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读报,见某大报副刊版所载一文,对某作家一作品中“非要……”的句式提出了质疑。文章认为,无论在“京片子”中还是在规范的中国语式中,正确的用法应是“非要……不可”,若结尾没有“不可”,则语义恰恰与所要表达的意思相反。援引了“我非要去广州不可”和“我非要去广州”两个句子为例作了对照说明,认为它们的语义正好相反。对此笔者颇有异议,故于此不揣浅陋谈点管见,以请教于方家。愚认为,“非要……不可”与“非要…”这两种句式所表达的意思是完全相同的。就以某大报副刊版所载一文列举的两个句子来说,其表  相似文献   

2.
“不可”一词在文言文语段中使用较为常见.但许多译者不是把“不可”当作“不可以”理解.就是干脆不译.似乎文言文语段中“不可”一词就是现代汉语中的“不可”.这种做法实为不妥。其实.“不可”一词在文言文语段中除了用来表示否定语气外。还可理解为“不宜”、“不许”、“不能”、“不应”等.细细察之其含义还是有差别的。  相似文献   

3.
“五四”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出现是特定时代文化背景下的历史必然,是中西文化“双重危机”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在这一特定时代情境中做出“保守”选择的文化保守主义者们,是在一个特殊的时代中为他们所坚守的文化而抗争的群体,他们的“保守”只表现为文化上的守护,而无政治上的企图;文化保守主义对激进思潮的制衡作用是不可抹杀的。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学学科面临“危机”成为近些年热议的学术话题。然而,从建制和理智层面来分析,高等教育学建制“危机”其实并不存在。个别高校对学位点和研究机构的调整是一种正常的改革行为,并未有充分证据说明在全国范围内该学科的建制出现全局性崩溃;理智“危机”也并不存在,持“危机说”者实则是对高等教育学抱有非合理的“自然科学化”固念。从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经验来看,自然科学化并非解决人文社会学科所谓理智“危机”的“灵丹妙药”,人文社会学科与自然科学有所区别的知识结构和发展特点是其正常属性而非理智“危机”。故而,与其说高等教育学学科面临“危机”是一种事实判断,毋宁说是一种警示象征和推动学科再发展的话语策略。面向未来发展,高等教育学应着力于回归知识本义、聚焦中微观研究、推进技术学建设、发展特殊性理论以及构建完整学科力量,谋求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5.
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语言现象,改变一下语言顺序就会大异其趣,语言效果会大不一样。如“屡战屡败”与“屡败屡战”,前者言其为“败将”,后者言其为“勇将”;“理不可恕但情有可原”与“情有可原但理不可恕”,前者结论是可以原谅,后者结论是不可饶  相似文献   

6.
美国的两位经济学家,一位是马里兰州立大学的朱利安·西蒙,另一位是斯坦福大学的保罗·埃尔里奇,他们决定在“不可再生性资源是否会消耗完”的问题上赌一把。埃尔里奇的观点是,不可再生性资源迟早会用完,这种不可再生性资源的消耗与危机,表现为其价格大幅度上升。西蒙的观点是,不可再生性资源不会用完枯竭,价格不但不会大幅度上升,还会下降。他们选定了五种金属——铬、铜、镍、锡、钨,各自以假想的方式买入1000美元的等量金属,每种金属各200美元。以1980年9月29日的各种金属价格为准,假如到1990年9月29日,这5种金属的价格在剔除通货膨胀的…  相似文献   

7.
研究者运用问卷调查法与随机抽样访谈法,对产后返岗一年以内的幼儿园女教师进行深入研究,主要对其角色变化、专业发展、保教工作三个方面的“危”与“机”进行分析与讨论.研究表明,处于产后返岗适应期的女教师存在一种“发展性危机”,这一危机同时又是一个“新的起点”.研究者基于此提出了应对这一“危”与“机”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全球危机”的出现使中国传统哲学中“天人合一”的观念重新放射出迷人的光辉,全国出现了对待“天人合一”的两种看法。中国古代思想家所讲的内容是因时代、学派而异的,绝不是简单地归于自然界与人类的关系,但同时,在中国古代思想家所提出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看法中,对于人类今天的环境危机又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此,我们应该科学地评价“天人合一”,即要认识到它的局限,又要认识到它的指导作用。要批判地继承这一哲学思想优点,把它真正适合地运用于解决我们今天的“全球危机”问题。  相似文献   

9.
《新作文》2006,(3)
1957年7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北大校长马寅初著名的《新人口论》。该文认为,中国人口增殖率超过2%,呈几何级数递增,而生产力与粮食仅以数学级数增长,长久下去必有危机,故主张“非控制人口不可”。这一见解因与毛泽东“人多力量大”的观点相抵触而遭到围攻。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的危机被归结为伪马克思主义理论倾向;在西方文论中,其危机表现为本体论走向虚幻。换言之,当代文艺理论的危机体现在它的教条性、暴力性和游戏性上。“危机”的系列文章不应视为“危言耸听”,而是一种对理论价值和意义的关怀。  相似文献   

11.
“真男人”们是时候醒过来,帮自己解除身体和精神两方面的全国性健康危机了。身体健康方面当今,在男性当中流行着一种悄无声息的健康危机。这种危机不是简单地指前列腺癌或者心脏病。它包括一般男  相似文献   

12.
一、理解溶液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应注意什么问题?均一、稳定、混合物,是溶液的三要素。判定液体是否为溶液三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3.
“一分为三”并非总是取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分为三” ,能否存在与怎样对待三个方面 ,这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它们既有联系 ,又有区别 ,决不能混为一谈。有的应该取中 ,不可左右 ;而有的又宁可偏右 ,不可偏左 ;宁可偏低 ,不可偏高 ;宁可就高 ,不可就低 ;宁可无为 ,不可负为。还有的则要抓好两头 ,带动中间 ;全面把握 ,不可忘中 ;择其之一 ,但不固定。可见 ,“一分为三”并非总是取中  相似文献   

14.
“0”在物理中往往具有确定的意义,因此不可随意舍去或添加.1.不可省略的“0”例1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三相点为0℃.该问题中“0”是不能省略的.2.必须保留的“0”  相似文献   

15.
“不可计数”出自小学课本中巴金先生的作品(鸟的天堂)。多少年来,对“不可计数”的“数”,在读音上颇有争议。 认为读“Shu”者,拿“不计其数”来比,认为这两个词语都言“多”,两个“数”读音当相同。  相似文献   

16.
中英文产生的文化背景、社会习俗及文化传统等各不相同,因此在汉语和英语互译的时候,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可译的情况,特别是在两种语言的文学翻译中这种现象就更为明显。在翻译实践中,严复的“信”、“达”、“雅”翻译三标准一直是译者们信奉的标准,然而在文学翻译中存在太多“不可译”的现象,如果盲目地遵循严复的翻译标准,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就会变得举步维艰。在英汉互译时,文学作品中诸多不可译现象的存在说明绝对“忠实”的文学翻译是不可能的,“神似”翻译理念为译者们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在文学翻译中做到传神、达到“神似”才是译者们应该遵循的真正标准。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先生在1964年12月1日的一封通信中说 :“口头为‘语’ ,书面为‘文’ ,‘文’本于‘语’ ,不可偏指 ,故合言之 ,亦见此学科 ,‘听’、‘说’、‘读’、‘写’宜并重 ,诵习课文 ,练习作文 ,以为读写之事 ,而苟忽于听说 ,不注意训练则读写之成效亦将减损。”从叶老的话里不难领会这样的道理 :“读”“写”不能““脱钩” ,不可“苟忽于‘听说’” ,“听”、“说”、“读”的训练是作文训练的份内之事。我在教学中 ,坚持“听”、“说”、“读”同“写”并重 ,注意克服单一练写的倾向。首先是“听”的训练。注重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同…  相似文献   

18.
李守玉  应音 《生物学教学》2009,34(10):45-47
习题讲评课是有效课堂教学中一种不可回避的课型。习题讲评课“讲”什么,“评”什么?笔者认为上好讲评课关键是“选点”“拓挖”和“调补”。只要“点”选对了,“挖”到位了,“补”跟上了,才有益于学生能力的提高,讲评课也就会体现出它的价值,其良好的教学效果也会凸现出来。下面就以浙科版必修2“遗传分子基础”一章的相关案例来谈一谈具体的设计:  相似文献   

19.
钱钟书先生在其数十年的说诗谭艺中,虽指出“诗义不显露亦不游移”,但并不认为“诗义”不可解。他强调从“诗艺”层面来探求诗之“正解”的解诗方法,不失为20世纪中国古典诗学研究中一种独到的诗学解释学体例。  相似文献   

20.
“V不得”是一种兼属词与短语的语法单位,只有少数几个“V不得”形式已经词汇化。而当“不得”取“不能”、“不可”之意时,这里“V不得”的意义是“V”与“不得”的意义相加,这时的“V”与“不得”的位置可以相互调换而意义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