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市场经济发展的各种行为虽然有相关法律、法规来约束,但是在我国市场经济还不够成熟的情况下,经常出现无序、恶性竞争,也出现了诸多市场经济发展不良行为,破坏市场经济的有序、健康发展。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有着辩证关系,道德准则也可以规范市场经济行为,可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不能制止的恶性行为。本文对马克思市场经济理论中,市场经济与道德准则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深生态道德是在深生态学和伦理学的基础上,以道德价值为评判标准,从生态系统的整体观念出发,研究人以及整个人类社会行为与保护生态整体性的相关性,从而形成指导和规范人类社会生态行为的准则。开展对深生态道德的研究,不仅有利于生态文明理论的创新,也有利于中国和谐社会创建,对于又好又快地发展我国经济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 前言本文是对儿童道德评价能力发展中的一条重要规律──从着眼于行为效果的评价到着眼于行为动机的评价进行的研究。按照心理学大词典的解释,道德评价能力是指运用已有的道德知识、经验对道德现象作出分析、辨别、选择、鉴定和判断的能力。对儿童道德评价能力的研究起源于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他在1932年发表的《儿童道德判断》一书中,总结了用“对偶故事法”研究儿童道德评价能力。他认为大多数幼儿都是从行为的效果进行评价,只有到了8~9岁,儿童身上才逐渐发展了按动机进行道德评价。而且儿童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与儿…  相似文献   

4.
人的生命体是由三个部分构成的,它们分别是人的物理存在、精神存在和道德存在。人的良心是人的道德存在的核心,是人的道德存在的最高表现形式和社会关系的最高实现。在人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义务感的生成中,良心是前提。对于人的良心,需要从人的社会性与个体性双重特性的对立统一中来把握。在从良心到人的行为选择的过程中,人所要克服的首先是个人的那些不合乎道德的情感、欲念、情绪及其冲动,推动那些合乎道德的情感、意志、信念向行为选择的方向转移,随时随地矫正人的行为选择过程中的自私与偏颇。在公共管理这种新型的社会治理模式中,公共管理者的良心对于他承担社会治理责任和义务,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道德选择问题是一个古老的伦理学基本理论问题,亚里士多德、康德等西方伦理思想家都对这一问题有过深入的研究。具有实践理性特点和以成就高尚道德人格为旨归的中国伦理思想史上的诸多思想家也都十分关注道德选择问题。先哲先师谆谆教诲人们要“立德,立功,立言”。孔子曾感叹:“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主张人们要注重品德修养,发奋学习惩恶扬善。人之所以为人,关键在于有道德;人的行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关键在于人的行为经历了道德选择的过程。因而道德选择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与实践课题。关注道德选择,不仅应从实践层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选择问题作出具体、现实的分析,更应从形而上的或价值论的视角对道德选择的哲学依据进行追问,探讨道德选择的合理性问题。王敬华博士的《道德选择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一书,从价值论的视角对道德选择问题进行了整体研究,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界关注道德选择的实践研究,而在道德选择的价值研究方面相对不足的现状,是一本值得肯定的学术专著。王敬华博士的《道德选择研究》一书,在明确选择与道德选择概念与特征的基础上,从“求真”和“趋善”两个方面分四章节论证了道德选择的本质、根源、条件...  相似文献   

6.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对他的一般学习论观点的理论展现,在理论形态上表现为三元交互决定论。三元交互决定论研究的是环境、行为以及表现为思维、认知、自我评价等的人的主体因素之间的交互决定关系。他从社会学习的三元交互决定论出发,把人的道德品行的形成和发展看作是个人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的社会化进程。三元交互决定论的道德教育观,尤其重视社会环境和人的内部因素——认知因素对于儿童品德的双向影响作用,为学校的德育实践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7.
精神分析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和进化心理学这四种理论对道德心理的一些问题进行了阐述,其中包括道德感的本质、良心的本源、道德的发展、道德感的多样性、道德与行为之间的关系等。除速四种理论以外,一些现点和理论也涉度了道德心理的问题。本文就试图引用一些实证研究。分析总结主要的道德.留理学流派的理论方法。旨在为道德心理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理论基础,为道德的解释提供一个争论的平台。  相似文献   

8.
论西方道德心理研究的新综合取向:道德基础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体的道德系统不仅包括评价道德水平的道德形式,而且也包括界定道德范畴的道德内容。以理性主义为基础的传统道德心理研究重视道德形式,忽视情绪因素,未能充分揭示道德判断规律;忽视道德情感与行为,未能系统描述个体道德全貌;忽略文化多样性,反映出有限的道德内容观。随着多学科的发展与交流,新综合取向的道德基础理论应运而生。该理论认为道德具有先天性、可塑性、直觉性和多元性四个基本特征,包含关爱/伤害,公平/欺骗,忠诚/背叛,权威/颠覆,洁净/堕落五元道德内容,后新增自由/压迫共六大道德内容。基于该理论的应用研究,涉及个体心理特征与多元道德内容的关系、不同群体道德内容的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道德内容差异性对个体态度的预测三个方面。未来研究可以继续深入探讨不同道德内容对于个体社会行为的交互影响,以及多元道德内容基础上的个体道德发展。  相似文献   

9.
柯尔伯格主张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基本观点包括道德发展阶段论、道德教育目的论、道德教育原则论、道德教育方式论。他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为基础,从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出发,主要提出了两种德育方法,即"道德讨论法"和"公正团体法"。该理论对西方学校道德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我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创新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成波 《培训与研究》2009,26(10):65-66,77
柯尔伯格主张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基本观点包括道德发展阶段论、道德教育目的论、道德教育原则论、道德教育方式论。他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为基础,从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出发,主要提出了两种德育方法,即"道德讨论法"和"公正团体法"。该理论对西方学校道德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我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创新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生与死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如何在德性的力量中超越生死更是康德倾力解决的核心道德问题。他以人的意志自由为超越性平台,并通过独有的道德神学实现了人类对生死的超越与人性的升华。同时也正是对生死的探讨构筑了其整体意志自由理论的神学之维。  相似文献   

12.
王阳明的德育心理思想是其教育心理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继承和总结了前人德育心理思想的经验 ,在其“致良知”和“知行合一”基本观点的基础上 ,细致地分析和总结了德育的意义、德育的过程以及德育的原则和方法 ,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德育心理思想 ,对于现代教育的德育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董仲舒是西汉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在长期的德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从德育的理论基础———性三品说出发,对德育内容进行了创造性的设定,对德育方法提出了极富见解的意见。其丰富的理论对于我们今天的道德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姚玲 《成人教育》2007,(8):63-65
教学是一个价值选择的过程,从不同的立场出发就会有不同的教学观,如心理的、政治的和人文的等。不同的成人教学观对成人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道德选择是人类活动中最重要的选择形式之一,它与人们日常道德行为密切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说,道德理论就是道德选择的理论。孟子的关于道德选择的理论十分丰富。本文将分别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孟子论道德选择的基础;孟子论道德选择的情景冲突;孟子论道德选择中的“权;”孟子论道德选择中的普遍原理和根本原则。通过深入地研究中国古代孟子的道德选择理论,这将有助于我们了解道德选择在道德理论和道德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孔子是中国古代伦理学的开创者。他以"仁"作为自己学说的最高范畴,阐述了伦理政治化,政治伦理化;注重道德的自我修养;明确阐发了道德原则、规范和道德评价问题,开辟了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先河。  相似文献   

17.
在陆九渊道德教育理论中,"主体性"是其基本要求,他非常注重受教育者在道德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强调道德教育要注重发挥教育对象的由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他这些道德教育的思想,对于我们培养现代道德教育观念,促使教育者深入思考如何促进和发挥教育对象的主体性、能动性,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王逢贤先生是我国当代杰出的教育学家和道德教育研究的巨擘。他毕生献身教育科学,为当代中国教育理论建设和德育理论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的丰富深邃的教育思想,尤其是道德教育思想,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全国教育学研究会的发起人和领导者之一,他不仅身体力行地进行教育学研究,而且大力支持并参与组织全国教育学研究会的学术会议。他在德育学科建设上也贡献卓著,在全国率先开设德育原理课程,并为编写师范教材《德育原理》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他关于中国教育学科学化的探索具有深远意义,在教育学术史上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9.
赫尔巴特的德育理论源于古典哲学,他建构了自己的道德观念,阐述了影响德性形成的因素,并提出了以德育为目的的训育。青少年的道德品质下降问题备受社会关注,批判与继承赫尔巴特的德育理论对今天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一书中,康德建构了他的道德王国,提出了道德命令。并且,论证了道德命令的可能性。他认为处于感性世界和理性世界的人,由于具备了自由和理性,因此能够排除经验因素而获得道德价值。本文以自由和理性为切入点,试图分析康德的道德命令对于人如何具有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