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价值就是它能够产生和增强民族凝聚力。追问民族精神凝聚功能的产生缘由,阐明民族精神产生和增强民族凝聚力的表现,探寻在实践中有效发挥民族精神凝聚作用的途径,对于增进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作为具体体现的一种精神.民族精神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特质,是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可和接受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品格,价值趋向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国防教育是以国防知识为基本内容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国防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使人们振奋民族精神,树立爱国主义观念.<国防教育法>第二条规定:"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民族平等权益正是在民族的政治过程中得到实现的。对某一个具体民族来讲,争取民族平等,构建和谐的生存环境的过程就是该民族政治生活的过程。对杂居共存的多民族来讲,营造平等、团结的民族关系的过程就是各个民族的政治生活过程。从另一个角度讲,民族平等问题实际上就是弱小民族的权利获得问题,此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民族的政治生活过程。在一个唤醒人们的权利意识和提倡公平的社会,人们对民族干部的要求应该发生变化,应该趋于更具体化,更细化。我们应该养成把民族权利的实现程度与民族干部的能力提高联系起来考虑的习惯。  相似文献   

4.
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心理素质的人群共同体,也是一个亚文化群体。亚文化与民族认同总是伴随而生。民族认同的极端化极容易演化成民族分离主义。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主文化与亚文化、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这两对关系对防止民族分离主义的产生,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稳定与统一,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民日报·海外版》文艺副刊刊载文艺作品,介绍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历史面貌和发展现状,生产出海外读者所需要的中国文化知识和国家形象与民族认同的语言文化符号,进而通过传播展示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国家形象,增强华侨华人的族群认同、归属感和对祖国的向心力和自豪感。  相似文献   

6.
1938年至1940年,教育部对全国国立大学和独立学院先后施行过三届统一招生考试,考试按地域和交通划为12——15个考区举行。昆明考区(含香港)由在滇各大学校长蒋梦麟、熊庆来等组成"招生委员会",特聘西南联大著名教授张奚若、闻一多等组成"命题委员会"。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圆满完成了招生工作。其中1939年为防"泄题"之嫌,蒋梦麟先生等断然以西南联大"预拟考题"代替"部颁考题",避免了可能发生的混乱。关于这三次统考及其与西南联大的关系,前人鲜有深入涉及。本文主要以相关原始档案为依据,考证其过程,申说其意义,希望对大学考试制度和西南联大的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7.
面对全球化的势不可挡,学界又掀起了一股“文化帝国主义”批判的热潮。新的历史时期赋予文化帝国主义更多批判的内涵。笔者通过对汤林森文化帝国主义和民族国家的解读从一个侧面来实现对文化帝国主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对中越边境的世居少数民族壮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壮族传统节庆体育文化和壮族传统文化对于世居中越边境的壮族群众的民族文化认同仍然保持较深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National Day     
For Teachers:
The National Day is often taken as the date on which a state or territory achieved independence. Other dates such as the country's patron saint (守护神) day, or a significant historical date are sometimes used. Most countries have a single National Day per year, though a few countries have more than one. Often the National Day will be a national holiday.  相似文献   

13.
14.
美国全国教育协会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教育社团之一,中外学界曾对其给予一定的关注。就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国内学者尚未深究全国教育协会与重大联邦教育立法《国防教育法》之间的关系。通过梳理《国防教育法》的出台过程以及全国教育协会争取联邦资助教育的历程,可以发现,全国教育协会将《国防教育法》的通过视为实现自身诉求的"垫脚石"。对于协会而言,1958年《国防教育法》的通过是一次"复杂的胜利"。法案背后承载的是全国教育协会与政策制定者的对弈。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运行机制的转变,从我国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出发,吸收国际上科学核算方法和有益经验,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并付诸实施,是我国统计体系的重大改革。  相似文献   

16.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本质和灵魂。民族精神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是一个民族实现共同理想和目标的精神支柱。如何充分发挥民族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作用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国家安全是国家的核心利益,维护国家安全是一个国家对内和对外政策的首要目标和出发点。大学生是未来中国国家安全的捍卫者。在国家安全问题越来越复杂的今天,大学生必须了解国家安全,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民族院校的重要组成群体,由于从小受到特殊生活环境、教育环境以及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影响,在进入大学生活之后其民族观具有不同于一般大学生的特点,注重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观教育的实际特点进行研究,探索切实有效的民族观教育途径,有助于培育其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  相似文献   

19.
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受一定社会文化因素的制约,我国高考制度是在民族文化传统和高等教育发展影响下形成的。民族创造力的发展,受思想文化传统、教育模式、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状况等多种因素制约,不应将现阶段我国教育和科学研究等领域民族创造力的某些缺失,片面地归咎于高考制度。高校招生考试内容与形式的变革,能够推动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国情研究与国情教育是互为因果关系的。国情涵义的界定及研究为国情教育研究提供了科学的内容。国情教育也不是完全按照国情研究的成果进行教育,国情教育研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独立性,当国情教育内容与国情研究的客观实际不相符合时,国情教育就需要加以改进。国情教育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国情意识,而且可以提高人们对国情分析重要性、自觉性的认识,同时又可以使人们科学地认识国情。国情认识与国情教育的辩证关系,表明国情教育研究的开展必须依靠客观国情的考察,而客观国情的考察则更是要通过国情教育为民众所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