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正义感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研究认为当代大学生正义感问题与自身的认知程度、家庭背景、友情、利益等外因和内因有着密切的联系。罗尔斯正义理论的正义制度、理性的善、公平的正义、反思平衡等对当代大学生正义感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撑,大学生正义感教育要结合个人、学校、家庭和社会,从内因到外因强化大学生正义感认知、正义感行为和正义感评价。  相似文献   

2.
正义感是衡量社会个体道德水平的关键因素。为了解中学生的正义感现状,通过对450名城市、乡镇中学生进行实证调查,结果显示:部分中学生的正义感认知狭隘,正义感的激发比较模糊,正义行为中意志力不足,正义评价尚缺乏理性。通过调查数据还分析了中学生正义感培育方面的不足因素,包括学校、家庭的引导不力,社会环境正面支持力量不足等,据此,提出了中学生正义感培育的建议及思考。  相似文献   

3.
罗尔斯认为,人的气质、品质必须受到经过谨慎选择的正义原则的约束和指导,才能成为道德美德。道德美德只有在良序社会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因为在良序社会中,我们的道德情感可以合乎一般心理规律地发展出来。他首先假定人们都有正义感的能力,但是正义感必须在正义秩序下经过"权威的道德"、"社团的道德"和"原则的道德"三个阶段逐渐被塑造成正义美德。  相似文献   

4.
正义是人类最基本、最崇高的价值追求,是一个人最重要的道德情感素养,是国家政治法律制度的基础。正义最基本的含义是平等、公平和公正。正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正义观念和正义感。结合中国社会现实,加强正义教育和正义感的培养更有其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5.
正义感的基本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义感作为人的一种高级道德情感,主要是指社会成员参与政治、经济生活的一种特殊能力。从指向来看,正义感既表现为社会成员对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制度的评价与态度,又表现为社会成员对正义行为与非正义行为的评价与态度;从承担主体来看,正义感有个体正义感和社会正义感之分。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当代中国,其社会成员的正义感水平在呈下降趋势。强化个体正义感,形成强大的社会正义感氛围,不仅有利干个人实现自我肯定、自我完善,获得更多的道德自由,而且有利于团结他人、维护正义原则、实现社会公正,促进社会稳定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公民正义感的缺失对任何国家来说,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伦理现象和社会问题。加强对公民正义感的培养,有利于社会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我国当前社会正义感缺失的原因可以从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以及道德主体心理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正义感只有在正义行为的实践中才能得到高度体现,公民正义感的培养也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7.
《新作文》2007,(3)
经典名言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孔子2.不伴随力量的正义是无效的,不伴随正义的力量是暴虐。——法国谚语3.精神上的道德力量发挥了它的潜能,举起了它的旗帜,于是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正义感在现实中均得以施展其威力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当代大学生正义感缺失有其内在和外在原因。辩证地对罗尔斯正义论进行认识和运用,通过坚定大学生"正义作为首要的价值"的信念,强化大学生的扶弱意识,强化大学生的节俭意识等办法,使罗尔斯的理论得以在大学教育和社会改造中成为积极的影响因素,可为大学生的教育和成长提供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胡金木 《教育研究》2021,42(5):77-85
儿童正义感的培育不仅需要理性的正义认知,也离不开感性的移情体验.社会同情是一种主体间的情感共鸣,通过一种感同身受的同情共感机制来促进正义感的发展,是儿童正义感形成的情感基础.作为主体间理解的情感纽带,社会同情促使主体通过置身于他人的境遇感受、体验、思考,了解并理解他人,维持主体间的相互理解与相互善意.基于同情共感机制,教育者要为儿童提供丰富的活动,引导儿童深入社会生活以获得真切的社会体验,倾听他者的声音以促进主体间理解,体验他人的感受以实现情感共鸣,学习榜样以认同社会所信仰的正义价值,借助移情投射以激发正义的想象,促进儿童形成一种厌恶不义、渴望正义,依据正义行动的正义感.  相似文献   

10.
正义美德是大学生培育公民社会责任感的必要而重要的维度。大学生公民社会责任感的培育有赖于大学生公民个体性的获得与丰富、大学生公民社会性的拓展与成熟、大学生对正义美德的道德确认和价值共识、大学生正义美德的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1.
生态问题本质是人与人的不正义的后果,因此生态文明建设实质是构建人与人的社会正义来实现人与自然的环境正义;环境正义感是一种价值情感,它的增进直接推动人类自觉保护环境和发展生态文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是高校传播价值正能量的基本形式,其内在实践逻辑决定了其必须将培育环境正义感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将有力推动高校环境正义感培育,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2.
正义感培育,是培育主体、客体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父母、教师和其他重要他人是中学生正义感培育的主体,家庭、学校、社区是主要培育环境。这也吻合罗尔斯提出的正义感培育理论,即正义感发展的三条道德心理原则。在该理论指导下,通过对450名城市、农村中学生进行实证调查,了解其正义感培育的现状,分析家庭、学校、社区在中学生正义感培育中存在的不利因素,并相应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法律教育重在树立大学生法律意识,法律意识的养成离不开对法律背后正义的追求.但是,法律背后的正义是一种绝对价值,可望不可求,而看得见的程序正义则是走向法律背后正义的桥梁.本文就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对程序正当的首次规定,通过阐释程序正义的意义,探讨我国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与现状对大学生法律教育的影响,提出在高校里要彰显程序正义理念,为大学生法律教育营造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4.
网络中网民社会正义感与现实生活中的社会正义感存在区别与联系,通过探讨网民社会正义感的内涵、载体、内容、表达方式及影响,认为积极引导、调适网民在网络中社会正义感的运用,有利于促进网络管理,增进社会个体的民主意识,保障社会正义,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公平正义作为当代社会基本的价值目标,已成为我们时代理论研究的重大课题。罗尔斯的正义理念、原则和法治化,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正义理论体系:其中蕴涵着理念、理性到现实的三元运动逻辑:自由和平等的人的“法权人格”理念,通过拥有善理念和公共正义感的“道德人格”之理性能力。转化为现代党政制度安排下的普遍平等自由的“法律人格”现实;而这一点常常被学界忽视。这种从法权人格和道德人格的视角对罗尔斯正义论体系的解构,也有助于我们对于现代化建设的学术探索。  相似文献   

16.
道德价值观是个体对事物做出是否具有道德价值的判断时所持的内在尺度.大学生作为即将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对大学生群体道德价值观的现状、特点等问题的探讨显然十分必要.本文旨在了解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现状,进而为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也可为高校教育者的活动、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社会转型期,大学生道德思想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因而当代大学生道德现状十分复杂,难以把握,大学生关系到社会的未来,因此,分析大学生的道德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就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  相似文献   

18.
正义感是基本人性的体现,是公民德性的首要的基本的素养之一.正义感的缺乏会带来整个社会合作体系的崩溃.现代公民的正义感,诚如罗尔斯所言,是对人类生活需要合作,合作需要规则,规则必须是平等互惠的一种坚定信仰.作为一种道德情感,它是复合性的,它至少包含了感激、愤恨、负罪感与义愤.正义感来自于社会合作体系中产生的互惠、同情及实践公民权利时产生的责任感.正义感的培育有赖于公民社会的发育,通过教育公正、教师公正及尊重他人权利的教育来促进学生的正义感.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人格的政治保证和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培养大学生崇高的道德理想,加强大学生的道德责任,规范大学生的道德行为.高校应结合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进行有针对性的道德人格教育;注重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自我教育能力;加强道德实践,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文章针对我国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的现状,分析了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的重要性,阐述了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归因,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建设的措施.旨在探讨新形势下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问题,规范大学生网络伦理观念及网络行为,使当代大学生成为有道德的“网络一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