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媛  薛海平 《中学教育》2020,17(2):33-44
学业负担过重是我国教育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为此国家不断提出各种减负政策.近几年,我国减负政策聚焦于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因此研究课外补习对我国初中学生学业负担的影响可以为我国更好实施减负政策提供重要参考.基于CEPS2015全国大样本基线调查数据,利用卡方检验、ordinal回归分析和shapley分解法,分析课外补习对我国初中生主观学业负担和客观学业负担的影响差异和影响程度.研究发现:参加课外补习增加学生的客观学业负担,却减轻了学生的主观学业负担;个人因素对学生主观学业负担和校内客观负担的影响程度最大,课外补习影响程度较小,但课外补习对学生校外客观负担的影响程度最大,是造成学生校外客观负担较重的主要原因.政府、学校和家庭应根据课外补习对我国初中生学业负担的影响差异和程度,实施精准减负政策,有效减轻我国初中学生主客观负担.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探讨初三学生好奇心对主观学业负担影响的内部机制。研究采用好奇心问卷、课堂满意度问卷和主观学业负担问卷,对初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有效被试7728人。以好奇心为自变量,主观学业负担为因变量,课堂满意度为中介变量,性别为调节变量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结果表明:(1)好奇心对主观学业负担的直接效应显著且通过课堂满意度对主观学业负担的间接效应显著,课堂满意度在好奇心与主观学业负担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2)好奇心影响主观学业负担的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成立,性别可以调节"好奇心-课堂满意度-主观学业负担"的前半路径和后半路径。  相似文献   

3.
基于S市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结果,按照学业负担子维度课业投入、压力感受的不同水平将学生划分为9类群体,深入探索学生学业负担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发现:学业成绩与学业负担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并不是作业和补习时间越长,学生的学业成绩越高;不论课业投入程度高还是低,如果学生压力感受较大,就难以有好的学业表现;学生的课业投入程度过高或过低都不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当课业投入保持在中等程度且学业情绪保持积极轻松时,学生的学业表现比较突出.为了减轻过重的学业负担,应合理控制课业投入,科学安排作业与补习;改善学生学习体验,全面减轻学生的压力感受;正视学生在学业负担和课业投入上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4.
基于2018年浙江省小学教育质量监测数据,从实证的角度系统分析学生学业负担相关因素。研究发现,学生学业负担主要来源于学校要求和家长要求;学生平时作业时间是学生主观负担感受最大的影响因素;学生主观负担感受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学业成绩,还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建议,关注教育质量形成的过程与成本,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激发其积极体验,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的学业负担关系着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有必要了解初中生目前的学业负担状况。本研究以邯郸市为例调查初中生的学业负担现状,并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以邯郸市市区、县城和乡镇初级中学为调查对象,在全面了解邯郸市初中生目前的学业负担状况基础上,分析学业负担不合理的原因,提出缓解学生学业负担的建议,为教育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双减"政策的有效落实需要精准识别学生选择参与课外补习的深层原因,研究我国中小学生首次参与课外补习时间能够为疏解家长和学生的课外补习需求提供实证依据。本文基于2017中国教育财政家庭调查(CIEFR-HS 2017)数据,采用生存分析的方法,对我国中小学生首次参与课外补习时间进行了刻画,探讨了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对学生首次参与课外补习时间的影响。研究发现:(1)我国中小学生大多数参加过课外补习,且许多学生在较低年级就参加了课外补习。(2)我国中小学生首次参与学科类课外补习时间明显早于兴趣类课外补习,随着年级的升高这一差异更为凸显。(3)城乡地区和不同阶层家庭的学生首次参与课外补习时间存在显著差异,但这种差异随着学段的上升而逐渐缩小。(4)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对学生首次参与课外补习时间有显著正影响,家庭社会经济背景越好的学生首次参与学科类和兴趣类课外补习时间均越早,但这种差异随着学生学段的上升而减小。"双减"政策背景下,建议政府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校内课后服务品质,更好满足家长和学生对个性化教育的需求;重点照顾弱势阶层家庭,为学习成绩较差的弱势阶层学生提供校内学业辅导帮助;引导家长理性选择课...  相似文献   

7.
采用中学生学习压力量表、自尊量表、状态焦虑问卷以及青少年学业倦怠问卷对379名在校初中生进行测量,旨在探究初中生学业压力与学业倦怠二者间的关系以及自尊与焦虑在二者间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1)初中生的学业压力和自尊显著负向相关,和焦虑、学业倦怠均显著正向相关,自尊和焦虑、学业倦怠均显著负向相关,焦虑和学业倦怠显著正向相关;(2)学业压力能有效控制和预测初中生学业倦怠,且其中一部分作用是通过自尊和焦虑的连续中介实现的。学校教育者和学生家长,在教育实践中适度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能够有效保护学生的自尊,将学生从焦虑状态中解救出来,有效预防和解决其学业倦怠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学业倦怠对农村初中生学习效能与学业拖延的调节作用,探讨学业拖延的影响因素,为预防或缓解学业拖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学习效能感、学业倦怠、学业拖延问卷对293名农村初中生进行测查。结果:不同性别、年级的农村初中生学业拖延得分存在显著差异(T=7.245,p<0.01;F=3.928,p<0.05),男生学业拖延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年级越高,学业拖延得分越高;学生自评学业成绩越差,拖延越明显(F=10.247,p<0.001)。学习效能感及其各因子与学业拖延显著负相关(p<0.001);学业倦怠及其各因子与学业拖延显著正相关(p<0.001);学业倦怠对学习效能与学业拖延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结论:提升农村初中生的学习效能感将在一定程度上缓减学业倦怠与学业拖延。  相似文献   

9.
基于2019中国教育财政家庭调查数据,利用tobit模型,从需求收入弹性的视角探究我国中小学生家庭对课外补习需求的依赖程度以及学校课后服务对家庭课外补习需求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中小学生家庭对学科类和兴趣类课外补习需求收入缺乏弹性,两类课外补习都已经成为家庭生活必需品。(2)中小学生家庭对课外补习需求收入弹性存在异质性。高收入家庭对学科类课外补习有刚性需求,中高收入家庭对兴趣类课外补习有刚性需求。父母受过高等教育的家庭对学科类课外补习的刚性需求更强烈,农村家庭对兴趣类课外补习的刚性需求更强烈。(3)参加学校学科类课后服务会削弱家庭对于学科类课外补习的刚性需求,而参加学校兴趣类课后服务会增强家庭对于兴趣类课外补习的刚性需求。因此,落实“双减”政策要在供给侧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的同时,在需求侧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帮助高收入高学历父母树立科学育儿观念,保障学校学科类和兴趣类课后服务的时长和质量,加大农村地区学校兴趣类课后服务投入保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初中生学业自我妨碍的现状,学业自我妨碍与学业成败归因的关系。方法:采用学业自我妨碍量表和初中生学业成败归因问卷对502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初中生学业自我妨碍水平较高;②学业自我妨碍在性别(t=0.037,P0.05)、家庭住址(F=0.370,P0.05)、年级(F=1.011,P0.05)和父母教养方式(F=0.792,P0.05)上存在显著差异;③成功外部不可控和失败外部不可控起正向预测作用,成功内部可控和失败内部可控起负向预测作用。结论:初中生学业自我妨碍水平较高,内部归因较高的学生学业自我妨碍水平较低,外部归因较高的学生学业自我妨碍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1.
《中学教育》2017,(5):33-40
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2年数据,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外补习的支出以及对学生成绩影响进行研究,发现课外补习支出具有差异性,受家庭、地区、学校等多因素的影响。增加课外补习支出对提高数学成绩效果显著,但对语文成绩效果并不显著。政府可以通过适度增加低收入家庭学生参与课外补习的机会,降低低收入家庭的补习负担,加大中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公共教育投入,改善农村和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等措施来提高低收入家庭学生的学习机会均等性,促进教育公平。此外,学生和家长要理性对待课外补习,盲目跟风不但会增加学生学业负担,也会增加家庭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2.
“双减”政策的实施成效受到了家长认知与决策的影响。本研究基于35项实证研究,涉及76个效应量,运用元分析教育循证方法,对家长最为关切的影子教育成效进行了探讨。元分析结果表明,影子教育对学业成绩的提升效应有限(r=0.075);补习时长和国别差异并非影响影子教育成效的关键因素,但学科、学段、补习教师类型、测评方式对影子教育成效具有显著调节作用。具体而言,课后补习数学的效果更好;年级越高,影子教育对学业成绩的积极效应越有限;参与校内其他任课老师或校内自己任课老师开展的课外补习更为有效;若采用主观自评的学业测评方式,学生对补习效果的正向作用感知明显更大。建议理性认识影子教育,管治与疏导并置;多方协作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化;继续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机制,从源头上助力“双减”政策落地。  相似文献   

13.
文化资本是理解社会教育再生产的强有力理论概念。本文以中国式现代化为背景,通过使用CEPS(2014—2015)追踪调查数据,研究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资本对中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在我国教育制度下,不同类型文化资本对中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存在差异,课外补习存在显著的直接正向效应,但文化活动与物质文化资源的直接作用并不明显;第二,师生互动感知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在文化资本影响学业成就的过程中起着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说明,文化资本理论的效应适用性在我国教育体制下存在一定局限。同时,本研究引入主观属性的中介变量,扩展了传统以客观属性为重点的研究方法,为社会再生产研究开辟了一条可能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4年数据(CEPS),比较分析了我国初中生课外补习支出现状,探讨了初中生课外补习支出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学习成绩、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地区因素均对学生课外补习支出有显著影响.学生学习成绩越好,学校质量越高,其课外补习支出越低,表明我国初中生的课外补习主要为"补差型";在我国初中阶段,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在参加课外补习,而且学生课外补习支出占家庭教育总支出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加重了许多家庭特别是弱势阶层家庭的经济负担.政府应高度重视课外补习,规范和管理课外补习市场,努力提高主流教育质量,向社会弱势阶层家庭提供课外补习费用等补贴,从而促进义务教育的公平及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从心理学角度看,学业负担是中小学生在完成各种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为了达到学习目标,所消耗的学习时间和身心投入等引起的生理和心理上的主观感受,它具有个体性、具体性、独立性和动态性等特点。根据是否有助于学生发展与成长的标准,学业负担可以分为合理性学业负担和不合理性学业负担,合理的学业负担能够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体现学生的内在需要以及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等。  相似文献   

16.
《中学教育》2018,(6):62-74
文章基于项目组2014年对北京市不同区域的16所初等中学的2149名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统计数据,分析了参加课外补习活动对初中生睡眠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北京市初中生参加课外补习对他们的睡眠时间总体存在显著负向影响,其中兴趣类补习对他们的睡眠时间并没有显著影响,在学生能够较为轻松的应对学校课业任务的前提下,适当的参与,可能会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另一方面,对于初中生,尤其是男生,参加学术类课外补习会降低学生的睡眠时间,可能会损害他们的健康,对于是否参与学术类补习这一问题,学生和家长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慎重思考,避免过多受到其他学生、家长、老师或者媒体等因素的影响,避免盲目的跟风和仿效,这一建议适用于所有不同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的家长们。  相似文献   

17.
以289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探讨教师期望对学业效能感的影响,以及自尊在教师期望与学业自我效能感之间的作用。结果如下:(1)教师期望与初中生自尊成正相关,教师期望与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成正相关;(2)教师期望对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有非常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3)自尊在教师期望与学业自我效能感之间起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8.
以班级为单位共选取18个初中班级中54名教师和864名初中生作为研究被试,采用教师专业素养量表、学习投入量表和学业成就问卷进行数据收集,运用多层线性模型(HLM)进行多层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发现:教师专业素养对初中学生学业成就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即教师专业素养水平越高,初中生学业成就越高;学习投入在教师专业素养与学生学业成就之间起到部分的中介作用,即教师专业素养水平通过影响初中生的学业投入程度进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业成就。  相似文献   

19.
大多数学生承受并且不逃避所谓"过重的"学业负担的基本事实背后存在着内在的人性根源,需要从人的自然属性、精神属性和社会属性中揭示出学生对学业负担的主观自觉自愿的内在需要、学习动力和负担承受力源泉。从人性角度观察,当今并不存在学业负担过重但存在偏重的事实,外部的某些非自觉自愿因素造成的学业竞争压力与学生自己的内在学业成就动机之间其实达成了某种平衡或者默契,学生主观上需要学业负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初中生学业拖延的特征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方法采用学业拖延问卷对264名初中生进行了测量,运用SPSS15.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初中生学业拖延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男生的学业拖延水平显著高于女生;学业拖延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其中初二年级拖延水平较高;学业拖延与学业成绩呈显著负相关,低拖延者的学业成绩显著高于高拖延者,学业成绩高的学生其拖延水平低。结论初中生的学业拖延在性别和年级上有显著差异,初中生学业拖延对其学业成绩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