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学习中"高原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身体向度、心理向度、教育向度、主体向度是学生学习素养的4个重要方面,亦是学习过程的4个支柱,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要素。学习中“高原现象”的产生与学习素养的缺失及发展的失衡密切相关,学习过程中的“短板”制约着学习平台的提升,形成学习上的“高原地带”。克服学习中的“高原现象”,关键在于均衡发展和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  相似文献   

2.
“高原现象”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在学习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出现的暂时停顿或下降的现象。在曲线上表现为保持一定的水平而不上升,或者有所下降,在“高原现象”之后,曲线又继续上升。当今,教师发展也出现程度不同的“高原现象”,表现为教师的专业德性和专业能力的发展处于相对停顿、甚至稍有退步的状态。  相似文献   

3.
学生在英语过程中,即英语技能形成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阶段性的进步缓慢,甚至停滞不前的状态,在教育心理学上被称之为“高原现象”。本初探了“高原现象”产生的四种原因和克服“高的现象”的四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相当多的考生在中考、高考复习过程中会出现一段时间学习和复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其实这是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常见现象,称为“高原现象”。“高原现象”客观存在,但走出高原期后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还是会提高的,因此,“高原现象”并不意味着学习到了极限  相似文献   

5.
“高原现象”本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在学习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练习的中后期往往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或者下降的现象。在曲线上表现为保持一定的水平而不上升,或者甚至有所下降。但在“高原现象”之后,又可以看到曲线的继续上升。同样,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也存在着“高原现象”。作为幼儿园管理者,应关注教师的“高原现象”,及时分析教师发展停滞不前的原因,并积极寻找克服的对策,增强教师战胜困难的信心。这样才能帮助教师突破“高原”现象,实现其专业的持续发展。一、正视教师成长过程中“高原现象”的成因教师成长过程中“高…  相似文献   

6.
所谓素质教育的"高原现象",是指素质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处于徘徊或原地踏步状态,不仅无法深入下去,甚至还有倒退的可能."高原现象"虽是事物发展进程中的暂时现象,但若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就会拖长"高原现象"的逾越期,从而阻碍事物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前教学活动中学生不能或不愿主动学习的现象较为普遍。究其原因,还是多年来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养成了学生只听不说的习惯,导致了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能力,形成了学生怕“说不好被耻笑”的心理状态。说到底,这是学生们长期处于被动学习所造成的,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将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而如果不去改变它,那么,我们的教育,最终培养出来的,就是“高分低能”的学生.是“考试机器”。  相似文献   

8.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诸多因素中,课前预热活动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对于英语课堂而言,在一节课的开端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从上课开始思维就处于一种亢奋状态,无疑是给学生创造了一种最佳的课堂氛围,使一节课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而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相似文献   

9.
<正>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出现或长或短时期的思维迟钝甚至停滞不前的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高原现象”。“高原现象”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低谷”,是人的生理、心理发展中出现的正常现象。这一时期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期或转折点,学生  相似文献   

10.
顾明 《新课程研究》2010,(1):191-192
初中美术兴趣小组是以兴趣为主导、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点拨为辅的学习方式,活动中要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和调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教会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解决“眼高手低”的困惑,克服“高原现象”的难关;磨练坚持不懈的意志,最终把他们培养成为具备一定特长的优秀学生。  相似文献   

11.
英语学习者自我效能信念与学习策略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以自我效能理论为基础,以多所大学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语言学习信念与策略为主要调查内容的英语学习问卷为研究工具,探讨了在汉语语境下英语作为外语的大学生的自我效能信念与其使用的学习策略之间的关系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英语学习者的自我效能信念与学习策略各个维度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前者对后者的选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学习者自主性和学习策略自从20世纪80年代就受到语言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并以此为中心展开了大量的研究。然而,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课堂语言学习上,而且自主性的研究在中国展开的也不多。将研究的重点放在英语学习者的课外自主学习和他们的策略使用上,目的是为了解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学习者的课外自主学习状况,并证实策略指导对其所产生的效果,说明科学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及阅读过程中常见的不良习惯等都会影响学生快速阅读能力的提高。在快速阅读教学中,英语教师要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策略意识,指导和培训他们使用各种学习策略,帮助他们改善已有的知识结构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其能够快速、准确地理解文章大意并获取有效信息,从而提高快速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4.
情感因素与外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一、二十年的语言习得研究中 ,大多数研究者都把研究重心放在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和学习策略等方面 ,因为这些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外语习得的效率 ,但也有一些研究表明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在习得外语的过程中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利用Krashen等人的情感理论 ,探究外语学习与情感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 ,同时着重强调情感因素对语言习得的影响 ,并指出语言教师应激活学习者的各种情感因素 ,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外语教学  相似文献   

15.
语言学习观念和学习策略都是影响外语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随着二语习得研究的深入,一些研究者对二者之间的相关性也越来越关注。本文简要概述国内外对学习观念和学习策略的研究,就观念和策略的关系进行探讨,认为学习观念影响学习策略的选择,最终作用于学习结果;学习策略的使用也能够引起学习观念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把观念和策略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并应用于外语教学过程,例如在策略研究和培训中,以期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6.
学生的个性因素与英语学习的成效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个性因素中,尤以自信心影响最大。针对导致学生学习英语自信心不足的原因,教师应采用正确的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构建有效的师生情感互动,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17.
如何弥补教师教学风格与学生学习风格之间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弥补教师教学风格与学生学习风格之间的差异对完善英语教学有重要意义.要缩小二者的差异,教师应先认真了解学生的各种学习风格,再根据这些学习风格来调整自己的教学风格,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要积极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学习风格.当教学风格与学习风格二者相适时,教师就可以很好地辅助学生成为成功的语言学习者.  相似文献   

18.
教学设计中的学习策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设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学,教会学生学习是当前教育关注的热点问题。学习镱略的运用是学习理论的发展和实际教学工作的需要。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学习策略的因素,使学生的学习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9.
我国多年来的英语教学效益在教育经济、社会和语言使用能力方面都不能令人满意。影响英语教学效益或效果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英语学习者的个人差异对英语学习的效益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自身带有普遍性的学习者个人差异的调查分析,来探讨影响他们英语学习的原因,并提出一些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王君 《怀化学院学报》2009,28(10):153-155
随着教学主体成为语言教学研究的重点,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受到了外语教师和外语教学研究者们极大的关注。近年来,在大班大学英语教学中,学习者的学习风格与教师的教学风格失配的矛盾日益凸显,并给教学效果带来了消极影响。教师选用基于学习者学习风格的教学策略,形成能为大多数学习者所接受的兼容型教学风格,可缓解风格失配的矛盾,从而实现教与学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