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孙子作为一位谋略艺术大师,其《孙子兵法》中有较为系统的管理思想,这对于现代企业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其“主孰有道”、“将孰有能”、“法令孰行”、“士卒孰练”、“赏罚孰明”等观点,蕴含着深刻的治军艺术,将治军之道创造性地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重视宏观管理策略、管理者素质、制度管理、各级培训、激励机制等,对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计利以听,乃为之势, 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相似文献   

3.
《孙子兵法》反对鬼神星占而注重人为因素,倡言君主将帅通过发挥因变之主观能动性,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实施德政法治,即尽力做到与民"同意","与众相得","令素行以教其民","合之以文,齐之以武",以社稷存亡、百姓祸福、士卒生死为考量之本,以期实现保民而王、练卒制胜之目的。而孙子选将练卒的"治心"治气"说,与克劳塞维茨的"武德"论,既有相通之处,亦有所不同,表现出中西文化各自的特色。这些对于今天的国家建设与社会管理都有重要的启迪。  相似文献   

4.
《孙子兵法》本质上是论述"战胜"的战略和谋略著作,蕴含了科学的战略思维观念和战略思维方式、方法。企业战略管理是建立在战略思维基础之上的全局性、长远性、竞争性的战略计划、战略实施、战略控制和战略评估的动态管理过程。《孙子兵法》战略思维观无疑对企业战略管理具有科学的指导价值。《孙子兵法》提出的"算胜"战略思维观强调,要高度重视企业战略管理活动中战略决策的重要性,要充分认识企业战略管理活动中战略决策思维的重要性,要重视企业战略管理活动中正确运用战略决策思维方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孙子兵法》在有关战争决策和指挥者的论述中涉及三个人物:君、主、将,准确把握"主"的概念内涵,明确"主"与"君"的不同,明白"主"是孙子对中军将的称呼,了解《孙子兵法》中的某些"将"与"主"是同一概念,正确认识"主"这个战争主角,是充分理解古今军事部门负责人在战争中所起关键作用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日本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运用《孙子兵法》的特点和优势,深刻分析了日本企业界成功运用孙子兵法的原因,得出如下几点启示:《孙子兵法》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效果与竞争环境和竞争意识密切相关;要与现代化经营管理理论相结合;要与个人丰富的实践管理经验相结合;要处理好孙子"诡道"等思想与市场公平竞争规则的关系;不同的国家和企业在运用《孙子兵法》过程中各有独特的优势和经验,要互为借鉴。  相似文献   

7.
《孙子兵法》的思想精髓可以运用到企业管理中,管理有一般管理与特殊管理两方面,军管理与企业管理在这两方面都有其相通之处,也有相异之处,学习《孙子兵法》要区别军管理与企业管理抗争性质、对象、内容、时限、规则不同等特点,学习其悟道、得将、励士、造势、庙算、深攻、策胜等智慧。《孙子兵法》在其他行业运用实践古已有之,并远播海外,在指导工商、企业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8.
《孙子兵法》中蕴含了丰富的激励思想、大量的激励方法和精妙的激励策略,如道义激励、感情激励、环境激励、赏罚激励等,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队伍的管理者应从中吸取营养并运用到管理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9.
古人说:"夫战,勇气也。"打仗靠的是勇气。如何激发士卒的士气是一门学问。《孙子兵法》的管理思想中包含着丰富的激励思想和方法。本文从榜样激励、关爱激励、授权激励等七个方面具体论述了孙子的励军思想及其对现代企业员工激励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0.
《孙子兵法》蕴含的人本管理精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滨 《滨州学院学报》2007,23(5):168-171
《孙子兵法》中蕴含丰富的管理思想。联系管理学理论发展的4个阶段中对《孙子兵法》的理解和运用,《孙子兵法》中的人本管理精神可以概括为"悟道施仁"与"知人善任"。  相似文献   

11.
《孙子兵法》反对取信于鬼神,而肯定人本身的作用。而人的作用,不仅表现为“因敌而制胜”的灵活应变能力,而且表现为“修道而保法”的德政法治能力。孙子对君主将帅提出的德能要求,正确地处理了德法关系,具有丰富而积极的道德内涵与价值取向。这启示我们,在国家建设与社会治理过程中,要做到德法结合,刚柔相济,这样才能真正取信于民而又服务于民。  相似文献   

12.
全胜经营学以《道德经》的“道”为哲学基础,以《孙子兵法》的“全胜”为基本理念,以《孙子兵法》的逻辑框架为理论体系,借鉴和吸收当代西方先进管理思想和理论,和西方管理学在哲学基础、思维模式、认识论、方法论、基本理念、理论体系等方面均存在本质区别,是现代东方管理学的一个理论创新,是中国人自己的现代管理学。重点阐述全胜经营学的基本概念、全胜经营学的思想体系、以道为尊的企业模型,并概述全胜经营学与西方管理学的本质区别,以及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13.
论侵占罪与盗窃罪的界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占罪是一种将自己合法持有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犯罪行为,它与盗窃罪很容易混淆。区分一种行为构成侵占罪还是盗窃罪,关键是要判断行为人在非法占有财物时,该财物究竟受谁的控制。如果行为人将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时,已经对财物具有法律上或事实上的代为保管关系,就构成侵占罪;如果行为人非法占有已置于他人管理范围内的财物,则构成盗窃罪。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的义务教育观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并非一味地迎合西式义务教育,而是从“共和主义”角度,即从保护教育机会平等角度去理解和推进义务教育。针对当时面临的非常恶劣的社会环境,他主张开展有中国特色的义务教育:普及教育是陶行知义务教育观的精髓,“小先生制”是他独创的开展义务教育的方法,“工学团”是他独创的义务教育内容。陶行知的义务教育思想非常有价值,借鉴他针对中国具体情况而推行的灵活多样的方法与举措,可以促进我国目前义务教育朝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同时他也给我们留下了诗歌、小说、杂文、书信等丰富的文学作品。他用各种体裁的作品阐释了他的生活教育思想 ,因此 ,研究陶行知的作品及其蕴含的文艺美学思想不仅具有文学价值 ,也有利于全面把握他的教育思想。陶行知的文艺美学思想与他的教育理念和哲学思维密切相关 ,我们应该联系他的生活教育思想和哲学观来研究他的文艺美学观。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作为我国田园诗的开创者,为后世树立了不可替代的典范。一千多年来,我国的学者文人研究他的代不乏人。他的诗文甚至在国外也被人欣赏研究。陶渊明之所以被人推崇,这和他独具魅力的个性特征和天才横溢的诗文有关。在中国,人格和艺术相统一,才有可能被人欣赏和推崇,而陶渊明是人格美和艺术美高度统一的。陶渊明人格的形成,和他独特的生平经历和时代环境有关。陶渊明的思想是他自身体悟各种思想流派和人生经验相参照的结晶。陶渊明的本体论思想并不系统,而是从他的诗文中透现出来。陶渊明的诗是田园诗的典范,平和冲淡,真诚朴素。在平实的描写中透露出对自然、农耕、友情等令人感动的眷念和热爱。尽管历史上不少人存在对他的误解和误读,但他的伟大人格和天才横溢的艺术功力超越于一切时代,同时也超越由误解和误读造成的屏障。  相似文献   

17.
老子以其"道"论哲学为基础,从"自然"之"道"推及社会之"道",形成特有的管理模式.老子的"道"论,在思维方式上主张和谐性和统一性,在社会管理思想上着眼于自然无为的方法,希望通过返璞归真的"无为而治"使"天下"达到"道治"的境地.  相似文献   

18.
作为现代校长,首先要有自己的办学思想,有明确的办学目标。几年来,华山小学以学陶、师陶为载体,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紧紧围绕提高办学质量这一中心任务,努力实践校本管理,在完善内部管理机制,依靠教师办学,在改革中求发展,诸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现将已取的肤浅认识作一小结,与广大同仁交流并讨教。  相似文献   

19.
老子以其“道”论哲学为基础,从“自然”之“道”推及社会之“道”,形成特有的管理模式。老子的“道”论,在思维方式上主张和谐性和统一性,在社会管理思想上着眼于自然无为的方法,希望通过返璞归真的“无为而治”使“天下”达到“道治”的境地。  相似文献   

20.
陶渊明咏史诗所表现的并非单纯的怀古、崇古意识,而是意图使历史的光芒进入并照亮现实,将古人的事迹纳入现实性语境当中,以古现今。陶渊明怀古是以古人的境界来反衬自己的情怀,以古人的穷通得失之际遇抒发个人出处仕隐的志趣。这些作品对历史人物活动的复现,是借历史以保存现实,隐喻地展现了自己的情操与思想。诗中之古以现实之今为背景,古人其实是现实人生的镜像,虽日怀古、咏史,实质乃为咏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