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人阈下情绪启动效应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43名正常成人为被试,在哭/笑/中性表情面孔刺激阈下启动下,根据人物后脑勺图片对其中的人物进行表情判断,以考察在一定条件下情绪对认知偏向的影响。结果发现,哭情绪刺激启动使被试对靶刺激的判断发生显的情绪一致性偏向,而笑表情面孔没有产生显的启动效应。说明被试具有区分阈下刺激情绪效价的能力,无意识下的情绪影响具有弥漫性。该结果归因于被试面对模糊刺激采取启发式策略,需要注意可能存在扭曲我们认知的隐性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2.
情绪调节作为个体社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适应社会的关键心理机制,受到情感研究领域的大量关注。基于Gross的情绪调节过程模型,选择注意分散和认知重评策略,借助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探索二者电生理学特征之间的差异,揭示调节策略的性别差异。得出如下结论:(1)与认知重评策略相比,注意分散发生在情绪生成过程的较早阶段。(2)男性偏向于使用认知重评策略,而女性则偏向于使用注意分散策略。(3)认知重评策略的性别差异显著,男性被试比女性被试的LPP振幅小。  相似文献   

3.
情绪信息和注意偏向的关系一直是情绪研究和社会认知研究的热点。大量的研究均以情绪障碍患者作为被试群体,忽视了正常群体的研究,对情绪信息也片面地划分为正性与负性刺激,没有考虑到情绪刺激的社会意义。从社会计量器理论出发,从影响注意偏向效应的人格特质——自尊出发,以情绪刺激的人际效力为出发点,在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基础上,对不同自尊水平个体在人际拒绝/人际接纳情绪刺激注意偏向上的差异进行梳理和综述,以期深入探明问题实质,并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情绪和认知是信息加工中的两个子系统,情绪、认知及行为三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不同极性的情绪会对信息加工起到干扰或者促进作用,情绪的变化可能影响认知加工的过程,也可能对行为反应产生一定的影响。注意是完成信息处理过程的重要心理条件之一,注意对认知和行为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大学生为被试进行了实验室研究并有效收集了70份数据,结果表明:不同的情绪启动状态对注意稳定性没有显著性影响;注意稳定性、记忆材料对记忆广度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5.
使用"艾森克个性问卷"的N量表抽取情绪稳定和情绪不稳定被试各30名,将他们随机分成三组参加不同情绪唤起状态下的内田法测验,电脑自动记录数据,以动摇率作为注意稳定性的指标。经过统计分析发现:(1)通过回忆描写带某种情绪的事件,可以唤起相应的情绪。(2)唤起悲伤情绪,情绪不稳定被试注意稳定性显著高于情绪稳定被试。(3)与快乐情绪状态相比,被试在悲伤情绪状态下注意稳定性更高。  相似文献   

6.
采用线索-靶范式探讨大学生在不同情绪条件下对各种情绪图片的注意偏向特点.实验采用3(情绪状态:快乐情绪组、悲伤情绪组、愤怒情绪组)×3(性质:正性情绪图片、中性情绪图片、负性情绪图片)×2(线索类型:有效提示和无效提示)混合实验设计.研究结果发现,被试对正性图片存在线索提示效应,而对负性图片和正性图片出现了线索-靶子范式中常见的返回抑制现象;快乐状态下被试容易过分地关注正性图片,存在注意解除困难;悲伤和愤怒状态下被试容易过分地关注负性图片,也存在注意解除困难.  相似文献   

7.
以往有关注意偏向的研究大多关注一些特殊人群,本研究考察短时诱发情绪对于正常个体注意偏向的影响。研究发现实验室条件下短时诱发的情绪可以诱发随后的注意偏向,并且不同性别的被试具有不同的反应模式。研究结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调节自己的心理倾向。  相似文献   

8.
一些关于疼痛和粗鲁语言关系的行为研究表明使用粗鲁语言会增强情绪,但是有关情绪标注的ERPs研究却得出粗鲁语言可能减弱情绪强度的结论。为了探讨这一问题,本研究采用ERPs技术,使用粗鲁语言标注的情绪图片作为情绪启动材料,以16名大学生作为被试,验证使用粗鲁语言进行情绪标注对情绪的增强或减弱作用。结果发现:(1)被试观看没有粗鲁语言标注的情绪图片和观看有粗鲁语言标注的图片时,两者早期LPP波幅上没有显著差异;(2)被试观看有粗鲁语言标注过的图片时,晚期LPP波幅值比观看没有情绪标注的图片值更小。这表明使用粗鲁语言进行情绪标注对被试情绪产生了抑制而不是增强。  相似文献   

9.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7,(3):142-146
以51名因入学适应问题寻找心理咨询的大一新生为研究对象,按性别比例随机分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针对实验组开展自我认知团体心理辅导,辅导前后采用自我和谐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对两组被试进行测量.结果发现:实验组被试在核心自我评价、校园适应、情绪适应及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等因子上有显著改善,对照组被试在入学适应各方面均没有显著变化,说明自我认知团体心理辅导对提升大学新生的入学适应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认知风格、情绪状态对社会助长的影响,以10以内加减法算术题和图形镶嵌测验为实验材料,采用2(认知风格:场独立与场依存)×2(情绪状态:轻松与紧张)混合实验设计对大学生被试进行测试,结果发现:(1)情绪状态对社会助长的影响显著,被试在轻松实验条件下做出算术题目的数量显著小于在紧张实验条件下做出算术题目的数量.(2)不同的认知风格对社会助长的影响不同,场独立性的被试不存在社会助长效应,但场依存性的被试社会助长效应显著.(3)认知风格不影响工作效率,无论在轻松实验条件下,还是在紧张的实验条件下,场独立和场依存型的被试在做出题目的数量上不存在任何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探究团体社交干预对4名孤独症儿童的共同注意和情绪加工的干预效果以及共同注意与情绪加工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有3名被试在共同注意以及情绪加工上取得了中等以上的干预效果,另1名被试的干预效果较小,孤独症儿童的共同注意与情绪加工之间存在着中等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为了考察被试在完成经典的课表编排任务中目标类型和认知灵活性对任务绩效的影响,采用被试间实验设计开展实验研究,结果发现,目标类型主效应显著,设定有挑战性绩效目标的被试任务绩效显著高于设定有学习目标的被试;认知灵活性主效应显著,与认知灵活性较低的被试相比,认知灵活性高的被试任务绩效更高;目标类型与认知灵活性交互作用显著,认知灵活性高的被试在设定绩效目标时任务绩效更高;认知灵活性低的被试在设定学习目标时任务绩效更高。研究结果表明,在复杂问题解决中,人们会综合考虑自己对当前任务相关知识或技能的掌握水平,以及自己的认知灵活性,合理设定任务目标类型。  相似文献   

13.
当被试完成一项与背景刺激无关的目标探测任务时,对背景刺激进行编码记忆,之后的测验成绩表明,对与目标项目匹配呈现的刺激的记忆比与分心项目匹配呈现的刺激的记忆更好,即注意促进效应。近期研究表明,这一效应受词频、正字法特异性、负性情绪等背景材料独特性的调节。为了延伸这一研究结论适用的领域,本文采用正性情绪图为背景材料,探讨正性情绪特征是否也能调节注意促进效应。结果发现,在正性和中性情绪图中都表现出注意促进效应,并且二者没有显著差异,即正性情绪对注意促进效应没有产生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269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学校餐厅食品价格提高的实验情景对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心理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群体性事件源于不公正,不公正不仅可以直接引发群体性事件,还通过集体效能(认知路径)和愤怒情绪(情绪路径)对群体性事件产生间接影响.群体认同将认知因素和情绪因素进行整合,不公正还可以通过群体认同分别作用于集体效能和愤怒情绪,对群体性事件产生影响.群体性事件的认知与情绪的整合模型得到数据支持,对群体性事件有较好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5.
在情绪标注的研究中,存在着情绪标注是增强还是抑制了情绪的争论。实验1以负性情绪图片为材料,分别在实验条件和预期条件下,比较了情绪标注和观看情绪刺激后的主观评定。结果发现,在预期条件下,被试在情绪标注时比观看时对情绪刺激评定的情绪强度更高;而在实验条件下,被试在情绪标注时比观看时对情绪刺激评定的强度更低。实验2以正性情绪图片为材料。分别在实验条件和预期条件下,比较了情绪标注和观看情绪刺激后的主观评定。结果发现,在预期条件下,被试在情绪标注时比观看时对情绪刺激评定的情绪强度更高;而在实验条件下,被试在情绪标注时和观看时相比在情绪刺激评定上没有差异。研究表明被试认为情绪标注会增强情绪,而在实际进行情绪标注时会抑制情绪,尤其是在负性情绪时。  相似文献   

16.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考察直接攻击性青少年与正常青少年在疼痛共情上的差异。综合利用直接和间接攻击量表与班级戏剧性提名量表筛查出合适的被试,要求被试对疼痛刺激材料与中性刺激材料进行判断并记录EEG,离线分析两组被试在不同刺激类型下N2与P300等成分。结果发现:在N2成分上,攻击类型主效应显著;在P300成分上,刺激类型主效应显著,攻击类型主效应显著。据此得出结论,刺激材料诱发了两组被试的共情反应,共情包括了自下而上的情绪分享过程与自上而下的认知调节过程;实验组直接攻击性被试在情绪共情与认知共情上较参照组被试低。  相似文献   

17.
工作记忆训练是一种在计算机上进行,通过集中练习、锻炼完成各种工作记忆任务来提高有关认知能力的训练。新近的研究发现,工作记忆训练能提升工作记忆、抑制、注意、阅读和数学等认知功能。还有一些研究发现,通过工作记忆训练可以改变大脑的受体浓度、皮层厚度以及白质结构连通性和灰质量。未来的研究应致力于进一步扩展被试、更准确地阐明工作记忆训练影响认知能力的机制以及提高工作记忆训练外推效度和加强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8.
采用2×2×3的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探讨不同情绪应对策略(寻求积极体验和分散注意)在不同情境(可控和不可控)下,对压力心理反应(情绪反应和压力感受)的影响。被试为大学本科生48人,每个被试在不同情境的三个实验阶段(基线期、应激期和干预期)分别测量一次。结果发现:(1)实验所用的瑞文推理测验任务成功地诱发了被试的压力感,设计的不同情境的确使被试感受到不同程度的可控性。(2)与分散注意策略相比,寻求积极体验策略在应对压力的心理反应上更具优势,能够使正性情绪的增加、以及负性情绪和压力感受的减少显著超过基线水平。(3)情境可控性对情绪应对策略的效果起着调节作用,寻求积极体验策略在不可控的压力情境下更有利于个体缓解压力。  相似文献   

19.
以63名大学生为被测试对象,采用不同情节的电影片段为情绪诱发材料,选取了表达消极、积极和中性情绪的中文词各40个(共120个)为测量被试注意偏向的实验材料,采用“点探测”实验范式,考察了大学生被试在愉快、悲伤和平静三种情绪状态下,对负性、正性和中性情绪词的注意偏向。结果表明个体在悲伤时对负性情绪词表现出注意偏向,在愉悦时对正性情绪词表现出注意偏向,而平静时对三类情绪词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影响时间知觉的情绪因素可以概括为情绪刺激因素和被试因素两个方面。以55名大学生为被试,估计哭、笑和中性表情面孔刺激呈现时长,并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测查其状态和特质焦虑,研究个体焦虑情绪对于时长估计的影响。结果发现,相对于中性表情刺激条件,在哭、笑表情刺激条件下,参加实验时的状态焦虑分数低于特质焦虑分数者(低常组),体现出高估时长的特点,达到或接近统计学显著水平;而参加实验时的状态焦虑分数高于平时测定的特质焦虑分数者(高常组),表现出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的低估时长的趋势。结果提示我们:低常组高估时距可能是源于生理唤醒效应,而高常组低估时距可能是源于认知注意唤醒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