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专业学位是指针对特定职业领域的需要而设置的学位类型.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必须明确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科学选择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内容;采用灵活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方法和手段;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评价体系;加强师资和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
分析和总结了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科学发展与改革应该遵循的三大基本导向:正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本质内涵,坚守职业性的灵魂导向;建立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实践性为教育教学理念;认清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定位与特征,坚持学术性与职业性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研究生培养单位为视角,梳理了职业资格认证与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衔接现状,力争从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全过程,探索对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各环节中影响的"职业性"因素,以期提升硕士专业学位研究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4.
分析学前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现状,正视其存在的问题,对于探索全日制学前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具有现实意义;明确专业学位教育的特性,是构建全日制学前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逻辑起点;创新学前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要科学定位培养目标;合理构建课程结构,体现课程应用性;重视实践教学,加强实践能力养成;加强"双导师"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人才培养质量的考核评估机制,这是提高全日制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学位性质模糊不清,导致社会认可度不高;差异化的招生、收费与证书制度,导致生源吸引力不强;教育资源匮乏与培养管理粗放,导致人才培养"专业性"弱化等问题。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专业性危机"产生的根源与性质,需要厘清专业学位的内涵,凸显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实践性与职业性;建立开放协同的人才培养机制,多元聚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基础性资源;加快制度创新与制度供给,增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的独立性与特色。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我国药学专业学位与药学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差异情况,对全国68家培养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药学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差异较不明显,本质差异小于表观差异。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进一步理解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本质,精准定位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具体的质量标准并逐步开展认证工作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7.
关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特色化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迅速发展,基本形成了完整的人才培养学科体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应突出职业素养培育、强化全程职业教育、重视多元主体办学、追求学生对口择业,办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特色。然而,目前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着政府"一刀切"推进、社会认同度不高、高校认识与准备不足、导师主动性不强、人才培养体系设计不完善等诸多问题,无法彰显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特色。加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特色化培养,必须政府、高校、社会、导师等共同努力,允许高校差异化发展,构建多元主体合作共赢机制,构建"两段式、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8.
厘清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科学定义,分析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此,在评价体系中引入AHP法,构建政府、高校、社会、受教育者四方面的评价体系,为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思路,达到提高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我国研究生教育体系中一项重要工作。为使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学位授予管理等更科学、规范,培养的人才更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通过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0.
宋伟伟  李阿利 《教育教学论坛》2012,(Z3):145-146,160
为更好地促进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应积极探索和构建符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本文分析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构建的价值取向,提出"三位一体"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研究和分析了民族地区在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指出了民族地区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路径,即要科学定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目标,把握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规律,凝练品牌和特色,提高质量,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推动和促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全面发展,为民族地区培养更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周昶  陈思思 《科教导刊》2020,(2):19-20,24
2016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对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进行了改革。为应对由"单证"转为"双证"的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新形势,各培养单位应从积极组织拓展生源、制定科学的培养模式、加强学位论文质量监控、细化学生管理工作等几方面着手,应对新政下出现的各类问题,确保在新形势下平稳过渡,稳中有升的发展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正处于探索阶段,并已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目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现状来看,主要存在重视理论知识传授,忽视实践能力培养,教材体系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学位论文缺乏应用价值等问题。因此,吸引优秀本科毕业生报考专业学位研究生,构建知识结构合理的网络化教材体系,制定科学的专业学位论文评价体系,提高导师的专业化水平等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离不开导师的教育和指导,但国内导师制目前仍未完善,存在许多弊端。导师制最初针对学术学位研究生采用的是一对一的"单导师"形式,在专业学位诞生以来逐渐出现与之相适应的"双导师",甚至"导师组"的形式。此种情况下,作为与社会需求紧密对接的高等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原有的导师配置已难以满足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因此,在新形势发展下,探讨适应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导师配置问题意义重大,应提出实行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多元配置的具体策略,旨在为社会需求提供更适宜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并重的研究生教育发展格局已基本形成,然而专业学位规模扩张的背后其教育质量并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在于分等观指导下的培养模式存在路径依赖现象,具体表现为定位"同化"、内容"软化"、过程"异化"、评价"矮化"以及条件"弱化"五个方面.以分类观引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转向是解决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同质化发展的主要方式,基于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观的理论透视,形成了专业学位内外部分类培养的理论分析框架.未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一方面要关注外部分类,即在贯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过程中实现与学术型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分类培养;另一方面要关注内部分类,即不同类别的专业学位需要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分类选择合适的人才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为我国专业学位设置二十余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急剧膨胀与配套条件不足、办学思路落实的滞后性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由此造成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其"职业性"要求之间的落差。指出坚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职业性",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学位论文等方面的改革,既需要培养单位的内部改革,也需要主管部门进行宏观调整。  相似文献   

17.
导师在研究生教育中负有主体责任。本文介绍了地方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推进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发挥导师的作用。实施导师建设的"四大工程":适应需要,科学遴选;优化结构,注重实践;重视培训,强化指导;注重激励,提高水平。本文以建立科学的导师队伍、加强业务培训、建设双导师队伍、健全激励机制为抓手,引导导师建立适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特点的指导方式。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10月12~13日,首届全国教育博士论坛在重庆举行。论坛由全国教育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西南大学承办。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长孙也刚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发展"为题,阐述了我国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原则和重要举  相似文献   

19.
分析归纳了江苏省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现状与特点,提出了构建省级专业学位质量保障体系应处理好的"四个关系"和应关注的"四个重点",形成省级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蓬勃开展,如何培养能够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已成为国内研究生教育界的研究热点。分析双导师制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的作用,并在双导师制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2112"培养模式,以期探索出一条与当今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求相适应的培养路径,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