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表现为应试教育,在教学目标上倾向于单纯接受而忽视接受基础的个性体验——“参与”。“应试教育”所强调的教学目标,局限于通过考试可以直接检测的浅层次的知识目标的达成。如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学科方法的掌握水平,学科思维方法的掌握水平等。而素质教育的课堂教育目标,不限于教学结果上的学科知识、方法、思维逻辑的掌握水平等,而注重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于学习过程中对学习内容的情感体验,对学习方式的效果体验,对学习氛围的人格体验等。而新课程数学教材在编写的理念正是体现了这种精神,如果教师在新课…  相似文献   

2.
新的地理课程标准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提出了“过程与方法”的课程目标。这一目标变“追求学习的结果”为“强调学习的过程”,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积极体验和地理科学方法的掌握与内化。通过该目标的实现,学生不仅能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获得相应的地理技能,也能体验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积极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更重要的是在积极参与的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而言, “过程与方法”目标的价值追求是:在过程中体验地理学的价值;在过程中构建合理的地理知识结构;在过程中发展地理学科能力;在过程中掌握常用的地理科学方法;在过程中培育科学的地理思维方式;在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离不开学生创新思维的规律和特点。目标教学是一个由“领”到“放”的过程,是由“学会”到“会学”的过程。目标教学的过程就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条件,通过设定目标,引导学生自学,直至达成目标,并且使学生能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自学的教程。运用目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能取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构建目标教学课堂模式,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可行的途径。一、确立目标———教师导趣,学生生疑。确立目标,是目标教学的第一步。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科教学的要求,掌握学生的智力水平、知识状况、认…  相似文献   

4.
高中化学“过程与方法”目标的价值取向是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积极体验和化学科学方法的掌握,两者以探究学习的方式来整合。在化学教学中,可以从感受化学学科的产生与发展过程、经历化学学习的探究过程和领悟化学的思想方法三个层次的过程来理解其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新的地理课程标准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提出了“过程与方法”的课程目标。这一目标变“追求学习的结果”为“强调学习的过程”,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积极体验和地理科学方法的掌握与内化。通过该目标的实现,学生不仅能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获得相应的地理技能,也能体验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积极情感,  相似文献   

6.
研究性学习尤其适用于以实验为基础的物理学科。物理学中的现象,规律多数来自于生活,相当多的知识需要学生主动去观察、思考、探索、感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培养科学精神和态度,掌握科学思维和方法。传统的“接受性学习”也有优点,比如在知识的获取上比较直接等。但传统的“接受性学习”使学生缺少了知识获取过程中的某些体验和感受,导致学生对一些知识难以理解,[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组织学生经历科学、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与方法。通过动脑,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通过动手,掌握探究的技能;进而让学生的科学学习思维和探究能力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8.
学生的作业“对了”就一定“会了”吗?通过搜集、调查学生的作业,笔者发现,“对了”≠“会了”,而“对了”却“不会”正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要想改善和解决这一问题,只有从落实过程性目标这一“根儿”上做起。《数学课程标准》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提出了“过程性目标”。这一目标变“追求学习的结果”为“强调学习的过程”.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积极体验和科学方法的掌握与内化。只有更多地关注“过程性目标”的落实.学生才能真正达到“会了”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克服“应试教育”的编向,促进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在过去的课程中,学生的学习脱离社会生活和个人经验,学科之间缺乏沟通,知识之间、学科之间、教学与生活之间的这种相互隔离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主题班会”能够融各科知识于一体,能够让教学与生活相互渗透,能够培养学生体验人生、注重实践、学会创造等综合能力,是对中小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最好的方式。1·民族贫困地区“主题班会”的现状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我们的课程表上也赫然打印了二个字:“班会”,周课时数为1节。从教二十年来,我印象中…  相似文献   

10.
<正>奥加涅指出,和传统教学相比较,现代的教学想要通过把控教学过程以此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如此一来思维方式就成为学生要掌握的重要内容([1]).数学相较于其它学科,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谨的逻辑性的特点,数学学习对学生的思维水平要求较高.在数学教学设计的四维目标中明确提出数学思考这一目标,这一目标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生思考过程和思维活动,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皮亚杰在《发生认识论原理》一书中对儿童思维水平按照年龄划分为不同阶段,  相似文献   

11.
巴班斯基“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而收到最佳效果”的优化学说,和布鲁姆“掌握学习”策略的基本思想,是实行“联读悟写”教学的理论基础。“联读悟写”的最优化原则和策略,首先是教学目标的最优化设计。教学目标,是组织教学过程的前提条件。实行目标教学,整体上要有一个较完整的科学体系,具体体现于一个  相似文献   

12.
郭子平 《山东教育》2005,(19):89-90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的阐述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动词,并且在具体目标中多次提到“经历、体验”,明确了体验作为数学教学的过程性目标之一,突出了学生在数学知识的获取上,要让他们亲身去经历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在过程中去体验和感情数学,丰富自己的学习经历和经验,  相似文献   

13.
王斌 《教育现代化》2006,(10):85-85
随着基础教育地理课程改革逐渐从实验启动阶段转入深入推广阶段,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实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新课标十分注重“过程与方法”的目标落实,把过去一味追求学习的结果转变为强调学习的过程,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体验与学习方法的探究,为祖国培养新时代“学习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过去的应试教育反映的是以学科为中心,以简单的认知为核心,以牺牲大众而以培养“精英”为主的教育模式。教育教学中一切为了“应试”,视笔试的分数为命根,追求所谓文本知识中的结论掌握为表现特征,导致采用机械重复的反复练习和死记硬背为特点方式进行教学,忽略了学习活动的过程性。学生没有自己切身的感受、体验,被动学习。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教学过程中,人们作了诸多研究,已逐渐意识到学生积极  相似文献   

15.
新地理课程标准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提出了“过程与方法”的课程目标。此目标变“追求学习的结果”为“强调学习的过程”,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积极体验和地理科学方法的掌握与内化。通过该目标的实现,学生不仅能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获得相应的地理技能,也能体验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积极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更重要的是在积极参与的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高中英语新课改强调课堂教学应改变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等应试教育的学习方法,优化高中生的学习方式,英语教师应真正走进新课程、实现新课改,不断改革和优化教学方法。英语课堂教学中关注“首因效应”,即在整个教学过程或每个环节的开始,先入为主,引发学生兴趣,达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学》2007,(9):11-11
提高教师备课的针对性。要从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等层面整体把握学科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全面把握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学习基础出发,注重接受式学习和体验(探究)式学习的有机结合,从学科框架体系的纵向衔接以及学科间的横向衔接两个角度整体把握教学内容,并有效挖掘教学内容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8.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把“过程和方法”作为教学目标,强调在物理学习中知识形成的过程和方法。针对初中物理新教材突出探究性学习的特点,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确立以“观察为基础,思维为核心,探究为手段,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理念,注重过程和方法的指导,关注学生的观察与思维等能力的培养,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对此,笔者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认识体会。  相似文献   

19.
一、重过程 研究性学习重在学习的过程、思维方法的调整和思维水平的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不一定是“具体”或“有形”的。比如,它可能是提出的一种见解、一个生产方案、一种产品设计、一次活动策划……研究性学习比较注重掌握  相似文献   

20.
郑毓信教授在《“数学深度教学”十讲之一——从“数学教育目标”讲起》中就提出,“数学教育不应停留于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各种具体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而应更加注重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我们还应由帮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转向‘通过数学学会思维’”。上述案例中,笔者从“关注经验,突出策略的迁移”“经历过程,突出思维方法的形成”两方面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