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中语文课本中的《〈伶宫传〉序》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新五代史》是欧阳修晚年写的一部关于五代历史的史书,共七十四卷,目录一卷。原名《五代史记》为了与薛居正的《五代史》区分开来,后人则称欧阳修著的《五代史记》为《新五代史》,薛居正著的《五代史》为《旧五代史》。《〈伶官传〉序》是《伶官传》中的头一部分,其题目是教材编者加的,名曰“序”,实际上是一篇政治论文。通过对后唐李庄宗皇帝盛衰的史实,论述国家盛衰成败之理在于“人事”的观点,阐明了“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总结了“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教训。观点正确,意义深刻,文笔锐利,情理交融,是一篇逻辑结构严密的抑扬顿挫得体的好文章,正如明朝  相似文献   

2.
《伶官传序》全文虽只328字,但容量大,极富感染力,被前人誉为“千年绝调”,是“《新五代史》中的第一篇文字”。欧阳修是宋代杰出的散文作家,其文章的主要特点和风格,正如苏轼所说,“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力。”(《居士集序》)用欧阳修自己的话来说,是“简而有法”。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欧阳修《答徐无党第一书》的重新解读、《新五代史》写作历史背景及其撰述宗旨的分析,对目前学界所流行的《新五代史》的注文没有反映出欧阳修"既重褒贬又重事实"的撰述思想进行了回应,得出"重褒贬轻事实"是《新五代史》的特点,《新五代史》注文完全反映了欧阳修的著述思想。  相似文献   

4.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史学家。其史学著作有与宋祁等人合撰的《新唐书》和自撰的《五代史记》(后世称《新五代史》),都列入正史。他又研求金石,撰《集古录跋尾》,开金石学著作之先。对他文史的评价,当时就毁誉兼存。苏轼推崇他“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纪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并且说:“此非予言也,天下之言也。”可是,欧阳修的至交刘敞却偏偏说:“好个欧九不知书”,其弟刘攽(司马光撰《通鉴》的得力助手)认为《新五代史》只能算“第二等文字”。司马光撰《通鉴》,多取《旧唐书》、《旧五代史》而极少用《新唐书》、《新五代史》。后人评欧阳修,多以为他“文胜于史”。史学家对他也褒贬不一。今略抒管见,以求得到教正。  相似文献   

5.
呜呼!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呜呼:感叹词,唉。前人说欧阳修以五代为乱世,所以他所作的《新五代史》叙论,多以“呜呼”开头。盛衰:指一个王朝的兴盛和衰亡。天命:宿命论者所谓上天的意志。《新五代史·唐家人传》中记载李存勖(xù序)将出库物给军,刘后不肯,说:“吾夫妇得天下,虽因武功,盖亦有天命……”遂不发饷,以致身死国亡。薛居正著的《旧五代史》也把  相似文献   

6.
欧阳修擅长古文,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被苏轼誉为“今之韩愈”(《六一居士集叙》)。他也酷爱史学,所著《集古录》一千卷是中国第一部金石学巨著;任史馆修撰时与宋祁等一道修《新唐书》,纪、志、表三部分皆为他所撰。在英宗治平四年(1067)以后,他被贬为地方官,又著《五代史记》,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五十三年中的史事。为区别于薛居正奉诏监修的《五代史》后称《旧五代史》),亦称《五代  相似文献   

7.
《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他的《新五代史·伶官传》写的序言。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改号六一居士,北宋庐陵(今江西吉安)  相似文献   

8.
读中华书局“二十四史标点本”《旧五代史》(1976年版)和《新五代史》(1974年版),感到颇有未安之处。兹就几个点校方面的问题提出商榷如下。一、《旧五代史》706页“七月二十四日,王处球之兵出至九门,嗣昭设伏于故营”。按:“王处球”应作“张处球”。考新、旧《五代史》“王处球”一名,此为仅见。《资治通鉴·后梁纪六·均王龙德二年》:“甲戌,张处瑾遣兵千人迎粮于九门,李嗣昭设伏于故营。”所记与上所引《旧五代史》同为一事。张处瑾,镇州兵马留后张文礼之长子。张文礼背晋王李存(日助)易而归付后梁;李存(日助)派阎宝等率兵讨伐,取赵州。文礼闻  相似文献   

9.
<正> 欧阳修是我国宋代一位杰出的史学家,二十四史中其参与修撰的就有《新唐书》和《新五代史》二部。前一书他只是修撰者之一,而《新五代史》(原名五代史记)则是其独家精心修撰,集中地反映了他的史学思想,是其史学思想的一次全面实践。关于这部书,学界已从修撰义例、与《春秋》,《史通》的关系、同薛居正的《旧五代史》的比较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探讨,然对于其中反映的欧阳修的史学思想,仍缺乏全面系统地研究。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谈点管见,以求教于学界同人。  相似文献   

10.
欧阳修把《春秋》“不没其实”的著史原则应用于编修《新五代史》的过程当中,不仅使得是非分明,也丰富了史书的编纂形式,扩大了史学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1.
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里的《伶官传序》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在二十四史中,象唐书一样,五代史也有两部:一部是北宋初年宰相薛居正等人修撰的,凡一百五十卷,后来称《旧五代史》;另一部是北宋中期欧阳修编写的,共七十四卷。称《新五代史》。《旧五代史》材料芜杂,文体卑弱,“繁猥失实”①。可是由于其修撰者大都亲身经历过五代的历史场面,见闻切近。因而保留了比较丰富的原始资料。《新五代史》的编写者欧阳修为北宋文坛巨擘,他的文章远在薛居正等人之上,再加上他看到了  相似文献   

12.
《伶官传序》选自欧阳修的《新五代史·伶官传》。欧阳修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所撰《新五代史》在文笔方面优于《旧五代史》。他撰写《新五代史》往往借历史事件的叙写,体现自己的历史观,其撰写方法常常是在纪传前后加序作论,直接表明自己的见解。《伶官传序》就是写在《伶官传》前面的序,独立成文,是一篇优秀的议论文。 《伶官传》记载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好俳优及其宠信伶官的历史事实:伶人周匝、敬新磨、景进、史彦琼、郭门高等人,得宠于庄宗。庄宗常跟他们“戏于庭”;他们也常常干预朝政;有的伶人得官后,非常跋(?),造成大臣们跟庄宗离心离德。后来皇甫晖、赵在礼作乱,李嗣源又背叛了他,庄宗死于伶人郭门高之手。序文就后唐庄宗兴国亡身  相似文献   

13.
《伶官传序》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为《伶官传》所撰的序文,也是一篇著名的史论。《伶官传》记载后唐庄宗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门高等败政乱国的史实。这篇序文是把“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作为教训,说明“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  相似文献   

14.
<正>《新五代史》是欧阳修在宋初薛居正等人官修的《旧五代史》的基础上重新写成的一部私人著作,全书七十四卷,分本纪、传、考、世家、年谱、附录六个部分,写了从朱温篡唐建梁,中经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到赵匡胤篡周建宋,共60余年的历史。《新五代史》历来受到文学研究者们的重视,说他“深得《史记》神髓”,是后代历史家学《史记》学得最好的一部作品。近几年来,经过反复研究,觉得这话的确有道理,本文拟从思想内容与艺术方法两方面分别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5.
欧阳修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散文家和诗人 ,是当时的文坛领袖。宋仁宗庆历五年 (1 0 4 5) ,范仲淹等人因推行“庆历新政”失败而相继贬职 ,欧阳修上书辩护 ,被降职滁州。滁州地僻事简 ,而欧阳修为政以宽 ,又值年岁丰稔 ,因此放情于山水之间。《醉翁亭记》便作于他知滁州的第二年。这篇文章充分表现了作者娱情山水、悠闲自得的情调和随意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熟读《醉翁亭记》 ,我们不能不为它的诗情画意、秀美多姿而赞叹不已。如何才能充分享受它的艺术美 ,充分感受它巨大的艺术魅力呢 ?首先 ,应认识它的精巧而严谨的结构。《醉翁亭记》作…  相似文献   

16.
出自欧阳修手笔的《新唐书》、《新五代史》问世不久,就遭到了吴缜的有力批驳。由此引发一场争论,但主要的还是“报宿怨”与“复父仇”说,以致形成“吴缜公案”。事实上,吴填“初登第”时,《新唐书》修成已有四年之久,“报宿怨”说不攻自破;欧阳修入史局时,吴父及第已长达十二年,吴父“初登第”一说便不成立。可见两说纯属无稽之谈,吴缜撰《新唐书纠谬》等书的真正动机,是针对《新唐书》诸多失误而发,并无他意。  相似文献   

17.
《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序文,目的是评述伶官受宠而乱政的史实,总结历史教训,讽谏当时的北宋统治者。文章叙事不蔓不枝、简洁明了,议论简明扼要、发人深思,深得《史记》精髓。明代的茅坤  相似文献   

18.
谭磊 《文教资料》2014,(30):49-50
欧阳修所撰《归田录》,内容多涉北宋前期的人物事迹、典章制度、官场轶闻等,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归田录》记载人物事迹等的手法、风格与欧阳修所撰《新五代史》及参与编修的《新唐书》有较大差别,实质上是对其正史创作的一种补充,正史与笔记小说共同构成其史传文学观念的完整面貌。  相似文献   

19.
詹丹 《语文学习》2023,(1):59-63
<正>一、问题的提出欧阳修的史论名篇《五代史伶官传序》常被选入各种版本的中学语文教科书。统编高中语文教科书选择性必修中册,又把两篇史传《屈原列传》《苏武传》以及史论《过秦论》和《五代史伶官传序》组成第三单元。[1]相对于两篇史传文章都是独立成一课,《过秦论》和《五代史伶官传序》是两篇文章组成一课的。也许秦朝和后唐的速亡有明显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新编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材《语文》第十一册课文《欧阳修追字》中的一些瑕疵,《小学教学研究》2002年第2期谢国顺老师已在《“画锦堂”乃“昼锦堂”之误》一文中指明。笔者在细读课文《欧阳修追字》时发现文中还有一瑕疵,现不揣浅陋,求教于方家。课文中说韩琦在“画锦堂即将竣工时”“请他(欧阳修)写一篇文章(《昼锦堂记》)”。这种说法值得商榷。据《安阳市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记载:“昼锦堂是韩琦知相州时在州署后园修建的一座堂舍。”韩琦于至和二年(1055年)二月知相州,第二年即嘉元年(1056年)七月被召还为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