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根据分布式认知理论,通过个体对内和对外两种交互维度,解析在网络学习空间环境下分布式认知建构的过程,对解决认知的实际问题是有意义的.其交互过程是以网络学习空间平台为载体的协同学习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其他个体的知识建构方式和问题解决模式,使自己拥有更多的解决方法和策略,增加个体的分布式认知,以形成适应自我的自主学习方式,促使自身成为终身学习者.  相似文献   

2.
移动学习时代的学习观:基于分布式认知论的视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学习观是对学习活动本质属性的看法,它决定着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选用,并最终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全面认识移动学习(m-Learning)时代学习的本质,认清学习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树立适应移动学习时代要求的学习观和知识论,是关乎移动学习成效的根本问题.本文认为分布式认知理论最适合作为移动学习的理论基础,并试图从分布式认知论的视角出发揭示移动学习时代的学习观:智力、认知不是个体思维的专有属性,认知是分布存在的,具有非正式性、社会性、情境性、非线性、微型性的特征,移动学习时代的学习不只是一个知识传递或个体知识建构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对话、认知网络联接与共享的过程,学习者从不同的学习或实践共,同体中可以得到高级认知能力的训练,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个体主动的建构;学习过程是人的认知思维活动的主动建构的过程,是人们通过原有的知识经验与外界环境进行交互活动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文章将主要探讨在商务英语教学实践中,对建构主义理论综合运用的经验体会.  相似文献   

4.
自我解释策略在网络学习环境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习过程是通过社会交互、工具使用和反思等进行的知识建构过程.学生在网络学习中,能否高度参与到建构知识的活动中去,对于学生的知识建构和问题解决至关重要.自我解释能够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在网络课程中设计自我解释的支持工具,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建构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知识整合.  相似文献   

5.
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目前已成为课堂教学与互联网环境下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具有交互方便、灵活多样、面广效高等特点.依据结构化学的课程特点,结合协作学习相关理论,对建构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是协作学习的一种具体学习方式,这种方式对于促进学生开展各种高级认知活动和提高学生解决与处理问题的能力具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分布式虚拟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布式虚拟学习环境是一个广泛意义上的基于分布式虚拟环境的学习平台,主要包括在线课堂、学习资源、交流协作空间和交互工具,为开展在线教学、个性化学习和协作学习提供技术支持。其所特有的沉浸感能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各种感官,给学习者以充分的体验和想象空间。本文分析了分布式虚拟环境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讨论了分布式认知理论对分布式虚拟学习环境系统建构的指导作用,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系统体系架构方案。着重对系统设计过程中的功能实现、场景总体规划、虚拟教室和多人在线交互等关键模块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给出了具体应用的实现效果。  相似文献   

7.
从个体认知到分布式认知的转变,是人类适应信息社会复杂性的重要思维特征。分布式认知是一个看待认知现象的系统化视角,"分布"不是认知结构的增强,而是认知功能的中介。分布式认知可以作为学习领域、人机交互设计、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人机协同工作设计的理论基础。认知分布现象是客观的,对分布式认知的背景、分布内涵、个体与人工制品的地位、交互等内容的系统化梳理,有助于把握分布式认知的研究脉络与趋向。目前,对分布式认知在时间、空间、群体、人工制品中的分布形态研究较多,已有成熟的研究案例出现。但是,对于分布式认知的心理结构模型、认知分布的过程性特征、认知任务的分布式表征方式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8.
《现代教育技术》2016,(11):54-59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促进了教育范式的本质变革,解决了传统课堂存在的诸多问题。然而在泛在学习环境中,翻转课堂缺乏对学习连接和网络建构过程的关注。如何借助适合泛在学习环境的新型学习资源组织方式,来促进知识的内化和迁移运用、实现学习者群体智慧的共享和个体知识经验的进化,成为了文章研究的主要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文章基于学习元的社会认知网络,在中学学科中开展了个体、群体及双重认知网络所建构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并将可进化的物化资源与人力资源结合在一起,实现了人与知识的深度互动,体现了学习者知识获取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9.
智能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对学习和认知的革新,学习的关键除了要构建知识并促进学习者的认知行为,在此过程中建立一个能够联通各个知识节点的社会知识网络也变得日益重要.不同于以往知识建构所秉持的行为交互层次、个体知识内化与外化水平以及社区整体知识增长的角度,研究从后现代知识观和联通主义学习观的视角出发,设计了以知识网络和社会网络为双核驱动的连接式知识建构模型.该模型强调知识建构过程中知识具有的情境性、进化性和社会性等特点,以社会知识网络为建构载体,关注知识建构活动中建立的知识与知识、人与知识、人与人之间的可视化连接.随后,基于学习元知识社区对模型的应用进行了探索,以期为知识建构领域的研究者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认知负荷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存在于任何学习过程中。问题解决学习方式作为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直接途径,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网络环境下的问题解决学习是当前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而网络学习环境同时包含能够减轻认知负荷的积极因素和加重认知负荷的消极因素。与其他学习方式相比较,问题解决学习中学生的认知负荷较重。文章从避免无关信息加工、激发学习动机、记忆活动转移、一般认知活动转移、元认知活动转移和降低问题元素的交互程度六个方面构建减轻网络环境下PBL中认知负荷的策略体系。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学习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学习方式。以实现网络个性化学习为目标的自适应学习系统成为提高网络学习质量的重要研究课题。然而目前大多数自适应学习系统仅具有单向适应能力,即实现了系统根据用户特性适应性向学习者呈现学习资源、过程和策略的功能。尽管这种功能有助于解决学习者认知超载和网络迷航问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习效率,但学习者在此系统中是一种被动学习,不利于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也不利于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建构,还容易使学习者产生惰性。因此,应该充分考虑学习者和系统之间的主客体关系,在自适应学习系统中建立双向适应交互,即用户主动选择资源的适应性交互和系统主动推送资源的自适应交互。双向适应交互最为关键的是用户模型,而认知风格是用户模型中影响学习者个体差异的一个重要元素。从学习效率和使用感受两个层面实证评价双向适应交互性,以及认知风格对其的影响发现:采用自适应学习方式,学习者具有更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取得更好的学习绩效;但认知风格会影响到自适应学习和适应性学习的绩效。  相似文献   

12.
网络学习方式的发展突破了传统学习模式的限制,交互式学习就是伴随着网络技术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学习模式,包含了人机交互、师生交互和生生交互。基于网络的交互式学习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理念,知识是经由交互过程而逐步发展的,学习中心也从偏重个人知识建构转为由群体协商共同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但是网络互动式学习效果的不确定性也使得我们对其应保持谨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移动学习是个体利用移动终端和网络,通过实时交互,定制化获取知识和信息,实现自主知识建构的一种社会活动.本文以资产专用性程度为横轴,以互动程度为纵轴,将学习方式分为四个象限,分析了课本学习、广播电视学习、互联网学习、传统课堂学习等不同学习方式的优势与不足.指出狭义的移动学习可借鉴课堂学习的特点,通过调整收费模式、设计专用的移动学习终端、加强反馈和考核、与其他学习方法相结合等方式提高其资产专用性,以改进学习效率并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4.
凌锋 《科学教育》2007,13(5):37-38
网络环境下地理研究性学习是指以网络为媒介,依据网络的资源共享、交互学习、超文本链接等特征,在教师或专家指导下,从学生生活、社会与自然界中选择和确定相应的地理课题,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类似科学研究,并自主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综合性活动。1在网络环境下地理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建构主义认为,认知是一种以主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个体通过积极主动地心理构建获取知识。科学选题就非常关键,不能因为网络资源丰富而随意选题,应把握五大原则:因地制宜———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选题;因势制宜…  相似文献   

15.
e-Learning新解:网络教学范式的转换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当代学习理论正在发生有意义的变化,学习越来越多的被认为是建构认知、分布式认知和情境认知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越来越关注知识协同建构的社会本质,知识协同建构受共同体的影响。Web2.0技术在e-Learning中的应用更加关注学习过程的参与性,强调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学习活动来促进知识内容的内化,通过学习活动的序列化,来支持多种实践导向的教学模式。而普适计算技术的发展,使得学习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按需适应成为可能。在学习理论发展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双重推动下,网络教学正实现从接受认知范式到建构认知范式再到分布式情境认知范式的转换,这反映了e—Learning从技术向教育回归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16.
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协作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协作学习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一种学习策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极大地推动了协作学习的发展。与传统的协作学习相比 ,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具有交互方便、灵活多样、面广效高等特点。基于问题的协作学习是协作学习的一种具体学习方式 ,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 ,通过让学习者合作来共同解决问题 ,这种学习方式对于促进学生开展各种高级认知活动和提高学生解决与处理问题的能力具有明显的作用。文章依据协作学习的相关理论 ,对建构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协作学习模式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并给出了一个具体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7.
当代学习理论正在发生有意义的变化,学习越来越多的被认为是建构认知、分布式认知和情境认知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越来越关注知识协同建构的社会本质,知识协同建构受共同体的影响。Web2.0技术在e-Learning中的应用更加关注学习过程的参与性,强调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学习活动来促进知识内容的内化,通过学习活动的序列化,来支持多种实践导向的教学模式。而普适计算技术的发展,使得学习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按需适应成为可能。在学习理论发展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双重推动下,网络教学正实现从接受认知范式到建构认知范式再到分布式情境认知范式的转换,这反映了e—Learning从技术向教育回归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18.
分布式认知视角下的智能授导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布式认知理论为认知交互和知识共享提供了一个综合模型。将分布式认知理论和分布式虚拟现实技术引入智能授导系统中,对创设逼真的认知情境、实现资源共享、促进个性化学习、提高教育效率等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探讨了分布式认知学习理论及其对系统设计的指导作用,提出了一种基于Agent技术和分布式虚拟环境的智能授导系统建构方法,重点研究了系统的体系结构、学习服务功能以及用户化身在虚拟环境中的交互模式,给出了利用Virtools技术实现系统的环境设计、网络通信和多用户交互行为的开发方法。  相似文献   

19.
信息网络环境为学习者提供着多种学习工具、学习方式以及学习环境,使得学习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按需适应成为可能.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以一种非良构知识的组织方式呈现,使学习从接受认知范式向建构认知范式、分布式情境认知范式转换.为此,学习者内部认知结构的扩大、改组和重构需要采用复杂学习模式,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灵活应用.该文以认知弹性理论为指导,首先对复杂学习的概念和信息网络环境具有的复杂学习特征进行分析,设计了信息网络环境复杂学习理论模型.其次,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设计了网络维护知识复杂学习活动案例并结合统计学方法做数据收集和效果分析,对提出的理论模型进行实证.结果表明,采用该设计模型进行的复杂学习活动具有一定有效性,能够促进非良构知识资源的积极构建,并获得高级技能和认知策略.最后,对需要完善和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作了总结和讨论,力图为信息网络环境的复杂学习活动设计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20.
混合教学作为在线学习的常态化路径,在自主学习阶段面临学习者认知投入不足的困扰。概念图能够通过帮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从学习材料中提取新信息并与已有知识建立连接以促进认知投入。因此,围绕概念图工具在混合教学自主学习阶段的应用问题,本研究基于ICAP (Interactive,Constructive, Active, and Passive)学习方式分类学理论、有意义学习理论和活动理论双驱动认知投入干预策略,设计了指向交互建构的学习活动流程和促进有意义交互的学习策略。学习活动流程设计引导学习者在自主学习阶段从参与被动学习活动向参与交互学习活动发展;学习策略设计为学习者参与建构类和交互类学习活动过程提供可操作性的认知策略,确保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意义交互的发生。同时,通过准实验研究验证基于干预策略的混合教学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干预策略的混合教学对于学习者知识水平以及以元认知意识和沟通能力为代表的高阶思维能力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