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天津工学结合职教模式,是指在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密切协作、相互促进的机制上,青少年在职业院校接受普通文化知识、职业专业理论和技术以及实训教育的同时,又在企业中通过多种实习方式形成技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其特色主要是突显“工”的功能定位,关照“学”的价值,强调“四个为主”;以行业办学为主举办职业教育;以企业需要为主确定培养目标;以实践能力为主调整课程体系;以实训基地为主培养专业技能。  相似文献   

2.
正1.提升职业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广泛宣传和落实《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采取"政府引导、标准引领、项目示范、分步实施"的方式,推进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加快建设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管理服务与资源服务信息化支撑平台。2.推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继续推进建设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引导各地各职业院校根据区域、行业特点建设和完善省级、校级资源库,突出资源库"能学、辅教"的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3.
季敏 《成人教育》2015,35(3):48-50
参与企业实践是职业院校教师跨界的应然走向,不仅可以克服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学科化的弊端,有利于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双师化,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还可以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专业能力,提高职业教育公共服务质量,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职业院校、教师和企业要充分地认识到教师企业实践对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与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要建立健全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法律法规,推进职业院校校企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站在新的认识起点上,首都职业教育改革已进入到攻坚阶段,迫切需要解决基础能力薄弱、功能定位不清晰、体系不健全、机制不顺畅等关键性问题。为此,"十一五"期间,北京市以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为依托,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促进职业教育的内涵发展和质量提高,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要,推动职业教育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5.
<正>庄西真在《中国高教研究》2015年第11期中撰文,提出了不同的职业教育机构与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梯对职业院校教师的能力有不同的理解和规定的看法。机构维度、职业发展阶梯维度和能力维度是确定职业教育教师能力的三个重要指标。1.机构维度。政府办职业院校,职业教育教师的主体也存在于此类机构之中,主要以专职教师为主,来自岗位一线的,作为兼职教师的优秀员工为辅;企业办职业院校,规模较大的企业职业教育机构以专职教师为主,规模较小的企业职业教育实施机构往往并不  相似文献   

6.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的动力.从职业教育视阈来审视校企合作,国家和企业是影响校企合作的外部因素,职业教育本身则是决定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内因,它又包括职业院校和职业院校学习者两个主要因素.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职业院校是否具有较强的,主动服务当地经济和企业的意识,是否具有较强的社会服务能力,是否能够营造和创建互惠共赢的校企合作基础;而职业院校是否具有较强的社会服务能力,其关键是职业院校的学习者是否具有积极的职业态度和较高的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7.
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比较发达,分析和研究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特点,可以得到如下启示:职业院校应以终身教育理念作为发展的指导思想;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职业院校的投入力度,出台相应措施,鼓励民办职业院校的发展;职业院校应进一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提高教师"双师"素质,优化师资队伍;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教学的积极性,着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8.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学历教育和社会培训双重职能,为职业院校参与老年教育资源供给指明了方向和途径.重庆市开展中职学校老年教育实践项目表明,提升职业院校的老年教育资源供给能力,应构建梯度型的老年教育服务模式、内外贯通的资源整合机制、灵活多维的质量评价方式及立体化的保障支撑体系.进一步挖掘职业院校服务老年教育的优势与潜力,需要牢固树立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职业教育理念,突破老年教育的制度困境,完善老年教育的功能定位,加强老年教育内涵发展.  相似文献   

9.
薛晓荔 《成才之路》2024,(10):77-80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强调职业教育要与产业对接、与就业对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是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对接的有效途径之一,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文章结合职业院校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现状,提出职业院校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职业院校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存在问题的原因,对职业院校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优化策略进行探讨,旨在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0.
<正>职业院校该怎样设定"进口"与"出口"标准?我认为,抬高进门限制,并不符合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和职业学校的功能定位;相反,提高出门标准,则有利于提升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也是职业学校对学生、企业和社会负责的表现。所以,"严进"不可取,"严出"必须做。  相似文献   

11.
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是高职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由高职教育自身的办学定位决定的。文章基于职业道德基本内涵的分析,认为高等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基础德性教育和职业规范教育。高职院校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必须遵从职业自身的特点,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道德的培育和训练、基于校企合作的企业文化的培养和建构、基于职业规范的学生管理模式的打造与开发、基于课程开发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开发和重构,以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滞后原因分析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存在地方经济与传统观念、政府投入不足与政策导向、专业设置与农民收入多元化、办学条件与办学定位、教育成本与就业等深层次问题。农村职业教育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建立多元化投资体系和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相结合,突出实践性教学,体现职业性和技能性,建立培训机制,完善就业准入制度,整合农村职教资源,城乡与校企联合办学,做好高中与中职、中职与高职、招生与就业三个衔接等。  相似文献   

13.
从分析高职学生社团活动的现状入手,就高职学生社团活动的定位及其在高职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就推进高职学生社团建设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职业教育是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当普通教育纷纷接受国际化方式教学的同时,职业教育也马不停蹄寻找与外国优秀的职业院校合作,经过几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合作办学模式。高等职业教育担负输送人才的重任,国家必须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通过讲述当前中德高等职业教育合作办学的新状况以求给我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关于高职教育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再认识   总被引:67,自引:0,他引:67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当前我国高职教育虽然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绩,但从整体上讲还没有建立起相应的运行体系和长效机制。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必须学校、企业、政府三方共同努力,针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6.
从温州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和企业情况来看,强调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就必须改变传统的封闭式的办学模式,实施产教结合,推行“订单式”、“模块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并针对市场就业需求科学构建职教体系,以坚持全面素质培养为基础,侧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强调多类课程、多种途径、多种标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同时,要依托行业或企业的培训中心构建实训立交桥。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生活管理,在以培养高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教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分别从新时期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定位、高职辅导员的职能定位、高职班主任的现状和高职辅导员自身能力培养四个方面探讨提高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8.
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是职业教育政策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实训基地建设要坚持实用、够用的基本定位,坚守职业育人、社会服务的根本定位,坚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基本路径。从资源共享、产教融合、外来经验、人才培养等维度,深入分析《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政策文本走向,包括走向多主体、多元化的职能定位;走向重点突出、辐射引领的发展方向;走向引入国外经验、创新运营模式的本土化实践;走向职能证书、人力资源提升并存的功能。因此,职业教育应通过构建“政、企、校”多主体的治理结构,强化“融合性、辐射性”的行动定位,秉承“兼容性、创新性”的本土化迁移、探索“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等思路建设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相似文献   

19.
中职人才培养有工学结合、校企结合、顶岗实习等模式,德育存在着理论重于实践、教学内容教条化、教学的针对性不足等问题。为发挥中职教育的德育为先的理念,应注重挖掘校内外德育资源,探索适合中职人才的职业需要,实现德育的实效性教学。  相似文献   

20.
高职教育竖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已成为高职教育界的共识,将对高职教育德育产生深刻影响。分析高职教育就业导向对德育的影响,研究就业导向具有的德育功能及其实现途径,有助于高职教育德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