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70%乙醇为溶剂,采用索氏提取仪提取九香虫中黄酮类化合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结果测得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为1 122mg/100g,平均回收率为98.8%.九香虫中含有一定量的黄酮类化合物,但含量较少.  相似文献   

2.
采用超声波法提取黄柏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黄酮含量.本方法的回收率为95.3%~101.1%,变异系数小于0.35%.用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了黄柏的抗氧化性,结果表明黄柏中所含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分光光度法对喀什地区核桃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总含量进行了测定.用70%乙醇多次超声提取黄酮类化合物,以芦丁为对照品,NaNO2-Al(NO3)3-NaOH为显色系统,在510 nm处进行分光光度测定,建立标准曲线回归方程A=12.432C+0.019,线性相关系数R2=0.9974,测定结果表明,核桃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总含量为0.0346 mg/g.  相似文献   

4.
辽宁苦菜中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辽宁苦菜中总黄酮的含量和抗氧化性能进行研究.采用索氏提取法,以70%乙醇溶液为提取溶剂对苦菜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提取,通过光谱分析法测定其含量,并利用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其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辽宁苦菜中总黄酮的含量为88.18 mg/g,苦菜总黄酮抗氧化的IC50为0.62 mg/mL,由此说明辽宁苦菜中总黄酮的含量较高,且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5.
柿叶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开发柿叶中黄酮类活性物质的医用价值,弄清提取柿叶中黄酮的影响因素及最佳工艺参数,主要研究了柿叶黄酮的乙醇提取工艺。采用芦丁为对照,利用其铝络合物测定液在510nm处有吸收峰的特点,建立标准曲线,运用吸光光度法测出黄酮类物质的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柿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用乙醇作为提取溶剂时,影响柿叶中黄酮化合物提取率的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乙醇浓度;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40min,乙醇浓度70%,料液比1:35,柿叶黄酮类物质的得率为5.76%。  相似文献   

6.
以乙醇回流提取法提取筋骨草中黄酮类化合物,采用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跟踪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等因素对黄酮类化合物提取量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并以槲皮素为对照品,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表征了溶液的提取物为黄酮类化合物。结果表明,适宜的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0%,料液比1:20,提取温度为70℃,提取时间为2.5h。  相似文献   

7.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超声波辅助提取马马鞭草中总黄酮的工艺条件,并对马鞭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马鞭草中总黄酮的最佳超声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溶液体积分数70%、固液比1∶40(g/mL)、超声功率500 W、超声辅助提取温度70℃条件下提取20 min,在此条件下提取率可达2.87%.影响马鞭草中总黄酮提取效果的主次因素为:固液比>超声波功率>提取温度>乙醇体积分数.马鞭草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清除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作用,其清除效果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黄酮类化合物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8.
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提取了铁筅第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定性分析,并以芦丁为对照品,用紫外分光关度计对铁筅箒中黄酮化合物进行了定量测定,结果表明铁筅箒中含有一定量的黄酮类化合物,80%乙醇提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设计四因素三水平L9(34)正交实验,确定醇法提取柳蒿芽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条件,按照GB/T 5538-2005标准测定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醇法提取柳蒿芽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条件为:乙醇的体积分数为80%,提取时间3.5 h,固液比为l:40(g/mL),提取温度为70℃,在此条件下柳蒿芽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率为3.027%。随着猪油中黄酮类化合物浓度的增加,其抗氧化作用逐渐增强。柳蒿芽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回流提取法提取七叶一枝花根茎的主要有效成分重楼皂苷,用高氯酸显色法进行含量测定.设计正交试验,探讨了溶剂浓度、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总皂苷的影响及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影响重楼总皂苷得率的因素依次为提取温度>溶剂浓度>提取时间,最优提取条件是乙醇浓度75%、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1.5 h.在此条件下,重楼总皂苷得率为12.74%.实验通过精密度、稳定性以及加样回收等方法学研究进行验证,RSD均小于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