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9年9月,由姜文执导并主演的华语大片《让子弹飞》正式开机。《让子弹飞》的女主角师爷夫人是一个贯串故事始终的人物,但在演员人选上却是一再“难产”。服装指导张叔平向姜文建议使用刘嘉玲,姜文一听正中下怀。因为在此之前,姜文跟刘嘉玲也有过交集,那是在2009年华表奖颁奖典礼上,  相似文献   

2.
在电影《让子弹飞》中,荒唐搞笑的画面为表现电影刻意追求的荒诞性、游戏性效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言也是《让子弹飞》这部充满后现代游戏风格电影的重要表征。《让子弹飞》还大量运用了戏仿、拼贴、重复等后现代主义手法,以在叙事层面实现了影片的游戏化。  相似文献   

3.
2010年年末姜文执导的贺岁片《让子弹飞》让国人看得酣畅淋漓。影片中的经典台词“让子弹飞一会”也已成为网络热词。一时之间,将子弹换成其他的东西。让任何事物都飞一会儿的调侃成了人们放松心情的表达方式。请看:  相似文献   

4.
《文艺报》近日发表《<让子弹飞>的三多三少》一文指出,《让子弹飞》的三多:一是暴力多。打着贺岁喜剧片的旗号,却把暴力与血腥演义成家常便饭。二是恶俗多。土匪说他妈的那是性格使然也就算了,求饶者无论怎么哀求,也逃不过吃子弹的命运,难道惩罚是电影唯一想要宣扬的标准?三是色情多。自  相似文献   

5.
背景:姜文导演的贺岁电影《让子弹飞》无疑是2010年国产电影中收获了最多好评和话题的,“让料飞”更是成为网络段子的人气元素,风头无量。  相似文献   

6.
在电影《让子弹飞》中,导演姜文以寓言的方式对20世纪的中国革命进行了风格化的叙述与阐释。通过细读电影文本,本文认为,《让子弹飞》中最核心的问题意识是告别革命与继续革命的歧路彷徨,正是在这一点上,姜文以其独特的电影语言凸显和延续了20世纪中国革命者共同的执著与焦虑。  相似文献   

7.
影视旅游是一种新兴的专项旅游产品,能为影视拍摄地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面对国内各地影视旅游开发的热潮,对影视旅游开发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开发原则、模式和策略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电影《让子弹飞》的影视旅游开发为例,通过SWOT分析和模式设计,提出了《让子弹飞》影视旅游开发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近日,观看了国产大片《让子弹飞》。影片场面壮观,情节扣人心弦,姜文扮演的麻匪头子张麻子有勇有谋,在与当地豪绅黄四郎的较量中表现得从容、淡定,颇有“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将才。他的一句“让子弹飞一会儿”将这种大将气度表露无遗。  相似文献   

9.
2010年末贺岁片《让子弹飞》的热映使得“让X飞”成了流行语家族的一员,且看下面的例子:1.尖锐的问题如炮弹一般在听证会现场此起彼伏炸响。  相似文献   

10.
让梦想飞     
"让梦想飞",我自己也说不清为什么会选这样一个题目,也许今年流行这句话,也许我的考博路和《让子弹飞》的故事情节有些许相像吧!自去年12月被录取为博士研究生至今已有两个月了,可是我的梦似乎还在飞,还没有真正让我有尘埃落定的感觉。一切都来得漫长又突  相似文献   

11.
《阳光灿烂的日子》开启了姜文的导演之梦,《鬼子来了》奠定了他不可撼动的导演地位,《太阳照常升起》将他推向舆论争议的风口浪尖,《让子弹飞》让他再次回归商业和大众审美,赚得盆满钵满。尽管有人抱怨《太阳照常升起》晦涩难懂,怀疑《让子弹飞》商业色彩太浓,但是仍然有些东西我们只能在姜文的电影中找到,只能从他的思想深处挖掘。从叙事视角、叙事模式、叙事策略等方面出发,探究姜文电影的叙事风格,力求揭示出叙事风格背后构筑的视觉神话。  相似文献   

12.
第四次重来     
2010年岁末,姜文导演的电影《让子弹飞》如火如荼地放映,鲜为人知的是,这一部电影是改编自著名作家马识途的《夜谭十记》之《盗官记》。那是1942年,马识途在沈从文等文学家的影响下,也爱上了写作,过往的故事和情绪郁积在他心中,让他一直想表达出来。虽则在"国统区"工作繁忙,但他仍抽空撰写《夜谭十记》,第一个故事是《破城记》,他很快写完了前半部分。尽管马识途正在兴头上,但他因为执行组织任务而不得不放弃行云流水的思路,忍痛搁笔。此后,马识途奉命从云南赴四川,出于保密考虑,离开前所有的纸张都要销毁,稿子也要全部烧  相似文献   

13.
任进 《科技文萃》2011,(3):18-18
看到题目,大家一定会想起姜文的《让子弹飞》这部电影,子弹从2010年一直飞到了2011年,创下了国产影片的票房纪录。同样在上一年创下纪录的还有国际金价,只不过它已经有点飞过了,当务之急是让自己停下来,美起来。  相似文献   

14.
【小锅推荐】: 《飞·言情》组的言情小太后小锅来做深度推荐啦!没错,就是你接下来即将看到的这个故事,一个能让以重口味著称的调调看完之后,内心涌起少妇式的甜蜜心情的故事,。一个让我这样的少女(……)看完后内心充满了爱的勇气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观看电影《让子弹飞》,在我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那句"别着急,让子弹飞一会"。由此联想到我们日常开展的区域性教研活动,每学期大规模开展集中教研活动的次数不会超过10次,每次开课、讲座、说课、评课,都在短短的3小时之内全部完成,鉴于时间、人员及各种因素,让参与活动的教师在听完课后就某些环节发表自己的观点、谈教研反思,是不是感觉太仓促了,为什么不能"让思想再飞一会儿"呢?  相似文献   

16.
回到原点     
《同学少年》2012,(7):23
电影《让子弹飞》让人捧腹之余更予人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张麻子历经腥风血雨又重上马鞍,驰入山林。也许英雄的归宿终是草莽,但我相信,英雄是不走回头路的,  相似文献   

17.
过度解读     
我听说从前有个巫婆,有神通,但懒惰。我们盖一个黄鹤楼,有人就会写"故人西辞黄鹤楼",也有人会写成"黄鹤一去不复返";你也可以盖一个岳阳楼,也会有人来写一个《岳阳楼记》。我觉得大家的评论有很多其实跟电影没关系。其实,就是这些人面对一个美景,怎么来写他的黄鹤楼和岳阳楼。有些人还真就写不成,有些人就写得让你觉得已经超过这个建筑了,可《让子弹飞》这个电影,本身不过就是那个建筑而已。唯一在拍之前我们就  相似文献   

18.
《让子弹飞》:消费文化语境下文学电影改编的典型文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影《让子弹飞》的改编是消费文化语境下文学电影改编的典型案例,消费文化的各种要素深刻地影响了它的改编策略:充分发掘文学原著中故事元素,用电影的方式重写文学原著中的故事,保持流行艺术中"大团圆"的结构模式,对原著中的人物角色重新设置,突出丑角人物与理想人物,发挥电影的视觉文化功能,创制视觉奇观,变原著的评书体语言为戏谑化的对白。  相似文献   

19.
陈平安 《小读者》2013,(7):78-79
忙完《让子弹飞》后,姜文几乎整整一年时间没有露面,与他一起消失的,还有两个儿子。原来,姜文是带着孩子“移民”了,为期一年。是欧美还是新澳?姜文的回答让人吃惊不小——都不是,是新疆。  相似文献   

20.
《让子弹飞》是商业语境与姜文艺术创新精神良性互动的典范之作。面对市场的选择,姜文努力艺术化地构造大众接受视野内的商业电影品牌,这种转型被大众热烈接受并深层认同,帮助影片创造了国产影片的最高票房纪录。影片中,极具亲和力的商业元素提供了大众广泛接受的契机,而姜文把自己鲜明的艺术个性发挥到极致的努力则加重了这种接受的筹码。《让子弹飞》的接受张力说明了成功的电影品牌本质必定是市场、艺术和观众三方利益的集体呈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