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生命意识指人对生命的存在、生命的价值及生命意义的理解和认识.生命意识缺乏、对生命的漠视是当前大学生产生伤害生命事件或案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应通过开设生命教育课程、挖掘高校教育中的生命关怀的因素、加强抗挫折教育与死亡意识教育、加强人文素养教育以及充分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功能等来促进大学生生命意识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当前高校迫切需要在大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生命意识。通过整体设计课堂教学、积极探索音乐疗法、有效组织积极心理学团体课外活动等途径,探索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有效方法,使大学生在对生命的认识中理解生命的可贵,在对生命的体验中感悟生命的美好,在生命教育主题活动实际中思考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从而激发大学生的生命潜能,获得健康的生命成长,是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生命的宝贵和短暂,不但不要轻易放弃,而且要迎难而上,知难而进。教育学生能够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与逆境,保持对生活的自信和坚韧不拔的勇气,从而拥有旺盛的生命意识与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树立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关怀他人的生命。树立责任意识,对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提升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在我国的大学校园中时常发生大学生轻视和伤害生命的事件,大学生自杀和伤人的案件屡见不鲜,大学生的生命意识淡薄,对生命的价值认识不清。然而,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有关生命观教育的内容却非常少,所以,在高校开展生命观教育,引导大学生寻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  相似文献   

5.
马伟 《成才之路》2011,(6):12-I0007
作为以培养人为目标的教育,应当把培养人的"生命意识"列为教育的重要目标,即要教育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生物学科对培养人的"生命意识"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生命教育,能使学生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学会热爱和尊重生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陶渊明的生命观凝聚着他对生命本体与生命价值的理解与感悟,展现了他在生与死、出与处的矛盾冲突中徘徊、挣扎直到突围的生命历程。本文重点阐述了陶渊明的生命本体观,生命价值观,探讨了陶渊明由仕人隐、最终走进超凡脱俗的生命境界的心理历程。  相似文献   

7.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提升人的生命价值,提升个体的生命质量,这也是教育的根本目标与价值所在。开展生命教育,就是要让中小学生对生命的孕育、生命的发展有所认识,对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有所感悟,从而形成正确的生命观,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彰显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现在,青少年生命伤害事件(伤己、伤人、伤害动物、被伤害)屡有发生,且呈现出低龄化趋势。究其原因.除了心理因素、家庭学校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外,最直接的原因是少年儿童受知识经验的限制,尚未形成明晰的生命意识,缺乏对生命的尊重与珍惜。因此,笔者想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在“无痕化”理念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引导学生理解生命存在的意义,使之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保护生命,从而提升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教育的世界不仅仅是文化的世界,也与自然界息息相通。随着生态主义的兴起,人们不仅把自然当作人类的朋友,而且注重人类与自然的"灵性"沟通,开始承认自然对于人的发展的根本性价值。自然之于教育有着拓展智力、感悟自由、启示生命、认识自我的价值。教育活动要走向自然,确立自然之于教育的内在价值,在课程设计及具体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自然体验,让学生在与自然生命的接触和对话中理解世界、感悟生命,在对自然的领会中达到本真人性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王秋萍 《宁夏教育》2014,(12):10-12
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感受生命,领悟生命的意义,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这就需要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充分融入生命教育,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感悟生命,同时开展安全教育,使学生能够有效避免自己受到伤害,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王健 《河南教育》2011,(10):43-43
什么是生命教育?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安徽省安庆师范学院教师许世平在《生命教育及层次分析》一文中提出:“生命教育就是指对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中,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生命意识熏陶、生存能力培养和生命价值升华.最终使其生命质量充分展现的过程.其宗旨是珍惜生命.凸现生命价值。” 探索》一文中是这样...  相似文献   

12.
萧红小说的生命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红是被鲁迅先生视为在创作上极有前途的女作家。近年来,萧红被“重新发现”,她作为一个作家的价值和魅力也得到越来越深入地认识。萧红小说能够深深地吸引人、牵动人情思的原因,是她在作品中叙写的“生命”主题。萧红对“生命”有着深切体验和感悟,她的作品中表现出强烈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3.
心理健康教育要从生命意义的视角,关注生命成长,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实现对生命价值的理解、生命意义的追寻。心理健康教育要尊重生命存在的状态及内在规律和特点,直面人的生命活动,促进生命成长。现行的心理健康教育过分重视形式,漠视生命存在,注重“心理和行为”的辅导,忽视对生命体验的培养,简单统一的指导方式、方法,压抑了生命的创造力。同时教育的积弊,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生命的健康成长,造成了生命的异化和扭曲。心理健康教育要唤醒生命意识,珍视生命存在;让学生回到真实的生活中,体验生活,体验生命,找回自我,真正实现生命的自我发展与自我创造。  相似文献   

14.
生命因教育而更美丽,教育因生命的美丽焕发活力。生命的教育旨在培养一种生命意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促进本能生命与价值生命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陈秀芬 《考试周刊》2014,(98):190-190
泰戈尔曾经说过:"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寂。"本活动通过数据资料和图片展览让学生认识生命的脆弱与短暂;通过教育短片让学生认识生命的神奇与美妙。从而引领学生感悟生命的价值,唤醒学生对生命的热爱。  相似文献   

16.
最近几年,关于大学生的话题越来越多,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大学生的自杀和杀人问题。我们不禁会发出这样的疑问:作为天之骄子的当代大学生,为什么如此不尊重和珍惜崇高而伟大的生命?答案也许有很多,但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因为缺乏生命意识的教育而导致大学生生命意识的缺失。生命是指人的存在和实践活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其现实的存在是人的一切可能性的基础。西方人提出生命神圣论,指出生命的存在是生命的最高原则,没有生命,就无法谈及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我们经常说美国人在战争中最怕死,喜欢投降,其实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美国人所具有的生命意识。这对我们理解生命本身是有一定启发意义的。生命意识就是指对生命的认识和自觉。它包括生命的存在意识和生命的价值意识两个方面。一方面,人要认识到生命存在的唯一性、不可替代性、  相似文献   

17.
生命教育(life education)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的生命教育,是指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而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因此,所谓生命教育,就是指教师帮助学生在认识和思考生命的孕育、生命的成长、生命的关怀、生命的价值等问题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实践活动,对自己的生命有良好的认识和感悟,从而使学生珍惜生命、欣赏生命、感恩生命、敬畏生命、激扬生命、关怀生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生命观。由是,生命教育是一种关注师生生命状态,丰富师生生命历程,激发师生生命潜力,促进师生生命成长,提高师生生命质量的教育。[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大学生轻视和伤害生命的现象,引导大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学会热爱与尊重生命的生命教育尤显重要且迫切。我们应努力从生命教育产生的缘由和基本内涵,以及生命教育对大学生生活具有的积极意义出发,进行大学生生命教育探索。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生命教育课程及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生命教育自1968年美国学者唐纳·华特士提出并实践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20世纪末,生命教育在我国部分省市也开始实验。生命教育的实践表明,生命教育不仅在消极的意义上可以避免自我伤害或伤害他人生命行为的发生,而且在积极的意义上可以使人深刻认识生命的意义,更加珍惜生命,养成关怀他人及周遭环境的情操,达成自我实现与人类关怀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薛丽华 《考试周刊》2015,(9):145-146
生物教师应该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渗透生命教育,通过引导学生从自身了解生命、敬畏生命的顽强、欣赏生命的美丽及感悟生命的价值等方面认识生命、珍爱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