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人们对曹操用人的看法 ,往往是带片面性的 ,要么认为曹操善能用人 ,惟才是举 ;要么认为曹操心胸狭隘 ,不能容才。其实曹操的用人是既注重“才” ,又注重“德”的。因此 ,曹操有“惟才是举”和“以德用才”两个用人原则  相似文献   

2.
曹操的用人思想,概括起来有两句话:为我所用,唯才是用。为了充分网罗人才,为我所用,曹操采取了“广施恩惠,打造爱才的形象;建立制度,积极营造求才的氛围;来者不拒,充分表露惜才的情感”等策略,聚集了大批人才,为其成功奠定了强大的人才基础。曹操本着“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的用人思想,坚持唯才是用。但是,曹操的唯才是用,是以能不能为我所用为前提的。  相似文献   

3.
历朝历代的用人政策不尽相同,在东汉前主要由州郡以茂才、孝廉名义向朝廷推荐,由朝廷考核予以任用,但所荐之人大都既无真才实学又无封建德行。曹操在当时采用“唯才是举‘的人才政策是石破天惊之举。求贤三令充分表达出曹操的雍容大度、不拘一格和求贤若渴的心情。他不仅有“求人”之心,更有“用人”之智,因而在当时他能三分天下有其二,三分人才之也有其二,这些人才帮助曹操在事业上取得了两大成就:一是完成了北方统一;二是为曹魏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主要阐述曹操人才政策的正面影响,他在用人方面的一些做法,今天仍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相似文献   

4.
曹操有完备的人才理论系统,这是他立于不败之地、最终统一北方的重要筹码。本文从曹操使用人才的意义、用人的原则和用人的策略三个方面对曹操的人才思想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东汉末“天下大乱 ,群豪并起”的年代 ,曹操曾连下三道“唯才是举”的求贤令。表面上看 ,“才”是曹操用人的唯一标准 ;实际上 ,曹操十分注重政治上的“忠”。当一度被曹操视为人才而委以重任的荀不为其所用、政治上表现出不同见解时 ,就被逼自杀。可见 ,所谓“唯才是举”只不过是曹操为了壮大实力和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而采取的一种战时策略和手段  相似文献   

6.
曹操精于谋略,善于用人,打破东汉末年腐朽的选官制度,实行"明扬仄陋,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将一大批有才能的中小地主吸收进曹魏政权,让他们各施其能,各尽其才,为自身事业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善于用人是曹操成功之道的核心。  相似文献   

7.
曹操多次颁布“求贤令”,虚怀若谷,礼贤下士,使曹魏拥有大批才智之士,在三国争雄战争中占据上风;然而,曹操又杀戮过一些名士贤才,尤其是诛杀“颇有才策”的杨修,这被人引作他心胸偏窄,嫉贤妒能的根据,因此曾有人贬斥曹操是个猜忌成性的奸雄。从现象上看,颁布“求贤令”、汲引人才与杀杨修等名士是极为矛盾的,但是,如果加以仔细分析和研究,从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以及曹操的政治生涯来考察,探究其用人心理的形成、发展和变化,那么这个矛盾便会迎刃而解了。历史心理学认为:每一时代的人,都在特定的历史社会中生活,其心理活动就是所处  相似文献   

8.
东汉末年,曹操利用袁绍的失误,抢先奉迎汉献帝于许昌,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曹操正确运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发展、壮大了自己的实力,为官渡之战的胜利和统一北中国创造了一些良好的政治、外交条件。与此同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负面影响也日渐增长,限制了曹操集团的发展,曹操也逐渐放弃了这一策略。“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曹操“人谋”的重要表现与结果,其作用的发挥取决于曹操的个人素质与曹操集团的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9.
三国时代,孙权是与曹操、刘备角逐天下的主要人物,同样属于史家所称的三国英雄豪杰之一。虽然,论辈分,孙权要逊于曹操、刘备,但论抱负、论作为,小一辈的孙权却完全不亚于曹、刘。他可以算得上是三国时代的主要见证人。从他当江东之主算起,叱咤风云有五十三年。他能长期据江东与曹刘周旋,最终成就帝业,成为三国时代执政时间最长的一国之主,确有其不同寻常之处。他善于用人,在《三国志》中就称他“任才尚计”。目此,我们很好地剖析孙权的用人策略,有助于更清楚更详细地了解孙权以及东吴政权的兴亡史。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曹操用人思想的全面考察认为,曹操在用人上既唯才是举,又德才并重,突破了封建士大夫历来的传统道德藩篱。曹操能从动态的角度去看待德与才的关系,将德才关系同法治和政治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因时制变,把握了儒家传统德才论的精髓。  相似文献   

11.
在人才济济的东汉末年时期,曹操可谓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在起步阶段,无论是从声望上来讲,还是从实力上来讲,曹操远远不如袁术、刘表以及袁绍等人。但是,经过了实践的检验,最终还是曹操用自己超人的智慧以及无与伦比的用人艺术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方长期军阀割据的状况。特别是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中,曹操的过人谋略以及用人手段让人刮目相看,在社会进步的今天,仍然有许多军事家在关注古代曹操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正因为如此,曹操的用人之  相似文献   

12.
《三国演义》大家都读过,如果你问大家最喜欢最佩服哪些三国人物,大家十有八九会回答“刘备”、“关羽”、“张飞”。可我最佩服的人是曹操!不错,刘备白手起家,继承汉朝大统,建立蜀汉,是了不起,但仔细看看,其实刘备这些大业都是在能臣骁将的辅佐下完成的,如果不是关羽、张飞的善战,诸葛亮“先取荆州,再入蜀川”的计谋,刘备绝成不了如此大业!而曹操却是完全靠自己拼搏才成就一代功绩。虎牢关率兵破董卓,下邳城带将灭吕布,官渡巧胜袁绍,十几年间将中国北方统一。曹操也非常会用人才,啖睛吞目的夏侯敦,赤膊上阵的许褚,都被他委以重任。曹操不仅…  相似文献   

13.
王慧珍 《文教资料》2014,(28):78-79
东汉末年,以曹操、刘备、孙权为代表的魏、蜀、吴为争夺全国政权展开了殊死搏斗。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三个军事集团的较量归根到底是人才选择与人才使用的较量。曹操“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在革新人才选用体制、充实曹营实力上起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曹操本人心胸狭隘,在巩固政权的过程中也错杀了一批人才,这对曹操集团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曹操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混战局面中,首次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思想及用人方针,吸收、网罗了大批文武将才,为扫平群雄、统一北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试就曹操的这一用人思想及用人方针作一评析,敬请方家赐正。东汉末年,在黄巾农民大起义的沉重打击下,东汉政权摇摇欲坠。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一批批豪强地主与各地守宰一起形成了一个个封建军阀集团。这些军阀集团你征我伐,混战不已。为了能在兼并战争中消灭异已,立于不败之地,他们之间除了进行政治、经济、军事  相似文献   

15.
唐太宗李世民、女皇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三位杰出的封建帝王,为避免重蹈隋亡覆辙,革新政治、励精图治,使唐朝在他们统治时期国家政权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昌盛,开创了备受后人称赞的“大唐盛世”。三位帝王开明的用人思想、正确的用人策略,为唐王朝成就盛世大业提供了人事保障。  相似文献   

16.
唐太宗李世民、女皇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三位杰出的封建帝王,为避免重蹈隋亡覆辙,革新政治、励精图治,使唐朝在他们统治时期国家政权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昌盛,开创了备受后人称赞的“大唐盛世”。三位帝王开明的用人思想、正确的用人策略,为唐王朝成就盛世大业提供了人事保障。  相似文献   

17.
教人教版九年级《隆中对》分析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我试着让学生理解诸葛亮是一个胸怀大志,决非庸人之流的人物。这时一学生突然举手质疑“:老师,如果诸葛亮胸怀大志,那么他为什么不去辅佐曹操,那样不就更能成就一番大业吗?为什么还要等刘备三顾茅庐后才辅佐刘备呢?”她的问题一抛出,立即得到许多学生的响应。也有学生不同意她的说法“:诸葛亮若是去投靠曹操,未必得到曹操的重任,而刘备三顾茅庐后像兄弟一样对待他。”回答马上又遭到了其他学生的反驳“:诸葛亮这样等待,与姜太公一样,是消极的,若是没有刘备,他的才能不就被埋没…  相似文献   

18.
曹操是历史上成功的“管理”者 ,其历史功绩世人皆知。在曹操一生的政治军事生涯中 ,管理心理思想具有十分丰富的理论内涵。本文从“唯才是举”、“选将量敌”、“褒亡厚往”、“赏罚分明”等内容上提炼出许多管理心理方面的思想 ,特别是对“唯才是举”的重新诠释 ,使这一古老的用人方针 ,在我国现阶段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中 ,具有更为深远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平 《考试周刊》2014,(26):25-26
曹操是小说《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之一,称为"奸绝"。该书从政治、处世、用人及军事斗争等多个角度出色地塑造了曹操这一代雄才大略、精明能干的奸雄。  相似文献   

20.
青梅煮酒,曹操曾经骄傲而有气度地向刘备表示: “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的确,当时有不少的人物,后来也有不少史学家承认刘备的英雄个性,对他的奋斗过程及最后成就都相当认同;而对曹操的评价,则普遍趋向负面,最多也只认为曹操是兼具正邪双重个性的“一代奸雄”,这实在是太不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