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气相色谱-质谱法研究柚子籽油脂的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国标GB/T 5009.6-2003和GB/T 14772-2008两种方法提取柚子籽中的粗脂肪油,再经过氢氧化钾/甲醇碱催化甲酯化法进行衍生化处理后,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柚子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柚子籽粗脂肪的提取量分别为52.3g/100g和53.9g/100g,分别鉴定出16种和17种脂肪酸成分,质量分数超过1%的成分分别为亚油酸(索氏法34.35%,酸水解法35.07%)、棕榈酸(27.72%,28.04%)、油酸(23.72%,24.09%)、亚麻酸(7.86%,6.49%)、硬脂酸(3.61%,3.70%)以及11-十八碳烯酸(1.20%,1.18%),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超过67.5%。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对不同季节采摘的铁观音荼香气组分进行比较分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提取春、秋不同季采摘的铁观音茶中香气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从春季采摘的铁观音茶中分离并确定出12种化学成分,从秋季采摘的铁观音茶中分离并确定出6种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3.
泽兰中脂肪酸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了泽兰中的脂肪酸成分,再进行甲酯化处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泽兰中分离并鉴定出5种脂肪酸,占其总检出量的59.87%.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33.84%,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26.03%.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冠心苏合丸中的挥发性组分,测得冠心苏合丸中的挥发性组分含量为14%.利用GC-MS方法对所获得的挥发性组分进行分析,通过G1701BA化学工作站检索NIST98谱图库,并结合标准谱图库和有关文献,从其挥发性组分中确定出14种化学成分,占冠心苏合丸中挥发性组分总检出量的97.27%.用峰面积归一化法通过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性组分中的相对百分含量.主要挥发性组分是冰片、异冰片和苯甲酸苄酯.并采用气相色谱法对冠心苏合丸中冰片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冰片浓度在1.0~5.0 mg/mL范围内与冰片对内标物的色谱峰面积比值成良好的线性关系,冰片的平均回收率为101.2%.  相似文献   

5.
杨梅果肉和杨梅核中脂肪酸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了杨梅果肉和核中的脂肪酸,再进行甲酯化处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对其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并对其中的脂肪酸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6.
采用CO2超临界萃取法(SFE-CO2)提取紫花地丁的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紫花地丁的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共分离出了23种化学成分,主要为十四烷(17.628%),肉豆蔻酸(12.654%),植物醇(11.909%),甲酯-9,12,15-十八碳三烯酸(10.954%),邻苯二甲酸二丁酯(6.440%),1,19-二十烷二烯(6.439%)等.首次定量地测定了紫花地丁挥发油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挥发油对供试菌种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鱼腥草注射液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萃取鱼腥草注射液中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方法鉴定其化学成分.注射液中的有效成分甲基正壬酮含量达44mg/ml.  相似文献   

8.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黄山贡菊挥发油化学成分,并以金属离子螯合作用和亚硝酸钠、ABTS自由基的清除作用评价黄山贡菊挥发油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从黄山贡菊挥发油中鉴定86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0.05%,化学成分以单萜、倍半萜及其衍生物为主.20%挥发油对金属离子有明显螯合作用,螯合效果优于0.1 mg/mLE DTA;对亚硝酸钠、ABTS自由基有明显的清除作用,清除效果分别优于1mg/mLBHT和0.1 mg/mLVC.黄山贡菊挥发油含有多种有应用价值的化学成分,具有较好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一种分析土壤中氯苯类有机污染物的实验方法,包括土壤样品的制备、索氏萃取、净化及气相色谱-质谱(GC-MS)定量检测等分析步骤.该实验不仅让学生实际掌握了土壤样品中有机污染物分析的全过程,并且深入学习了GC-MS等大型仪器的分析原理及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草麻黄中提取精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精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质量分数。通过图谱解析共鉴定了49个化学成分,占精油总量的87.82%。  相似文献   

11.
对几种汽油族组成的测定方法及其适用范围和优劣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使用多维气相色谱仪采用EN14517测定方法,一次就能检测出烯烃、芳烃、苯含量和氧含量。在与GB/T11132、SH/T0713、SH/T0663方法比对后,结果均符合比对方法再现性的要求,它可以作为GB/T11132、SH/'r0713、SH/T0663方法的替代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2.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海枫藤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鉴定出46个成分,以归一化法测定了各个成分的质量分数.其中超过8%的有4种:亚油酸(8.26%),(Z,Z,Z)-9,12,15-十八碳三烯-1-醇(9.63%),N-苯基苯胺(12.00%),棕榈酸(29.49%).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防冻液中多金属在高温下使用的缓蚀剂。针对市面上使用的防冻液许多都含有亚硝酸盐、铬酸盐等有毒成份及昂贵的铂系、钨系成份,采用无毒低价的组分为防冻液主要成份,保护环境及人体安全,达到防腐、防冻、防沸、防泡、防垢的功能。研究了主要缓蚀剂硅酸钠;硼砂;苯甲酸钠的最佳配比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石化行业标准SH/110521—1999的规定。  相似文献   

14.
工业生产装置中,压力管道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通常压力管道中存在着局部减薄,而且局部减薄尺寸等参数具有物理不确定性和统计不确定性,所以应该用可靠性来定量衡量其安全状况.依据GB/T 19624-2004计算模型进行蒙特卡罗模拟,计算局部减薄管道的可靠性.该计算方法使用方便,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5.
在超临界甲醇状态和无催化剂条件下,以松脂为原料进行酯化-裂解反应制备生物柴油。建立了一套超临界化学反应实验装置,给出了反应产物和松脂基生物柴油的在线采样与分析测试方法。采用气-质(GC-MS)仪对380℃、20 MPa下超临界甲醇与松脂酯化-裂解反应产物进行了分析鉴定,并应用GB/T5530—2005等国家标准测定了松脂基生物柴油产品的理化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松脂基生物柴油主要成分为甲酯类、烯烃类化合物,还有较少量的芳香烃类、烷烃类和醇酮类等化合物。松脂基生物柴油各项理化性能指标接近或达到现行石化柴油与国内外生物柴油标准;松脂基生物柴油与0#柴油进行复配所得油品密度为859kg/m3,运动黏度(40℃)为5.63 mm2/s,酸值为0.79 mgKOH/g,十六烷指数为49.5,达到石化柴油和生物柴油燃烧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6.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方法对松乳菇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分析.从同时蒸馏萃取提取物中鉴定出了67个成分,并以归一化法测定了各个成分的质量分数.其中超过2%的有9种:1-辛烯-3-醇(2.27%),丁酸丁酯(13.52%),(E)-2-辛烯醛(2.88%),n-癸酸(4.99%),[1 aR-(1 a..α,4..β,4 a..β,7..β,7 a..β,7b..α)]-十氢-1,1,4,7-四甲基-1H-环丙烯并[e]薁(4.16%),n-十六烷酸(4.75%),(Z)-9,17-十八碳二烯醛(5.19%),(E)-9-十八碳烯酸(3.33%),十八烷酸(2.13%).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GC—MS对柠檬酸三丁酯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全扫描方式定性,选择离子方式定量,外标法线性相关系数为0.994,方法回收率为91.0%~107.0%,相对标准偏差为5.23%~6.95%.  相似文献   

18.
根据空调变频国标季节能效比计算特性,通过理论分析及实验论证制冷剂充注量、电子膨胀阀开度对变频空调季节能效比在GB/T 7725-2004及GB 21455-2008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分析不同采摘季节对含笑挥发油成分的影响.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含笑中的挥发油,用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数,并用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共鉴定出33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0%以上,说明不同采摘季节对含笑挥发油成分的影响很大.本实验稳定可靠、重现性好,适用于含笑挥发油成分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The coal tar was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Myzed by gas chromatography (GC) method. 74 components were identified exactly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31 components (37%) were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by gas chromatography-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 (GC-FID). The linearity, accuracy, precision, limit of detection (LOD) and limit of quantitative (LOQ) determination were inspected. The scope of quantitative analysis by CC was discuss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GA) proved that GC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coal tar was reliab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