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理念的指导下,在服务区域社会功能的引领下,地方高校与社区教育应打破彼此间的壁垒,遵循双向沟通、共建共享、系统规范、社会服务等互动发展原则;构建资源共享、定向培养、专项服务、机构共建、协同创新等多元化互动发展模式;完善制度保障机制、评估激励机制等互动发展动态管理体系;有力地促进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社区教育的规范和快速发展,以及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地方高校与社区教育互动发展的实现不仅取决于主体的积极性,更有赖于科学的互动机制的建构。文章从地方高校与社区教育互动发展的意义人手,深入阐释制约地方高校与社区教育互动发展的障碍性因素,提出了转变思想观念、整合各种资源、创新互动机制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校地互动的实质是高校与地方共进、共建和互动发展。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提高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产生校地互动效应,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也是地方高校生存和发展的保障。根据“1214”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当前模式下的校地互动方式,促进校地互动效应,最终真正实现高校与地方的共进、共建和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4.
社区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基本团体或基本组织,社区的发展与稳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石与保障。高校与社区双向互动的过程中存在师资队伍、优秀青年学子、物质资源、科研资源等方面的比较资源优势,而社区在实践教学平台、思想道德教育资源、特殊师资来源等方面对高校有着一定的"反馈"作用。高校在推进社区经济建设中注重发挥"孵化器"、"智囊团"、"驱动器"、"加速站"和"思想库"作用。为此,我们可以探索从高校服务社区发展的TGIS协同发展实践机制;内生化、长效化、制度化的激励机制;"大学生领导力教育"项目载体;国家地方的法律法规保障机制等四个方面的保障措施来推进高校在服务社区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发挥。  相似文献   

5.
地方高校与社区教育协同发展有利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实现学习型社会的愿景;有利于提高社区教育的层次和水平;有利于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服务社会职能的实现。地方高校与社区教育协同发展需要地方高校与社区树立相互依托协同发展的思想观念;需要政府通过制度建设和行政管理手段发挥主导作用;需要社区在地方高校与社区教育协同发展中发挥主体作用;需要地方高校主动反应与介入社区教育。  相似文献   

6.
地方本科高校要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三大职能,就应把"校地互动"上升为学校发展战略。"校地互动"应遵循互惠性、主体性、层次性、市场性等原则,加强对地方和企业的科技服务、信息服务、文化及资源服务,并通过"校地互动"来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水平、师资队伍水平。地方本科高校应建立与地方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的联动机制,制订"校地互动"绩效评价机制,推动"校地互动"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7.
地方本科高校要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三大职能,就应把"校地互动"上升为学校发展战略。"校地互动"应遵循互惠性、主体性、层次性、市场性等原则,加强对地方和企业的科技服务、信息服务、文化及资源服务,并通过"校地互动"来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水平、师资队伍水平。地方本科高校应建立与地方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的联动机制,制订"校地互动"绩效评价机制,推动"校地互动"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8.
地方高等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培养各类人才、直接为区域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重任.为了实现地方高等院校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良好互动,在总结国内外区域经济与高校互动发展的过程中,吸取他们的经验,探索区域经济与地方高校互动发展的规律以及互动模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是高校的三大职能.对地方高校而言,服务社会这个职能主要体现在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地方高校如何与区域经济发展建立起多赢、互补、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已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新乡区域经济发展的分析与研究,并结合区域产业结构布局特点,来探讨新乡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运行模式,从而实现地方高校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能够与新乡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相匹配.  相似文献   

10.
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地方高校责无旁贷的职责与使命,地域资源是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培育和文化建设等方面实现特色发展的优势条件,地方高校的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互动双赢。地方高校要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形成办学特色,应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区域发展;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特色育人;利用地域资源优势,实现产学研合作;吸取地域文化精髓,打造校园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1.
高校与社区互动的资源优势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是社会文化和科技创新的基地,社区是社会的基层单位,高校与社区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意义重大,两者的互动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特殊意义。加强学校和社区的沟通,是国际社会的共识,也是我国先进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工作,我们既要认识高校管理中服务社会的责任,又要借鉴发达国家互动的经验,在认识到高校与社区互动的优势和积极作用的前提下,不断进行高校与社区互动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2.
地方高校社会服务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互动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许多地方高校把自己定位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型高校.开始重视社会服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地方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可以通过互动价值的分析、互动平台的构建和环境的营造、互动方式的适当选择以及互动机制的建设等,与社会服务形成一个服务于有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体,以此推动地方高校在竞争中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浙江省浙西地区社区体育的场地设施、体育健身项目、体育健身活动时间;高校大学生体育运动存在的问题;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互动关系等现状调查为依据,提出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结合的重要性以及策略,从而把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统一起来,使之相互协调配合成一个统一整体,从而实现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服务地方相结合是体现地方高校办学特色的有效措施,是高校体现社会服务职能的有效手段.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主要通过与文化部门合作下的科研服务,与企、事业单位合作下的演出服务,与本地教育系统合作的教育服务以及与当地政府部门合作的农村、社区精神文明服务等形式服务于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高校与社区道德教育互动机制及运行模式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高校与社区道德教育互动机制,以建立资源共享互动、基地共建互动、教育管理互动、项目协作互动四项机制为主,整合高校与社区的道德教育资源,创新道德教育形式,推动道德教育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6.
在文化逐步成为经济新增长点的时代背景下,地方高校文化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优选择。地方高校文化具有应用型、地方性和开放式等特征,它与区域经济密切关联、相互促进、共生共荣。当前地方高校文化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还存在着互动机制不健全、互动理念滞后、互动内涵单薄等问题。必须要坚持多元互动、互利共赢和特色发展的价值取向,以机制创新为保障提升互动目标,以文化传承创新为导向更新互动理念,以文化产品为载体深化互动内涵,构建地方高校文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参与的全方位互动发展模式,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校与社区互动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是发展和传播先进科学文化知识的基地,是文化的创新基地,负有向社会传播先进文化,促进社会发展的责任.高校是社会文化和科技创新的基地,社区是社会的基层单位,高校与社区互动具有特殊意义.本文分析了高校与社区互动的可能性、必然趋势和重要意义,通过对上海市高校与社区互动的调查和分析,总结归纳了上海地区高校与社区互动的内容和具体形式,同时也指出了目前高校与社区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一定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8.
根据《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要求,把社区体育和高校体育共同发展作为目标,运用调查访问法、文献资料查阅法、实验对比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城市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现状进行分析,以期促进城市社区体育和高校体育的良性互动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19.
作为大学生毕业前的“准社会化阶段”,高校应关注学生的社会化发展。不同类型学生,在自我认知与发展、人际交往与沟通、社会认知与理解等方面差异显著。大学生的社会化发展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学生性别、校园地位、家庭背景等个体特征,高校提供的学术性和非学术性教育活动以及学生的校园人际互动投入,都对大学生的社会化发展产生不同程度影响。高校加强学生分类指导、引导学生明确发展目标有助于促进学生社会化发展。高校应提供各类教育活动,促进校园人际互动,构建“学生中心”的学生发展服务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20.
社区教育作为服务并依托于社区的一种教育形式,双方在目标相同、利益相关、"资源"互补或共促基础上存在一种共生发展的关系。在服务与保障指向上,社区教育是一种为了社区的教育,是社区发展的重要支撑;而社区又为社区教育提供存在与发展的空间,是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依托。有鉴于此,为深化社区教育与社区的互动共生,推进二者共生发展,应创造和提供如下前提条件:树立"共生发展观",为推进社区教育与社区共生发展提供理念支撑;做好"社区居民培育",为社区建设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强化"资源保障",为社区教育的良性发展提供强劲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