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正>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规律是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这一概念在教学中由于受课时和学生哲学知识少的原因影响,学生往往不能准确认识、把握规律,更不能很好地利用规律,从而成为一个教学难点。如何学好规律,让学生准确认识把握这一概念呢?我认为老师要让学生达到四明确。一、让学生明确规律的内涵规律是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这里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规律是一种联系,但不是所有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教育原本复杂,但传统的教育规律探寻尽力将复杂的教育现象简单化、简约化,在根本上回避、忽视和漠视了教育之原本复杂性。复杂性思维的崛起要求教育规律研究的理性回归。教育规律是非线性规律。教育中不存在严格的线性关系,教育具有因果非等当性,教育规律是一种混沌序,是有序与无序、必然与偶然、确定与随机交混生成的统一体。教育规律不是绝对必然和确定不移的规律,而是在无数的偶然性与一定的弹性必然性的复杂的非线性交混中体现出来的规律,它是一种演化过程规律,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联系和趋势。教育规律应从自然逻辑、历史趋势、普遍人性和道德理性四个维度去探寻和检视。我们应从把握初始条件、重视偶然性、重视关系网络、创造多样性、造就对话涨落等方面去顺应、掌握和运用这种教育规律。  相似文献   

3.
<正>学校的健康良性发展,依赖于适切、有序、有效的管理,科学的管理将激发教师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人民满意的教育。科学的管理,在于实事求是,在于遵循教育规律组织教育教学。要遵循教育规律,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教育规律?哲学观点解释为"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外部诸因素之间内在、本质、必然的联系",这似乎是一个没有回答的回答,我们无法具体把握和操作。从哲学视觉来看,教育规律是人类教育活动中的客观实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规律属于联系的范畴,规律是事物发展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因果联系是一种必然联系,因而它不仅仅是范畴,也是规律。但是,现行的辩证唯物主义教科书对原因和结果是这样定义的: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就是原因,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5.
教育与哲学关系甚密,运用哲学理论和思维方式对高等教育职能演进中涌现的诸多既相互联系又存在区别、对立统一的价值取向问题进行剖析,有助于进一步把握教育内在的发展规律,促进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大学教育的文化功能在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其中哲学教育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贯穿在哲学教育的两大部分——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之中。哲学教育是人文教育,根本目的在于培养自由而又全面发展的人。我们不仅要能够培养哲学人才,而且要能够以哲学培养人才。发展哲学教育必须遵循哲学教育的规律,提高哲学教育质量。哲学教育是培养理论思维的最重要的方式。在中华民族复兴走向世界前列之际,高度重视和发展现代哲学教育即理论思维教育,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7.
加强对教学哲学的研究──兼论教学论的一个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对教学哲学的研究──兼论教学论的一个发展方向刘继武山东师大教学实践与哲学是密切联系着的,教学理论与哲学也是不可分割的。尽管它们之间的联系是复杂的,发展历程是漫长的,时至今日,教学哲学从哲学,或者说从教学论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是事实。...  相似文献   

8.
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哲学,教育哲学的研究立场、路径与所持的实践观有紧密的联系。从教育哲学的历史来看,规范教育哲学和分析教育哲学都把教育实践当做人类认识理性规范下的教育行动。这种规范化立场在当前造成了传统教育哲学研究与复杂的日常教育实践的疏离。新兴的教育哲学开始承认实践的自在性,开始真正关注自在的实践世界。建立在自在实践观之上的教育哲学是一种实现实践转向的教育哲学,可以称为实践教育哲学。实践教育哲学在发展中应坚持理性秩序与实践复杂性的持续互动,建构包容复杂性的整体性理论;坚持对合理化封闭取向的批判和追求合理性的开放态度;坚持把实践世界作为研究对象,以解释和建议作为研究取向。  相似文献   

9.
迄今为止,“实事求是”辩证逻辑内容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的本质关系,客观上要求从辩证逻辑方面对该哲学内容加以全面、深入地探究。辩证逻辑意义上的“实事求是”哲学思想具有全新的内涵:“实事”是与客观事物相联系并受其决定、派生的意识形式,即概念;“求”是在概念的发展中对其进行批判、继承、扬弃,探索概念、思维发展过程中的内在的稳定联系;“是”是概念、思维的内部联系,即概念、思维的规律性;“实事求是”既是概念发展规律,又是思维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0.
所谓教育规律 ,就是教育内部的诸因素之间 ,教育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 ,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因此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规律 ,教育与人的发展规律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规律是我们研究素质教育理论和实施素质教育实践的理论基础。也是教育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教育的历史发展规律决定我们今天实施的教育必须是素质教育  教育自产生之日起 ,就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在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中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同 ,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不同 ,教育也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 ,形成各种历史形态。在原始…  相似文献   

11.
基础主义和拟经验主义是数学哲学的两个主要派别,通过对其哲学立场的分析提出这两种哲学观的对立表现在数学教育中就是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的对立,从一个侧面表明数学哲学对实际数学活动的影响.这对我们有重要的启示,即不论是对数学教育研究还是数学课程改革来说都应该加强对数学哲学观的研究,从而使得数学教育的发展避免盲目性,增加哲学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哲学的"和而不同"的思想对于化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社会、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对于保存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社会、不同文明的特色具有建设性意义。从人类社会意识、人类文化发展的规律来看,儒家大同世界的思想虽然已过去两千多年了,但其先进的思想光辉至今仍然明亮闪烁。  相似文献   

13.
在学习型社会的背景下,追寻一个合乎社会与人类发展的高等教育院校分类的视角有着应然的现实意义。教育哲学是一门探寻教育价值的学科,通过教育哲学的角度来思考高校的分类,能深刻地揭示此角度是否符合教育的本真,是否符合人类发展的根本意义。本文从教育哲学理论的角度来分析高等教育院校分类现状,并提出了当今高等教育院校分类的走向。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逻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一个哲学范畴,政治经济学范围,更是一个教育范畴,马克思以揭示社会交换关系发民擅中心线索,指出全面发展的人是“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本质。”人的全面发展受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影响,它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特点,只有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因此“教育应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各类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这是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关心他人”看起来是较为陈旧的德育内容,然而我们今天所说的“学会关心”具有更为深刻的涵义。关心是一种美德,同时更意味着一种关系。在儿童的道德教育中,通过关心关系的建立,培养儿童各方面的品质,从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是当前德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关心他人”看起来是较为陈旧的德育内容,然而我们今天所说的“学会关心”具有更为深刻的涵义。关心是一种美德,同时更意味着一种关系。在儿童的道德教育中,通过关心关系的建立,培养儿童各方面的品质,从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是当前德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宏观编辑学》的创新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创新课程设计方面,应突出建构批判性思维的教学理念,以及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的辩证思维能力;在内容上应与本科生课程注重操作层面的教学内容有所区别,突出宏观性和批判性;在授课方法上,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采取自主性学习的习明纳、主题演讲等教学方法,同时避免片面“以学生为中心”的倾向,贯彻“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新型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8.
随着政治与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受到深度撞击。教育观念需要更新,教育体制需要改革,教育内容需要变革,教育的生态规律应得到充分认识。应用教育生态学的观点来研究高职师资队伍建设与外部生态环境及教育内部之间的相互联系,把握教育生态平衡的规律,从本质上揭示和解决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推进职业教育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哲学于 2 0世纪 2 0年代末 30年代初开始在中国传播 ,经历了起伏发展过程。近 2 0年间科学技术哲学教育得到长足发展 ,主要特征是 :科技哲学教育建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建立并完善起来 ;科技哲学教育内容从浅到深、从传统到前沿 ,形成了一个既相对稳定又开放发展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20.
蔡玲 《宜宾学院学报》2012,12(7):109-113
通识教育的内涵特征以及大学英语自身的课程性质及培养功能,决定了大学英语教学应融入通识教育理念.高校应从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及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