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职业倦怠是个体在不能有效缓解工作压力的情境下产生的一种身心疲惫状态。职业倦怠易发于助人行业,教师乃助人行业之一,故职业倦怠现象频繁出现。为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本文力图通过对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内外矛盾进行解析,针对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从社会、学校、个人三个层面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职业倦怠是个体在不能有效缓解工作压力的情境下产生的一种身心疲惫状态.职业倦怠易发于助人行业,教师乃助人行业之一,故职业倦怠现象频繁出现.为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本文力图通过对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内外矛盾进行解析,针对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从社会、学校、个人三个层面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
“职业倦怠”(Job burnout)也称“工作倦怠”、“职业倦怠”、“工作耗竭”、“职业枯竭”等,是由精神病学家Freudenberger于1974年提出的。职业倦怠最容易产生在助人职业中,如医疗、教育等行业。高校辅导员是典型的助人职业,又是一种压力情境行业。较易发生职业倦怠。研究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对于提高辅导员职业生活质量、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金钧 《教书育人》2011,(25):32-33
职业倦怠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最早由Freudenberger于1974年提出,他认为职业倦怠是一种最容易在助人行业中出现的情绪性耗竭的症状。教育虽然不能称之为助人行业,但也是追求一  相似文献   

5.
把对口支援工作看作是一种助人行为,并从助人行为的影响因素即受助者、助人者和情境因素三方面,分析对口支援工作中支援高校的动力,并构建了支援高校动力分析图。从增加互动,明确责任;榜样示范作用壮大对口支援队伍;追求高层次需要,提升动机;宣导主流价值,提高认识四方面提出了加强支援高校"助人"动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一、职业倦怠、教学效能感理论与中学体育教师面临的困境 职业倦怠(jobburnout)指个体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与人际关系紧张源产生应激反应而表现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教师职业作为一种典型的助人行业,易产生职业倦怠现象。对教师职业倦怠状态的研究发现,处于职业倦怠状态之中的教师容易对学生失去耐心与爱心,对课程准备的充分性降低,对工作的控制感与成就感下降。不仅影响教师本人的生活、工作与身心健康,也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国内研究表明,我国中小学教师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有些教师的心理压力已经对教学工作、班级管理产生了消极影响,呈现出明显的职业倦怠症状。  相似文献   

7.
如何说话才能受人欢迎? 一、为受窘的人说一句解围的话 助人不只是金钱、劳力、时间上的付出.说话也可以帮助别人。例如.有些人处在尴尬得不知如何下台的窘境时,你及时说出一句帮他解围的话.也是助人的一种。  相似文献   

8.
职业倦怠特指在助人行业中个体的体力、精力和能力因无法适应工作要求而产生的一种身心俱疲的状态.教师的职业倦怠对教师本人、学生、学校和社会均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现行教师评价方式的不合理,所以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途径是改革教师评价模式,实施发展性的教师评价.  相似文献   

9.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长期从事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对工作任务的退缩、不负责任,情感的衰竭,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及对工作满意度的降低。这种状态在根本上是由一种不平衡感引起,是一种心理和生理的综合症。压力(stress)是心理压力源和心理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压力会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0.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团体活动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促进良好适应与发展的助人过程。班队会结合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教育方式,常用技术有倾听技术、共情技术、中断技术。  相似文献   

11.
摘 要:通过对19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了情境风险性与结果预期对助人行为的影响以及道德判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情境风险性与结果预期对助人行为有显著影响。一般情境中的助人意愿显著高于风险情境;积极结果预期下的助人意愿显著高于消极结果预期;(2)结果预期与情境风险性存在交互作用。在一般情境中,积极结果预期的助人意愿显著高于消极结果预期;风险情境中,结果预期对助人意愿没有显著差异;(3)道德判断不仅调节情境风险性对助人行为的影响,也调节结果预期对助人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一、教师专业化水平低,产生教师职业倦怠教师职业作为一种助人行业,长期面临高强度高压力情境:多重的社会角色,每天超负荷地工作,面对差异越来越大的学生,面对家长、社会越来越高的期望,教学任务越来越复杂,频繁变化的教学改革等等,与之相对的则是教师专业化水平低:专业角色的冲突,专业素质欠缺,专业发展缓慢,专业自主受限等等,这一切都在影响着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长期工作压力得不到缓解,专业水平得不到提升,教师长期处于高压力高紧张状态,久而久之必然会产生无能为力的挫折感,工作士气与热情大大减弱,身体、情绪、心智处于极度疲惫状态,将…  相似文献   

13.
职业倦怠的理论研究及对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职业倦怠是指那些从事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这种带有弥散性特点的心理现象,会降低人的工作热情,导致工作效率的下降。探索职业倦怠的规律,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和克服职业倦怠,对于调动工作积极性,提高劳动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教师专业化与教师职业倦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师专业化水平低,产生教师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作为一种助人行业,长期面临高强度高压力情境:多重的社会角色,每天超负荷地工作,面对差异越来越大的学生,面对家长、社会越来越高的期望,教学任务越来越复杂,频繁变化的教学改革等等,与之相对的则是教师专业化水平低:专业角色的冲突,专业素质欠缺,专业发展缓慢,专业自主受限等等,这一切都在影响着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长期工作压力得不到缓解,专业水平得不到提升,教师长期处于高压力高紧张状态,久而久之必然会产生无能为力的挫折感,工作士气与热情大大减弱,身体、情绪、心智处于极度疲惫状态,将不可避免地产生教师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5.
职业倦怠特指在助人行业中个体的体力、精力和能力因无法适应工作要求而产生的一种身心俱疲的状态。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渐露端倪,这对教师自身、学生、学校和社会均会产生严重的危害。引发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关键因素是现行的教师绩效评价体系不合理,而疏解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路径是优化教师绩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6.
团体心理辅导是指在团体情境下通过团体成员之间的一系列心理互动,促进其成长和发展的助人过程。国内外的不同学者把这一助人过程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分别提出了四阶段说和五阶段说。Corey提出团体发展的四阶段说,即初期阶段、过渡阶段、工作阶段和结束阶段。  相似文献   

17.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涵义及表现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涵义 1974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首次提出了职业倦怠这一概念,特指在助人行业中,个体的体力、精力、能力无法应对工作要求而产生的一种身心俱疲的状态。  相似文献   

18.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人际互动情景下促使个体成长的助人过程。本文根据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压力,从改变认知、提高情绪控制力、矫正不良行为、优化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阐述了团体心理辅导在缓解学生心理压力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情境在课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概念,有课程活动就必定有课程的情境.课程总是发生在某一情境之中,情境会赋予那些无意义的事物以意义。儿童的“一百种语言”总是蕴含在情境中,儿童的经验也总是在情境中生长。然而,现实课程活动中.有些真实的、宝贵的情境常常被课程遗忘。  相似文献   

20.
所谓职业倦怠又称职业枯竭,它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上班族在工作的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耗尽的感觉。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于1974年提出。他认为职业倦怠是一种最容易在助人行业中出现的情绪性耗竭的症状。其研究表明,职业倦怠由情绪衰竭、缺乏人性化、个人成就感降低三个维度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