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方院校师范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地方基础教育输送合格中小学师资,以及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地方院校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并存办学模式的存在,师范专业的教师教育技能培育受到不同程度的淡化,所以,从大一起,需要对高师生加强教师教育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2.
地方高师院校是培养地方基础教育师资的主体,应该坚持师范性办学定位,坚守教师教育阵地,坚定为地方服务的信念.它必须紧密结合新形势下地方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在落实国家教师专业化标准的同时,根据地方的特点,探索地方性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规律,努力提高师范性办学能力,彰显师范性办学品格.  相似文献   

3.
高师院校为了自身发展,积极扩大办学规模,增强办学实力,在办好师范专业的同时,大量增设非师范专业,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遏制的趋势。高师院校应利用现有资源并优化组合,在强化教师教育特色的同时,提高非师范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同时,高师院校的重组或转型只能采取渐进的方式,不宜操之过急;还要明确非师范专业的培养目标,并且应当尽快与地方经济发展接轨。  相似文献   

4.
地方本科院校师范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未来合格的中小学教师,与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有本质的不同,然而许多院校没有凸显地方院校的"师范"特色,培养的"准教师"不能胜任教师职业,尤其是职业技能方面。本文对地方本科院校师范专业的技能训练现状作了分析,就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给出了培养教师职业技能的几种途径和方法,旨在引起同类院校的思考,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转变教育理念,才能培养出符合现代教育的合格教师。  相似文献   

5.
我国非师范地方院校教师教育面临三个基本任务,即有效满足农村基础教育师资发展要求,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及充分发挥非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优势等.非师范地方院校教师教育的价值取向是:巩固教师教育在非师范院校的地位,增强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意识,营造教师专业发展的文化环境.非师范地方院校教师教育的策略是:确立教师专业化的人才培养规格,建构服务农村基础教育的开放、互动模式,施行学院化管理方式,加强非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质量评估.  相似文献   

6.
一、教师教育转型: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传统师范类专业发展趋势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其前身大多是地区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师专时代,这类学校的师范教育办得是有成绩的,为本地区输送了一大批高质量的教师。申报本科专业时,也大多是依托原有师范专业,加上“兼非师范”的字眼,才通过了专家组的评估。升本后这几年各学校发展很快,专业也逐年增加。这类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多定位综合性本科院校,因此在办学过程中各专业也向综合性专业看齐。不可否认,不少学校因为是与其他类型的专科学校合并升格的,一些非师范性专业办得确实不错。但是那些传统的师…  相似文献   

7.
地方高师院校正处于向综合化发展的转型过程之中,这也是教师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地方高师院校要创新办学理念、明确目标定位;优化培养模式,保证培养质量,坚持师范与非师范专业协调发展;注重教育学科教师队伍建设,以科研促进教学水平提高等。  相似文献   

8.
我国教师教育正在进行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教师教育系统内外对有限教师教育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综合性大学纷纷举办“教育学院”,跻身于教师教育行列,为教师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而高师院校则努力向综合化迈进,开办大量的“非师”专业,有些高师院校非师范专业数和在校生数已超过师范专业,更有甚者,有些新升格的高师院校几年后又迅速更名,这种“围城现象”对高师院校既是发展机遇、更是一种挑战。地方高师院校要在变革中主动应对,保持良好的竞争态势,就必须坚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确定办学定位,提升核心竞争力。一、科学定位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  相似文献   

9.
教师培养模式创新是时代的呼唤.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教师培养模式创新的根本原因,教师供求状况是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发展的直接动力,学校自身的办学基础和办学优势则是教师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制约因素.高水平师范大学和有条件的综合大学可采取4+2模式,实行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专业教育相分离,为培养高学历、研究型教师积累经验;普通高师院校宜采取"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发挥"主力军"作用;积极推进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具备条件的地方向一级过渡,实现小学教师本科化.  相似文献   

10.
高等师范院校要走出“师范性”与“学术性”的怪圈,首先要在教师教育理论上突破传统的学科分类模式,按照职业分类的专业体系对教师教育专业进行重新归类;其次要在教师教育的实践中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律,坚持“学术性职业化,师范性实践化”的办学理念,即按教师的职业特征和职业需要来组织专业知识,让学生学习对所从事的职业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加强教育实践环节,坚持让学生在教育实践、教育情景中学习提高从教能力。  相似文献   

11.
基于福建省普通高校师范专业地区布点、发展规模、层次结构、学科分布和课程改革的现状调查分析,全省师范专业办学中存在着教师教育特色日趋淡化、新型师资培养能力不足、办学资源受到非师专业挤占、高层次教师培养速度缓慢等问题.依据教师专业化理念,坚定师范专业办学目标;根据师资需求预测,适当控制专业发展规模;发挥教育学科优势,注重专业内涵建设;利用非师专业平台,实现师范性与学术性的融合;调整层次结构,加大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等,是今后全省普通高校改进师范专业办学、提升教师教育质量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以来,地方师范院校纷纷向综合化转型,转型后教师教育面临着一些问题:地方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师范性缺失;办学定位出现偏差,教师培养质量降低;教师教育远离中小学教学实践,教师职后培训弱化。为此地方高师院校需要加强师范性特色,合理规划、科学定位,提高教师培养质量,构建一体化的教师教育新体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分析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学院(系)的办学模式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革策略:改革师范本科生的培养模式,促使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轨;调整教育类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学前、小学师资培养;减少或隔年招收教育专业本科生,缓解学生就业压力;提升教育学院(系)办学层次,培养高素质专家型教师等。  相似文献   

14.
高等师范院校要走出“师范性”与“学术性”的怪圈,首先要在教师教育理论上突破传统的学科分类模式,按照职业分类的专业体系对教师教育专业进行重新归类;其次要在教师教育的实战中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律,坚持“学术性职业化.师范性实践化”的办学理念,即按教师的职业特征和职业需要来组织专业知识,让学生学习对所从事的职业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加强教育实践环节,坚持让学生在教育实践、教育情景中学习提高从教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地方综合性院校一体化教师教育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构建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以教师专业化和终身教育思想为理论基础。相对地方综合性院校而言.当下教师教育存在机构设置不合理、职前职后教育失范、师范专业去师范化、课程有效性不高等问题。地方综合性院校教师教育体系一体化构建应体现连续性和整体性,在培养培训机构与教学管理机制、培养与培训目标以及实施教育教学过程等方面体现一体化要求。  相似文献   

16.
教师教育的提出给地方师范大学的发展空间和内部结构调整带来巨大挑战,地方师范大学专业教育的非替代性、对教育改革反应的迟钝、在就业、招生、拨款上一些优惠政策的丧失等是主要原因。教师教育也为地方师范大学自身发展带来了机遇。处理好教师教育特色优势与综合性的关系、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学术水准、优化院校结构,强化师范特征、扩大服务面向,创新服务模式等,应是地方师范大学应对挑战和把握机遇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一、教师教育转型: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传统师范类专业发展趋势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其前身大多是地区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师专时代,这类学校的师范教育办得是有成绩的,为本地区输送了一大批高质量的教师。申报本科专业时,也大多是依托原有师范专业,加上“兼非师范”的字眼。才通过了专家组的评估。升本后这几年各学校发展很快,专业也逐年增加。这类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多定位综合性本科院校,因此在办学过程中各专业也向综合性专业看齐。不可否认。不少学校因为是与其他类型的专科学校合并升格的,一些非师范性专业办得确实不错。但是那些传统的师范专业也渐渐淹没在众声喧哗之中,一些原师专时代的强势专业如中文、数学等等,均被所谓的“改造”弄得不伦不类。以某省为例,不少师专在升本之前,都与师范大学联合办学,开办了“专本沟通”性质的本科专业。因为这层关系。其专业培养方案均是照搬师范大学的培养方案,即使有改动也不大。而且还因为专业培养方案实施的连续性,大多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传统专业挂的是“综合性”招牌。培养方案还是师范专业的方案,其综合性并没有得到彰显。这样一来,这类学校的这些专业就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之中:师范性渐行渐远,而综合性或者说学术性尚未得到提升。那么,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中的传统师范类专业将何去何从?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据我们了解,这也是全国不少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所面临的共同困惑。其实这也是一个老问题,即如何处理好师范性与学术性关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高师院校发展非师范专业是其综合性办学转型、推动地区产业经济发展和繁荣区域精神文化的必然选择,但是面对非师范专业办学过程中显现出的核心竞争力不强、社会认可度不高等问题,需依托优势、更新理念、制订方案、凝练规格、建立机制、调整面向,有效提升地方高师院校非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9.
教师培养模式创新是时代的呼唤。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教师培养模式创新的根本原因,教师供求状况是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发展的直接动力,学校自身的办学基础和办学优势则是教师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制约因素。高水平师范大学和有条件的综合大学可采取4+2模式,实行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专业教育相分离,为培养高学历、研究型教师积累经验;普通高师院校宜采取“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发挥“主力军”作用;积极推进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具备条件的地方向一级过渡,实现小学教师本科化。  相似文献   

20.
在教育实习前对四川省高师院校地理科学专业学生的教师意识、专业知识和师范技能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大多数学生教育实习准备不够充分:角色意识不强、情绪紧张、知识储备不够、不熟悉中学地理教材、师范技能水平较低等.在调查基础上结合地理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教学、学生的能力培养以及教育实习的评价等方面提出加强教育实习准备工作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