳入学生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对新职教法要求的回应。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首先要明晰目的,再根据调研结果选择符合学生实际和市场需求的因子;将“1+X”证书制度纳入指标体系要区分其对应的指标,并通过保留传统试卷化评价、创新课程评价方式、“1+X”证书制度评价、自我评价等路径,共同构建学生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
评价是促进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手段,建构由表现性任务、阅读过程、多元主体构成的“1+5+n”整本书评价模式,旨在通过评价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整本书,实现以评促读、以评促教。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调查问卷方式对高等院校生物课堂教学风格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理论课中62%的学生喜欢黑板+多媒体式的教学风格,同时,88%的学生喜欢教师讲解+实验式的教学风格;在实验课中79%的学生喜欢自己动手设计参与的教学风格,94%的学生喜欢和蔼可亲+幽默型的,92%的学生喜欢充满乐趣+讨论式的生物课堂教学风格。此外,根据调查数据,建议采用鼓励+小组讨论式、学以致用式、室外+开放式的课堂教学风格,以期为高等院校探索深受学生喜爱的课堂教学风格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针对小学田园劳动教育课程评价中评价什么、如何评价、谁来评价等问题,建立劳动素养导向的田园劳动课程评价体系,重构田园劳动课程评价标准,采用“单+表+展”协同评价方式,落实家校社三位一体的评价主体,关注学生在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等方面的具体表现,提升劳动教育有效性,让劳动评价真正发挥指挥棒的有效作用,从而点燃学生劳动热情,唤醒学生劳动内驱,鼓舞学生劳动激情,激励学生劳动创造。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百分制能测量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却无法测量学生关于学习的兴趣、方法、态度、意志等心理品质。要科学地评价学生的成绩,就必须跳出百分制“怪圈”,就有必要探索多维度的评价方式。笔者认为,“等级+特长+评语”的评价,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这种评价方式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了《初等数学研究》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全新模式,理论课采取教师讲授+学生微型课讲授+专题讨论;实验课采取学生个人课堂教学模拟+3-5人学生团队教学+反馈评价+录制视频的教学改革模式.实践结果表明,新的教学模式突出了课程的研究性质,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9,(A5):27-28
在课堂教学中,及时的评价以及精准的评价用语,不仅考验教师洞察学生心理的眼力,更多的是教师如何以一种欣赏的眼光针对情景不同引导学生随性而发的语言艺术。通过"独学中自我点评肯定自己;对学中同伴互评欣赏自我;组学中生生互评成就自我+教师的激励点评赏识学生"的3+1评价让学生主动有效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全过程,促进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化课程是高校普遍开设的留学生必修课程,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然而其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为了实现中国文化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文化目标,应建立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的多元评价考核体系。诊断性评价用于明确学生基础,使教学有的放矢;形成性评价可以督促学生学习,帮助查漏补缺;终结性评价对学生进行全面检测,并发挥考试的反拨作用。经探索实践证明,多元评价对学生的潜能激发、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新建本科院校化工类毕业论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科研项目驱动的化工类毕业论文教学模式,即以学生为主体、基于科研项目驱动进行教学,建立"答辩+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的毕业论文评价机制。教学实践证明,该模式对提高新建本科院校学生毕业论文教学质量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郭松辉 《新教师》2019,(6):17-17,45
赏识教育评价体系的核心是赏识,以赏识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人,在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提醒等教育评价方法,达到激发学生主动性的目的。我校以赏识教育评价理念为指导,依托“互联网+”技术,构建一套较完善的学生评价系统,运用“互联网+”平台建立学校管理、班级管理、课堂教学中相应的激励性评价机制,全方位评价学生,使管理者、教师、家长及学生之间关系融洽,相互欣赏,形成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学生的评价也由“考分定终身”转为“等级+特长+评语”的评价方式,这就给班主任留下一个很大的空间来评价学生。评语不是分数,它是主观的、定性的,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直接影响。好的评语应语言平实、富有启示作用,它不但要反映教师对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更要充分体现出教  相似文献   

19.
高中物理教学应注重对学生模型建构能力的培养,关注测评的物理教学有助于诊断学生模型建构能力层阶.本文主要以实际情境为载体,以物理模型构建为主线,以培养学生高阶思维为目标,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根本,以高考评价体系为标准,提出基于“考试评价+核心素养+高阶思维”的“3D模型”对学生模型建构能力进行多维评价,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发展学生的关键能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20.
学生学习评价是高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既有反馈功能,又有导向功能。过程性学习评价将更全面地发挥评价的导向、反馈、调控、激励等功能,有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促进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自我监管,适时对教学进行调整和动态推进。我们探索构建与现代汉语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相匹配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全面推进“N+1+1”过程性综合评价改革,从而达到“教学评”的良性互动与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