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形相似、数相同"研究方法,对凌家滩玉龟玉版外形和玉版钻孔数目与自然界淡水龟、半水龟和陆龟进行比对,探求凌家滩玉龟玉版真正原形.  相似文献   

2.
二十八宿是位于天球赤道与黄道之间的最重要的恒星坐标体系,在古代天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二十八宿起源于何时、何地?这是国际天文史学界争议不休的重大问题。继湖北随县曾侯乙墓漆箱盖星图出土之后,濮阳西水坡又发现了距今约七千年的龙虎蚌塑,二十八宿起源于中国之说已无可争辩。  相似文献   

3.
据新华社报道,近斯安徽省考古工作者在含山县凌家滩遗址考古发掘过程中,发现距今5000年前的祭坛、祭坑并出土一批价值极高的玉石礼器。此次发掘共出土文物二百多件,其中一条环形玉龙引起了考古学界的注意。玉龙直径4.2厘米,首尾相接,吻部略突,头上两角清晰可辨,两眼圆睁。同时出土的还有3个玉人为我国新石器时代人体玉雕像。凌家滩遗址面积为60万平方米,遗址内有6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和一处大型墓地。专家们推测,5000年前的凌家滩是一处规模较大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聚落群。安徽凌家滩遗址发掘获重大成果@程实  相似文献   

4.
牛郎、织女星座属于二十八宿星系,而我们目前已知二十八宿星图最先产生在汉水流域。战国秦汉至隋唐时期的天文学著作,对牛郎、织女、天河的记载也与汉水流域相联系。1975年冬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出土了大批秦简,其中《日书》部分有两条与牵牛织女相关的材料,证明牵牛织女故事应该是较早流传于楚地汉水流域的民间传说。牛郎、织女与河汉是牛女神话传说故事的三大文化元素,其中天河、天汉完全来源于汉水的水文化意象,同时也为文人"诗化"牛女故事提供了水天一色的想象空间,使牛女传说增添了烟波浩渺的汉水文化印记。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安徽巢湖凌家滩出土的玉龟壳和长方形玉片(以下合称为玉龟)上的各种符号与动物龟、人手指、星宿和食相等进行比对研究,结合特定时期古星象、古籍史料,认为玉龟是我国史前星象图;从数、形和设定的方位角度进行综合研究,指出玉龟是我国古代河图洛书的母本、是<易经>产生的重要渊源.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安徽巢湖凌家滩出土的玉龟壳和长方形玉片(以下合称为玉龟)上的各种符号与动物龟、人手指、星宿和食相等进行比对研究,结合特定时期古星象、古籍史料,认为玉龟是我国史前星象图;从数、形和设定的方位角度进行综合研究,指出玉龟是我国古代河图洛书的母本、是《易经》产生的重要渊源。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凌家滩遗址第五次发掘新发现的大型猪型石雕为题,着重谈了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考察猪雕的埋藏位置,在与玉器制造业同样发达的其他遗址对比后发现,目前为止墓上放置石雕的方式是凌家滩遗址所独有;其次对放置"玉猪"的动因作出分析,认为与当时的自然崇拜有关;最后将史前猪的雕塑做了归纳,认为以野猪为原型的石雕在史前被人们赋予了比陶塑作品更深远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濮阳西水坡出土的"龙虎蚌壳图"被确定为一个古老的星图或天文图,在诸多历史文献中可以得到直接或间接的证明,最直接也是最早的证明即《礼记·曲礼》中记载的以天文或星图为参照布列的"左青龙而右白虎"这一"旗阵"形态。濮阳西水坡"龙虎蚌壳图"的出土,证明了《礼记·曲礼》中记载  相似文献   

9.
通过河南濮阳一座6500年前具有天文意义的奇特古墓,与凌家滩出土的玉版在形制上相同得出玉版所载信息,结合《五行大义》所述内容与玉版比较,得出洛书九宫数,并通过古代的星次和分野得到后天八卦图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韦岗遗址出土陶器的质地、纹饰、制胎工艺、器形及生产流程等方面的分析,初步了解了凌家滩文化制陶工艺及生产流程,发现其与玉石工艺相比,较为逊色,但地域特色仍较鲜明,是凌家滩文化特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与时代背景密切相关,受周边文化错综复杂的影响,特别是崧泽文化的影响较为强烈,表现出一定的崧泽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
巢湖市出土文物文化内涵异常丰富,其中新石器时期凌家滩玉鸟和汉代青铜朱雀等,反映了江淮地区史前时期至秦汉的鸟图腾文化的嬗变。玉鸟是原始宗教的图腾,其诡异的造型,显现出先民的某些信仰观念,与上古商族的鸟图腾信仰存在明晰的文化亲缘关系。它是诗经中生商的玄鸟和卜辞中帝使凤的祖型。从中可知古巢得名与凤鸟崇拜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凌家滩出土的玉人独特造型中包含丰富而重要的文化信息,从中可解读出其生前王巫合一的显赫地位:冠冕、腰带等装束表明其为政治上的王者;肢体语言和表情说明其为原始宗教中祈天祭神的大巫.玉人背后的隧孔可证其死后成为被祭拜的祖宗偶像.玉人以其直观、真实的形象,展示5000年前先民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之一斑,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3.
凌家滩文化的主体源于东夷部族的大汶口文化,凌家滩文化中的太阳崇拜、鸟崇拜是东夷文化中最为突出和根深蒂固的文化现象;凌家滩人的龟灵崇拜是对大汶口文化中龟灵崇拜的继承与发展;凌家滩遗址中某些器物直接脱胎于大汶口文化。凌家滩文化在形成过程中,以大汶口文化为主体,吸纳皖中地区古老的土著文化,同时融合了周边的史前文化,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类型。从凌家滩文化来看,至迟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东夷族群便已较大规模地迁徙,其中南移至凌家滩的一支成为皖中地区东夷的主要族群。  相似文献   

14.
东汉许慎编著的《说文解字》是汉字学史上一部伟大的奠基性著作。书中收集的玉部字量大、排位靠前,反映了当时玉文化的繁荣。本文提出研究《说文·玉部》字,不仅要从传世文献入手,更要注重结合出土文献,主要是出土玉器和出土古文字进行综合研究,以达到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相互补充印证的作用,从而达到弥补和修正《说文·玉部》字未收、错收的字形、字义及其他不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的一些旧神话小说里,帝王称为紫微星.紫微星下凡时,总有28位天兵天将跟随其后,这些天兵天将就是二十八宿. 二十八宿也称"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宫",《史记》:"舍者,日、月所舍."意思是说二十八宿是供太阳和月亮出行休息用的"宿舍"或"行宫".星宿大约产生在3000年前,《史记·天官书》中详细地记载了我国古代的二十八宿:东方苍龙七宿是角、亢、氐、房、心、尾、箕,南方朱雀七宿是井、鬼、柳、星、张、翼、轸,西方白虎七宿是奎、娄、胃、昴、毕、觜、参,北方玄武七宿是斗、牛、女、虚、危、室、壁.  相似文献   

16.
看星图与看地图不一样。看地图是俯视,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看星图则是仰视,要按星图上所示方向,将星图举起来向上看。星图是将空间的星座投影在平面上,虽然模样一致,但二者之间的比例却相差  相似文献   

17.
式盘又称栻,是由天盘、地盘合二为一组合的占测日时吉凶的器具。各地出土的式盘有文字、构图的差异,而天盘的北斗七星图、十二月将(神)和地盘的八干、十二支、二十八宿、四门是其核心。2013年敦煌祁家湾墓葬出土一套保存基本完好的漆木式盘,与已知式盘比校,试图考察式盘的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18.
《科学课》1986,(4)
星图的方向和在地图的方向 按星图来找天空中的星星,当你把一张星图平放在桌子上时,不管你怎样转换图的方向,总不能和星空的实际方向一致。这是因为地球在我们的脚下,我们是从“上”向“下”看地球的。星空在我们的头顶上面,我们是从“下”向“上”看星空的,星图和地图标的方向恰恰相反。所以按星图认星星时,不应把星图平放在桌子上,而应该举在头顶上,这样星图所指的方向与星空的实际方向就一致了。  相似文献   

19.
我国早在原始社会后期,就出现了玉、石、牙雕艺术.如浙江余姚河姆渡、山东泰安大汶口出土的雕刻品,距今都已有五、六千年.进入商代,玉、石雕刻已成为城市手工业的独立部门.如河南安阳"妇好"墓就出土了六百余种商代玉、石器和三件高达三、四十厘米的象牙雕刻器,集中地反映了商代的雕刻工艺水平.从战国到秦汉,由于政治上的大变革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造型艺术也发生了变化.至汉代的雕刻空前发达,在石刻中,有圆雕、浮雕和线雕等多种技法;在造型和线的运用上,由朴质雄劲变为优美细致.内容除表现现实生活、神话故事外,还有丰富多彩的装饰图案;在立体雕刻方面,例如陕西省兴平县西汉霍去病墓前大型立体石雕人像、动物像等,是现存我国圆雕石刻中最完整,并且自成一组的石雕艺术遗产.这些不同形态的作品,是根据石料的原形,以圆雕为主,间以线雕勾勒,雄健有力,质朴浑厚,以高度概括的艺术手法,表现了西汉全盛时期的雄伟气魄.这是我国古代雕刻工匠们以卓越的艺术才能,创造出的一批现实主义美术作品.  相似文献   

20.
学习研究天文,离不开星图,正如学习研究地理,离不开地图。将恒星在天球上的视位置投影到平面上绘成的图就是星图。星图是进行天文观测的基本工具之一。我国天文学的历史源远流长,可惜保存下来的星图数量并不多。20世纪以来,我国在考古方面屡有重大发现,一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星图的发现,见证了我国古代科技的灿烂和发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