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隐喻和转喻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又是人类思维的反映和认知世界万物的工具,是人类通过事物间的相似性、象似性和关联性从一个认知域激活另一个认知域。隐喻和转喻涉及两个不同概念域之间的关系。认知语言学中对隐喻和转喻的研究成果同样适用于手语。由于手语是视觉性语言,因此一切非视觉概念的表达最终都必然以视觉意象作为归宿。该文以中国手语和美国手语手形词典为基础构建中、美手语词汇图库,并基于认知语言学和跨文化视角,运用隐喻和转喻理论对中国手语和美国手语进行比较、分析,展示两者之间的异同点,并进一步阐明了中、美手语比较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黄晓永 《文教资料》2008,(19):50-52
本文以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转喻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名动互转的过程.词类转换在本质上可理解为是一种概念转喻过程.名动转换的过程主要发生在事件认知框架下,该认知框架各概念参与者与动作过程发生概念转喻关系由此发生了转换现象.  相似文献   

3.
认知隐喻视阈下的手语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理论是研究手语本质及其认知机制的重要途径.通过剖析有声语言和手语中隐喻表达的异同,揭示二者共同的神经基础,有利于阐明手语中隐喻表达的系统性与独特性.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在语言学研究领域中,对"转喻"的界定都是指语言概念的转换,主要发挥着修辞的作用。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转喻"的理解弥补了传统语言学中对"转喻"了解的局限,而是从语言识别的角度对转喻进行研究,从中可以明确,转喻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转换,而是作为认知机制存在的。本论文针对认知语言学框架下的转喻分析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汉语中一些动宾结构看似不合逻辑,传统语法很难对其语义关系做出合理解释.根据认知语言学的转喻理论,其生成和理解体现了人类认知上的转喻思维,本质上是语法转喻,是认知的凸显性、经济性以及概念整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语篇连贯是语篇分析领域最重要的话题之一。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认知对语篇连贯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旨在研究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对语篇连贯建构的影响。文章阐释了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的理论,以一则关于美国金融危机的文章为语料,分别论证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是如何建构其语篇连贯的,探讨隐喻、转喻和语篇连贯三者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认知理论框架下的转喻与概念整合理论关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下,对转喻与概念整合理论进行关联研究,其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转喻的认知分析,概念整合理论的认知阐释,转喻与概念整合理论的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8.
认知语言学认为,转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和行为方式,是一个在同一个"理想化现P?(ICM)内用一个概念实体作为工具,为另一个代表认知目标的概念实体提供心理途径的认知过程.语言学界对转喻现象已有所探讨,但对汉语俗语中转喻现象的认知研究很少有人涉及.本文从这一观点出发分析了Radden.G和Z.Kovecses提出的与转喻生成密切相关的六种典型 ICM,并重点提出和讨论了汉语中转喻的三种生成模式.  相似文献   

9.
长久以来对于习语的理解模式一直众说纷纭,然而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特别是认知语义学的兴起,概念隐喻、概念转喻和百科知识等认知机制成为理解习语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0.
丁龙松 《考试周刊》2012,(71):23-24
传统语言学将隐喻和转喻看成是语言修辞,是为了装饰语言形式,是文学、修辞学和文体学研究的主要对象。认知语言学的兴起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它认为隐喻和转喻是人们对抽象概念认知的有力工具,不仅是语言形式上的,而且是认知和概念的。本文将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以"爱情"为例,对比英汉在爱情隐喻和转喻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修辞学研究中,转喻通常被看作是一种辞格。转喻研究的认知转向不仅使我们对转喻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更为传统的语言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同隐喻一样,转喻从传统的词格提升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认知过程,它既是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同时在语言的运用过程中又起着重要的衔接作用。在实现语篇连贯的众多机制中,转喻是一种重要的深层或隐性衔接手段,它在语篇层面上制约着语言运用的深层次连贯性。  相似文献   

12.
转喻是普遍的语言现象,更是基本的思维方式。根据抽象程度,转喻可分高层转喻和低层转喻,语法转喻为高层命题转喻。通过对英语人体部位表达的行为代过程和感知代体验事件等高层转喻的研究发现,突出身体部位的功能是该类转喻的基本理据;借助转喻思维,身体部位表达由非转喻用法中的原始位置移位到更优势的主语位置。  相似文献   

13.
汉语中存在大量借代词,以其共性被现代汉语词汇吸收,又以其个性在词汇系统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本文主要是对现代汉语借代词进行界定,并对《现代汉语词曲》中收录的借代词进行分类归纳,然后分析借代词的产生根源,以期对研究现代汉语借代词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转喻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在认知语言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全文首先论述了转喻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然后对转喻的认知本质作了系统的分析,最后用关联理论中的语用推理对转喻的心理加工过程进行了剖析。笔者认为,转喻使用与隐喻一样,都是为了选择不直接解释说话人思想话语的结果,从关联理论的视域看来,转喻是为了寻求最佳关联而采取的一种方式。转喻的认知意义可以通过语用推理来实现。  相似文献   

15.
移就作为一种非常规的语言现象,其生成理据主要是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移就是概念转隐喻思维方式在语言层面上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语言学将隐喻和转喻看作是语言形式上的修辞,是语言装饰的手段,因而只是修辞学、文学和文体学研究的对象。而认知语言学研究表明隐喻和转喻是人们对抽象概念认识和表达的强有力的工具,不仅是语言的,更重要的是认知的,概念的。词义引申本质上是一种隐喻现象。认知语义学研究认为,支配着一词多义意义关系的原则是语义的隐喻性。从认知的角度对"口"的本义及引申义进行分析,就得出这样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隐喻和转喻思维常见于多模式交际中,两者相互作用共同构建主题意义.交通安全警示牌作为一类多模态语篇,通过引导受众参与隐喻或转喻的识解来实现其劝说功能.本文基于概念整合理论对劝谏式和警醒式两类交通安全警示牌的宣传效度展开对比研究,发现前者的言后效果更符合受众的认知心理,故宣传效度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8.
新闻英语中借代的简约性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传统修辞学分析,借代是一种修辞格,它不直接说出某人或事物的本来名称,而是通过联想,借用与其密切相关的名称或其本身的某些属性来代替;而认知语言学认为借代不仅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还是一种概念现象,一种思维模式,并称之为转喻。通过对借代的理解,结合借代在新闻英语中常见模式,分析借代在新闻写作中可以使要表达的句子更加简洁凝练,信息传递更加便利和经济,从而体现其语言表达的简约性。  相似文献   

19.
转喻是用事物易于理解或易于感知的凸显部分来转指事物的整体或事物的另一方面或部分,转喻的认知理据是基于两个概念域之间的邻近关系。转喻可分为语言和修辞两种,其中语言类转喻可分为领属性和合成性两种,修辞类转喻则可分为明喻式、暗喻式、比拟式和借喻式四种。  相似文献   

20.
"××门"新词结构大量涌现,已成为一种新兴的修辞结构。本文从"××门"结构的认知修辞动因出发,以"××门"意义演变的过程为线索,挖掘此语言现象背后的转喻理据,即以外延内涵传承说为理论基础,分析了转喻在"××门"结构中为什么可能。旨在对语言现象到语言思维,语言表层到语言深层的认知过程作尝试性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