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其目的是塑造人的灵魂,其任务是启发人的良知,净化人的心灵。德育工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对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保证作用。因此,我们必须提高对德育战略地位的认识,不断探讨创新,奋力开拓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的德育工作新途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德育工作是人对人的工作,没有对德育对象的充分尊重、理解和爱护,没有“人和人心灵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任何德育过程,其结果必然是低效的。  相似文献   

3.
初里丹 《辽宁教育》2012,(3X):60-61
<正>德育是学校精神文化的代表,其核心价值在于塑造人、培养人、发展人。福春小学结合自身特点,构建具有福春特色的德育,从而实现了"精品学校、特色教育、幸福师生"的办学目标。总结我校几年德育工作的实践会发现,德育是美的事业。一、关于德育工作的认识小学阶段的德育就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思想  相似文献   

4.
素质教育的核心命题是解决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而坚持德育为先则是解决这一命题的关键。明确德育与素质教育的辩证关系,完成构建素质教育中德育体系的探索、思考与实践,对完成德育工作任务、实现德育培养目标、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新理念是新时代中学德育的一种新形态,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德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新时代德育工作的新呼唤,对深化德育改革、促进德育发展、提升德育实效具有重要意义。孟庆远老师立足时代特征,指出新时代中学德育的人本回归具有必然性,其可行策略指向回归人性、回归生本、回归生命,为德育工作开辟了一片广袤的新天地。身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应认识德育发展新趋势,承担德育建设新使命,实现德育的人本回归,为中学德育工作贡献力量。如此,德育家园必将欣欣向荣!  相似文献   

6.
21世纪高等学校德育工作应如何开展,创新发展是核心思路。根据形势的变化,德育人必须调整工作的思路与方法,具体表现在德育工作更需要系统化、层次化,德育方法更需讲究时代化、民主化,而德育人同样需要继承发扬德育工作的传统,以人格美、责任感铸就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7.
高校德育作为教育学生如何做人的一门学问,首先要体现对人的尊重,以人为本是德育的始点和归宿。其基本规律主要包括德育的价值规律、德育的基点和德育的社会归化等方面。从理论上厘清德育基本规律,其目的是帮助教育者在实践中尊重和运用这些规律,从而彰显德育价值的人学诉求,把德育基点立于人的活动,促进德育工作的社会归化,提高德育的功效和实绩。  相似文献   

8.
学校的德育工作作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人、塑造人的重要作用。德育工作要适应新形势,在德育观念、德育内容、德育方式、德育评价体系等方面改变过去的简单化、教条化、形式化的倾向,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充分发挥其时效性,以促进学生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9.
班主任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实施者。然而,当代中学生德育任重而道远,仅靠班主任一人之力,想搞好班级学生德育工作,是远远不够的。配班教师应极力协助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相似文献   

10.
连锡军 《文教资料》2007,(30):92-94
德育应讲究其实效性,树立德育效益观。目前学校德育存在着实效性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学校没有摆正德育工作的位置、不重视德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德育方法过于简单、家庭和社会对学校德育的负面影响。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对策,应从提高对德育工作地位的认识,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改革德育方法,拓宽教育空间着手。  相似文献   

11.
过去的学校德育工作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仍存在较大距离。如何增强德育工作效果,是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一个重要课题。注重德育创新,完善德育工作体系,精心构建德育立交桥,深化德育改革,是搞好德育工作和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为使课改成功进行和实现德育工作效果的最大化,必须下大功夫落实学生德育主体地位,对德育工作模式、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等进行创新。一、学生德育主体地位的创新新课程改革要求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德育工作也不例外。为此,我们提出要让学生当家作主人,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改…  相似文献   

12.
高校形象德育是高校德育工作创新的理论成果,是对传统德育方式革新的新探索。高校形象德育是教育者依托和运用生动具体的形象对大学生开展德育工作的社会实践活动。高校形象德育的生成既是适应高校传统德育困境提出的新尝试,也是从大学生认知特点出发进行的融合创新。从其价值来看,高校形象德育具有理论维度、实践维度和育人维度的多重价值。为推进高校形象德育实践的有序展开,需要从德育形象的对象化构建、德育主客体形象素养的整体提升以及社会德育共同体建设着手,共同推动形象德育理论向德育实践转化,形成完善的德育工作体系,丰富德育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3.
班主任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实施者.然而,当代中学生德育任重而道远,仅靠班主任一人之力,想搞好班级学生德育工作,是远远不够的.配班教师应极力协助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相似文献   

14.
德育,从根本上说是育人.我们的德育工作要确定"以人为本"的理念,把人作为主体和根本,把人的发展作为德育的根本出发点,充分认识和把握人的本性,从而理解并赢得人心,取得人的信任和教育的主动权,真正实现"通其情、达其理、导其行"的目的.因而,重视人文关怀,在中学德育工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德育人是教育事业的根本,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德育。几年来,沈阳市大东区以德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效果,基本实现了德育工作的区域化、社会化,突出特色,注重实效,探索出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形成了以学校为主阵地、家庭为基础、社会为依托的纵向衔接、横向贯通、内外结合的德育工作新格局。1996年被省教委评为全市唯一一个辽宁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1997年又被省教委评为辽宁省首批中小学德育工作示范区。  一、以完善德育工作管理体制为基础,加强领导,统筹规划  德育是青少年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马新民 《中国德育》2007,2(10):63-64
学校德育工作的长期性和渐进性必然要求其具有渗透性,德育渗透是实现德育工作目标的基本手段。科学严谨是德育渗透的客观要求,和谐发展是德育渗透的最终目标。德育渗透方式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德育工作主体与客体的和谐,决定德育工作的成败。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进行德育渗透应该遵循一些基本要求,以保证德育渗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教育,应使人“愈成其为人”。传统的德育工作在理念上把学生看作教育的对象,德育工作只是简单的规范人、教育人的工作,这是德育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树立学生为本的理念,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并运用民主的方法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进一步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建立科学的德育工作机制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根本保证徐以光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着力点。德育的实效性固然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式直接有关,但建立科学的德育工作运行机制则是保证德育有效、提高德育实效的根本保...  相似文献   

19.
德育在学校教育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着核心作用。德育决定着教育人的发展方向,体现着教育的本质特征。新时期开展德育工作,必须要与时俱进,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手段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教育工作者在实际学校工作中应把德育工作与学校其他工作紧密结合,加强渗透,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性。作者主要从德育队伍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学生养成教育、德育常规及开拓课堂教学渠道等几个方面对此问题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20.
目前学界的理论创新只是拉近了德育与学生的空间距离,要想从根本上突破德育工作中的瓶颈,需要从教条式德育向逻辑式德育转型。文章论述了德育的本质和德育工作中的十大关系,提出利害关系分析法是逻辑式德育的基本分析方法,阐释了德育的基本逻辑是教会人如何在处理十大关系中找到均衡,指出应将情景教学和主题辩论作为逻辑式德育的主要施教方法,最后谈到如何从历史观的角度把握道德评价,以及如何对德育工作做闭环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