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亲子关系是个体发展过程中接触最早、影响时间最长的一种关系,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一直以来,人们常常会忽视父亲在亲子关系中的作用。实际上,亲子关系中的父亲因素与母亲因素一样是不容小觑的一环。父亲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孩子与父亲建立的依恋类型等对儿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这些影响是母亲无法替代的。  相似文献   

2.
论父亲在亲子关系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亲子关系是家庭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关系。在我国传统观念“男主外,女住内”的思想和现代社会激烈竞争影响下,很多父亲“淡出”家庭教育,认为母亲是孩子的主要抚养者,在亲子关系中起着主要的作用。实际上父亲在亲子关系中同样起重要的作用,对弦子的性别角色发展和社会性发展有着比母亲更为重要的影响作用,而且是母亲所不能替代的。  相似文献   

3.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前提.家长不同的教养方式直接影响亲子关系,教养方式有四种类型:权威型、专断型、忽视型、放纵型.本文中的小蓉正是因为父母不当的教养方式,如母亲属于忽视型教养方式,父亲属于放纵型教养方式,导致亲子关系不和谐,产生种种问题.要解决孩子问题,可从改善亲子关系着手,本文展现的是一例帮助父母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育方式,以增进亲子关系的心理辅导个案.  相似文献   

4.
由于父亲、母亲参与孩子游戏的类型不同,父亲、母亲提供给孩子的情绪情感体验不同,父亲、母亲与孩子建立的亲子关系不同,父亲、母亲对孩子的影响大小不同,在研究中发现父、母亲参与亲子游戏可以促进儿童的自我发现,可以提高孩子玩游戏的兴趣,促进他们良好情感情绪体验,为提升孩子的幸福感,在现实生活中父、母亲应该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孩子的养育,多与孩子接触,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唐代士族的亲子关系基本遵循了慈与孝的传统伦理道德.母亲承担着教育子女的主要职责,父亲则对儿子的仕途起着重要影响.继母与别子女之间也以慈孝为准则.子女的孝亲之道主要表现在事生、送死以礼,但也存在愚孝、不孝等特殊现象.女儿出嫁后一般都和娘家保持着较密切的关系.对士族家庭亲子关系的探究可以使我们进一步透析当时社会生活的基本现象.  相似文献   

6.
<正>一、儿童青少年亲子关系动态发展的五个阶段1.0~6岁主要表现为"依恋—分离"的矛盾。亲子关系,特别是母子关系,在婴幼儿时期决定了个体人格发展的早期基础。0~3岁的儿童与母亲的关系必定内化为人生体验,进而影响其一生的人际表现。母子关系是儿童一生所有关系的原型",这一关系非常强烈,并且包含了儿童与世界的许多互动",它"决定了儿童对外在  相似文献   

7.
在心理学中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交往关系 ,具体包括父亲与子女之间的交往 ,母亲与子女之间的交往。它是人生中形成的第一种人际关系 ,也是家庭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关系。亲子关系具有不可替代性、持久性、不可选择性、不平等性、变化性等特点。正是因为它具有上述特征 ,亲子关系已愈来愈受到各国发展心理学家、幼儿教育学家和家庭教育学家的关注。其重要性就在于它影响儿童的人格形成与发展 ,甚至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最早用动物代替人类进行的关于亲子联结 (parent-youngbonds)的实验研究是从哈洛 (H .F .Ha…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250名中学生进行“应对方式类型”及与“亲子关系”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积极解决、积极求助、积极宣泄的应对方式与来自父亲(母亲)的精神支持有正相关,与来自父亲(母亲)的人生观、思维的影响有正相关,与来自父亲(母亲)的感谢、爱情有正相关,其中消极宣泄是负相关;积极解决、积极求助、接纳、包容诉说、转移、日记法的应对方式与脱离父亲(母亲)的精神独立有正相关;忍耐、消极宣泄的应对方式与来自父亲(母亲)的精神压抑有正相关;幻想的应对方式与作为人生楷模的父亲(母亲)是负相关。在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要重视家庭的作用,让家长高度的重视自己言传身教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了了解云南省青少年亲子关系亲合的现状及特征,使用亲子亲合问卷及自拟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对云南省昆明市和丽江市共720名小学生和720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云南省青少年与父母的亲子亲合度存在年级、性别、民族、家中排行间的差异;父亲亲合度和母亲亲合度存在显著差异。此外,云南省青少年与父母亲子关系的亲合度良好,亲子关系是积极的,和母亲更为亲合;存在年级特征、性别特征、民族特征及家中排行特征。  相似文献   

10.
由于许多方面的原因,致使母亲和孩子之间的接触时间减少,亲热爱抚不够,孩子就会失去对母亲的依恋感,出现了情感障碍,对母录疏远和冷淡,影响了亲子关系的正常发展。亲子关系,特别是母子关系,对幼儿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心理学家通过对恒河猴的实验证明,母爱是一种建立在性本能基础上的后天习得的情感。而“母爱剥夺”则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发展。约翰·布尔巴曾做过“分离焦虑”的研究,让15—30个月的婴儿离开母录,经历了反抗和失望阶段后,幼儿似乎恢复了正常生活,但变得态度冷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