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国封建社会官吏贪污总根源探析马先彦(一)从形式上看,官吏贪污在中国封建社会并不合法,并且历代封建政府都对官吏贪污予以严惩。从西汉武帝“六条问事”中的惩贪举措1到明代朱元璋对贪官的“剥皮实草”2,从李悝《法经》中惩治贪吏受贿的条律3,到《唐律》、《大...  相似文献   

2.
对联气贪官     
从前,有一个贪官,除夕晚上在衙门前贴了一副对联:“一心为民两袖清风三思而行四方太平五谷丰登;六欲有节七情有度八面兼顾久(九)居德范十分廉明.”横批是“福荫百姓”.大年初一清早,有人就在对联旁贴了一副白联,贪官跑去一看,只见上面写道:“十年寒窗九载熬油八进科场七品到手、六亲不认,五官不正四体不勤三餐饱食二话不说一心捞钱.”横批是:“苦熬万民.”贪官看罢,顿时气得昏倒在地.对联气贪官@苏新民  相似文献   

3.
朱熹是我国古代的重要思想家之一,其廉政思想对于我国当今反腐倡廉依然有现实意义。文章分析了朱熹廉政思想在南宋中期产生的原因,并从节欲修身、严于律己;以民为本、廉政爱民;任人唯贤、唯才是举;明察善断、严惩贪官这四个方面阐述了朱熹廉政思想的主要内容,目的是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以利今日中国的廉政建设。  相似文献   

4.
在《水浒》书里,宋江被描写为“只反贪官,不反皇帝”。让我们提出几个问题:宋江是真反贪官吗?是真的反倒了贪官吗?他是站在哪个阶级立场上来反贪官的?他与贪官究竟是什么关系?“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是个什么政治纲领?这个政治纲领最后会落个什么结果?  相似文献   

5.
抗战胜利后.在全国人民“严惩汉奸”的强烈呼声中,一批背叛祖国、为虎作伥的汉奸落入法网,被押上审判台,受到严惩。其中,被捕最晚却又枪决最早的大汉奸,就是缪斌。  相似文献   

6.
妙联鞭赃官     
大年三十晚,一个贪官,在县衙门上贴了一幅红对联。上联是“一心为民两袖清风三思而行四方太平五谷丰登”;下联是“六欲有节七情有度八面兼顾久(九)居德苑十分廉明”。横额是:“福荫百姓”。   初一早晨,衙门口的人围得水泄不通,还不时有人喝彩:“好呀!写得妙极了!”贪官听了得意洋洋。突然,一衙役匆匆跑来说:“老爷,不好啦!不知道是谁在红对联旁又贴了一幅白对联。”贪官满脸煞白地跑出去一看,只见那上联写着:“十年寒窗九载熬油八进科场七品到手六亲不认”;下联写着:“五官不正四蹄不羁三餐饱食二话不说一心捞钱”。横额是:“苦煞百姓”。  相似文献   

7.
艾冰 《学习之友》2014,(6):40-42
进入新世纪以来,贪官外逃进入高发期。在愈来愈严格的监督之下潜逃出境,贪官的准备也充满“技术含量”。从酝酿潜逃、实地考察、转人转钱,到最终出逃,有的经历了长达数年的策划,有的潜逃后,同事才“不明觉厉”。  相似文献   

8.
在陈伯达、姚文元、戚本禹之流的煽动下,曾掀起过一阵“清官比贪官更坏”的鼓噪,在历史学领域造成极大的混乱。他们认为“清官比贪官更坏”。照他们的说法,“贪官使民不堪命,加深了统治阶级与农民的矛盾,激起了农民的反抗,加速了封建王朝的崩溃”,因而贪官“对历史的发展有利”。把贪官的贪残看作是农民革命的原因、社会发展的动力,显然是悖情背理的,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历史事实说明,当一个社会的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在其内部还有发展余地之时,政治革命是难以搞起来的。只有生产关系严重地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阻力时,才会出现革命的形势。政治革命既不取决于  相似文献   

9.
孔子创立的“以仁为纲”的完整的伦理学说,在世界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孔子的人伦结构以“正名”为基础,目的在于“复礼”,其伦理思想的实质就是“仁”与“礼”的结合,“仁”是内容,“礼”是外壳。孔子明确提出了“汎爱众,而亲仁”、“博施济众”、“齐家、国治、天下平”、“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下,虽令不从”的治国安民思想;在如何进行道德修养,如何求仁达礼,如何正确处理“义利”关系等问题的论述上,在今天看来仍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刘洪波 《师道》2006,(4):19-19
北京大学到底是北京大学,2005年的自主招生作文题,就给出了一个大有新意的作文题——写一篇“贪官检讨”。中国人写检讨,并不是什么难事,从小到大,没写过检讨的,不说“未之有也”,也是凤毛麟角,就算没写过,至少对这种中国特色的“应用文”绝不缺乏了解。所以,对一个高中生来说,“贪官检讨”,难,不在写检讨,而在模仿贪官。对此,北京大学的命题想必是有充分体谅的,试题出得明确,“要体现出其中的华而不实、雕琢堆砌、避重就轻和企图敷衍了事。”有这样的指示,学生写起来就有方向了。但我还无法断定,这个提示,到底代表着出题者对“贪官检讨”的…  相似文献   

11.
"清廉"是中国古代社会所积极推崇和倡导的一种为官美德。礼仪规范、安身立命、治国安民是其产生的价值依据。表现为"清静为人:个体修养"、"清明为政:角色义务"、"清廉为公:社会道德"等三个层次。当代社会,需要通过"增强修身实践,养成廉洁品质","加强社会教育,树立廉政导向","完善制度建设,严惩贪腐行为"等塑造官员的"清廉"美德。  相似文献   

12.
相传古代有一个贪官,挺有学问,他贪钱的方法与别的贪官不一样,不仔细揣摩,很难发现。他的案上有两个牌子,一个写着“情有可原”,一个写着“理无可恕”。  相似文献   

13.
孔子管理思想极其丰富,但概括起来不外“修已”和“安人”两个方面.修已是讲求自我修养,即提高个人道德、文化方面的素养;安人则是治国安民之道.修已和安人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自身修养提高了,有道德、有能力,就有了治国安民的条件和本领.因此孔子把“修已”作为治国平天下的前提条件.孔子认为管理工作的成败关键在领导,他引用古圣王的话说:“百姓有过,在于一人”,“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论语·尧曰》下引《论语》只注篇名).由此可见领导者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领导者要实现管理目标、担当治国平天下的重任,必须加强自身道德修养.领导的道德修养水平与领导威信密切相关,只有道德修养水平高的人才能赢得威信.所谓领导威信,  相似文献   

14.
北京大学首度在重庆设招生考场引起当地媒体关注.尤其是作文考题“贪官检讨”, 更令考生感到新奇有趣。据《重庆晨报》报道,北京大学2006年重庆保送生、自主招生考试前天在重庆求精中学开考.而其中最令人感到“有意思”的考题非作文题目莫属。  相似文献   

15.
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欢也最难忘的是《水浒传》。然而,每次在读得慷慨激昂痛快解气之时,也不免从心中升起一些遗憾。遗憾之一,英雄们滥杀无辜。处在当时黑暗的时代,要起义,要活命,杀人是免不了的,因为不杀害民的狗官,就不足以平民愤,不能够得民心;不杀贪官就会被贪官屠杀。况且起义领袖们攻占一个地方后总是晓喻将士,严禁杀扰百姓,而且众好汉也正因为有着较好的作风和纪律,才获得了广大人民的拥戴。可是在杀富济贫的同时,好汉们也时有残忍的一面。开人肉馒头店啦,凌迟烧烤、剜心下酒啦,也够得上“惨不忍睹”了。苦大仇深,且…  相似文献   

16.
平白 《学习之友》2006,(6):19-20
《红楼梦》中写了个贾雨村。贾雨村的才华,除去住在和尚庙的时候写过一副对联、一首诗外,最显眼的是断过两个案子:一个是第四回叙述的“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轻易将一桩无故打人致死案化为乌有;再一个是诬平民石呆子拖欠官银,夺取了他十几把具有文物价值的祖传古扇,送给了老贪官贾赦以博其欢心。  相似文献   

17.
谢祥林 《四川教育》2009,(12):24-26
六龄女童语出惊人:长大后想做贪官 2009新学年伊始,互联网上出现了一段视频,记者与一名小学一年级新生展开了一次特别“雷人”的对话——“你长大了想做什么?”“想做官!”“做什么样的官呢?”.“做……贪官,因为贪官有好多东西!”我国小学生入学年龄一般在六七岁之间,这个孩子刚进入小学,汉字可能还没有认识几个,  相似文献   

18.
官吏贪赃的腐败现象在封建社会一直禁而不止,严重危害了朝廷的利益和社会的安定。北宋建立以后,对贪官的惩治取得了一定效果,其中有些做法,至今仍有借鉴意义。北宋惩治贪官贯彻了“重文轻武”的方针,即严打贪吏,轻责贪吏。其收效最显著时期是在宋初(太祖、太宗朝)和熙丰期间(神宗熙宁、元丰年间)。这两个时期虽然在严立法、重打击、紧防范的措施上基本相同,但又表现出由于两个时期社会矛盾、经济发展不同而导致的各自特点,其结果也不尽一致。本文拟对这两个时期惩治贪官的情况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19.
王局长酒醒之后,已是黄昏。他决定不上班了,无聊之中玩起了儿子的电脑,无意识地打开“游戏”的菜单,发现竟有“贪官轨迹游戏”。显示屏上的文字说:这是一个记录贪官历程的游戏,你在不断的选择中,是否会变成贪官,不妨一试。王局长来了兴趣,于是点击“开始”,显示屏上说:“石大头出身贫苦,读初中时父亲因车祸身亡,母亲多病,还要抚养一个妹妹,面临失学危险。”这时,显示屏下面出现了供选择的方框:读书、辍学。王局长觉得再穷也不能失学、手上的鼠标立即选择了“读书”。  相似文献   

20.
生活中有三种人,一种像磐石,在繁华复杂的世界中,总能保持本色,“我就是我”;一种像浮萍,在变幻多端的世界中,总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还有一种像芦苇,无论身体如何摆动,它的根始终稳扎地下。磐石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自古以来,有着磐石般精神的人数之不尽。他们能流芳百世,传颂至今,是因为他们似磐石的沉稳厚实了历史的底蕴。如屈原的一句“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举世皆醉而我独醒”,向世人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包拯不畏权贵,严惩贪官,公正严明的形象向众人宣告了他为民请命的志向;陶渊明用一句“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表明了自己“不为五斗米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