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书六七年,脑海里慢慢知道了“好”孩子、“坏”孩子的概念;听过了许多课、交往了不少人,也慢慢地知道了什么是所谓的“好”孩子班、“坏”孩子班。细一思忖,竟也生出无限感概。所谓的“好”孩子,无非就是听老师、父母的话,上课守纪律、不搞小动作、足额完成任务,像个小大人似的“稳重”、“成熟”。而“坏”孩子的“坏”就多了,不守纪律、爱出风头、作业不认真,专找老师的“茬”、不尊重老师的权威……而“好”孩子聚集的班就有点让人骇怕了,可称其为“机械化部队”,整齐划一。举手、放手整齐,坐姿一条线,回答必是双手倒背,…  相似文献   

2.
面对正在读小学的孩子,你能对他谈的最多的话题是什么,肯定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可是你是否知道,学习又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呢,学习成绩的好与坏,真的就能完全左右孩子的成长和成熟吗?不见得。那日,我到儿子所在的学校去接他放学,原本是想给儿子一个惊喜。他已经自己上...  相似文献   

3.
孙抱弘 《家庭教育》2005,(11A):11-11
成长中的青少年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这是社会的共识,但是,如果认为成长中的孩子只能把全部精力放在知识学习上,那就有些片面了。现在有些家长还认,学习只是为了拿好分数、过考试关、进好学校,这种认识就更片面了。正是在后面两种片面认识的误导下,当有些孩子对家里的一些事情表示兴趣时、对家务劳动表示热情时,往往被家长兜头一盆冷水,一声“小孩子家,管什么闲事,快做你的作业去”,从而关闭了这些孩子参与家庭事务之门。  相似文献   

4.
主持人语     
有人说:“爱读书的孩子不容易学坏。”有人说:“学琴的孩子不容易学坏。”有人说:“会下棋的孩子不容易学坏。”类似的说法可能还有很多种,实际上,这些说法传达的是相同的信息:有正当、良好爱好的孩子不容易学坏。爱好是孩子的自然选择,爱好会开阔孩子的视野,培养孩子积极的人生态度。我国某著名高校曾录取过一个“神童”大学生。这个孩子学习成绩非常好,小学、中学接连跳级,15岁被这所高等学校录取。但一年之后,这个孩子被学校除名了。原来,这个学生小学、中学阶段,只被家里逼着学习,没有任何爱好。上大学后,家里认为孩子上了大学自然就会…  相似文献   

5.
父母总以为把孩子送进学校,孩子的教育问题就可以完全由学校负责。这些父母没想到,如果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没有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这个孩子就很可能成为学校的“差生”“问题儿童”。如果孩子已经成为“差生”,已经成为“问题儿童”,如果孩子在家庭里养成了坏性格和坏习惯,那么,无论学校的教师和校长多么努力,这个孩子将很难适应学校生活。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碰到一些家长咨询关于孩子学习的问题,希望能为孩子找到一条提高学习成绩的捷径,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为了提高学习成绩,我认为首先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带来好的学习结果,在许多时候,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大多是一些坏的习惯在作怪。  相似文献   

7.
我认为分数可以成为学生的隐私。首先,作为一名小学生,他们每个人都应该无忧无虑,在愉快的环境中完成学业。在这个阶段,孩子心灵上最大的恐惧莫过于分数。每次考试后,孩子担心的就是自己的分数是否能让家长满意。然而每个孩子的能力有大小,学习较差的孩子,因达不到父母提出的要求,就害怕、紧张、担心同学看不起。作为一名未成年的孩子,在这样的情绪中学习,势必造成学习成绩下降。如果把这个权利还给学生,尊重他们,把分数看成隐私,从心理角度讲,减少了压力,还可以使一些学习较差的学生减少自卑感,发现自己的其他才能。分数成…  相似文献   

8.
林鸰 《福建教育》2010,(3):60-61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注意力是心灵的天窗”。只有打开注意力的这扇窗户,智慧的阳光才能撒满心田。孩子的早期教育不是学习ABCD,而是意志品质、性格及专注力的培养。注意力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孩子认知、社会}生、情感等健康发展及入学后学业成绩的高低。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具有悠久的家教传统的国家,家庭教育一直被人们高度重视,它具有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优点和作用。 一、家庭教育对儿童的智力发展有促进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Bloom,B.1960)经过研究得出,人生头几年是智力发展最迅速时期,是一条先快后慢上升的儿童智力曲线。是儿童接受各种新知识的最佳期。因此,父母应较多地注意开发孩子的智力,给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的智力就发育得好。美国学者研究发现:在智商分数上,母亲的烦恼、紧张、关心和精力同孩子的智商分数有很大的关系。对孩于的…  相似文献   

10.
又是新学期了。随着孩子的开学,调节父母神经的弦也又多了一个──孩子在学校表现的好与坏。在许多成人的眼里,这好与坏,学习成绩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孩子的表现好,父母的神经就松弛,孩子的表现不好,父母就会着急上火。由于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母亲关注孩子的生活更多一些,因此母亲的焦虑也就表现得更突出。 为人父母者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抚养、教育自己的孩子,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把这一职责推向极端;并不意味着为了孩子的成长,我们就可以放弃自己为追求事业的成功做出努力;并不意味着为了孩子的成长,我们就要放弃享受…  相似文献   

11.
注意力是孩子学习和生活的基本能力。注意力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孩子的认知和社会性情感等身心各方面的发展及其入学后学业成绩的高低。幼儿注意力的形成虽然与先天的遗传有一定关系,但后天的环境与教育的影响更为重要。家长应当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为他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2.
专家研究表明.3~12岁是人形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期。12岁以后孩子已经逐渐成型.新习惯要扎下根来就难多了。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凡是学习成绩好而且稳定的学生,大多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小学阶段;而成绩忽好忽坏的学生大多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阶段教学活动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关颖 《家庭教育》2010,(7):18-19
现在,一些家长最在乎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把孩子考高分、上个好学校作为孩子努力学习的目标,于是也把教育孩子的劲儿全使到了辅导孩子的学习上。而孩子呢,“两耳不闻窗外事”,常常被分数“牵着鼻子走”,学习处于被动状态。这种缺少内在激励因素的状况,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变得目光短浅,胸无大志,得过且过。到头来,学习也成了为分数学、为家长学,这是孩子成才的大忌。  相似文献   

14.
孩子到了高年级,家长更加关心孩子的智力发展,通过各种途径发展孩子智力的热情有增无减。然而,由于不了解智力由哪些因素构成,又表现在哪些方面,不少家长就盲目地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分数上,以为分数高就是智力发展良好。这样的结果是不能真正发展孩子的智力的,甚至还可能抑制孩子的智力发展。因此,家长对孩子在高年级阶段的数学学习,一定要重视几个问题。一、数学成绩等于数学能力吗?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孩子的数学成绩好就等于数学能力发展好吗?不一定。因为数的能力包含的因素很复杂,其中有两点是小学高年级数学能力的重要指标:一是精确度,…  相似文献   

15.
家长都希望孩子学习好,但是学习好是有条件的,条件之一就是孩子的学习是主动的。要形成孩子主动学习的良好状态,家长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能过分督促,二是要创造适宜孩子学习的家庭气氛。一、过分督促孩子是不妥当的有的家长生怕孩子落后,孩子动作慢了一点,忍不住要催促;孩子做作业,忍不住要去指指点点;成绩差了几分,少不了要警告几句。认为督促孩子愈多,孩子进步就会愈快。其实这样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为什么呢?1.老是被人督促着学习,孩子就非常被动,时间长了,就失去了学习主动性。适当的提醒、督促是必要的,但督促最终是为…  相似文献   

16.
在我们的身边不难看到这样的现象:每逢双休日,许多孩子会出现在各种兴趣班,甚至还有的孩子两天休息日只有半天可以休息,这半天还必须完成学校、兴趣班、家长额外的作业后,才能拥有自己的一点点时间。有的家长、老师经常叮嘱孩子:要和学习好的同学玩,不要和‘坏’孩子玩;要各种菜都吃,不要挑食;要认真听讲积极发  相似文献   

17.
背书的技巧     
只要一想起考试,我就发怵。那些出题的老师简直就是超级无影魔,专挑你不明白的考,一点商量都没有!而且啊,这个也是考验父母心肠的秘密手段,好心肠的爸爸妈妈看见坏分数就会哭,硬心肠的爸爸妈妈看见坏分数就会发狂,考试完全就是学生的苦难日!  相似文献   

18.
职高学生的文化基础差,这是众所周知的。他们在上小学的时候,有不少就是差生,许多孩子父母都是双职工,对孩子的教育缺少应有的时间,有的还缺少正确的方法;有的孩子的父母外出挣钱,他们认为有钱就有了一切,孩子的学习好坏并不重要,只有一张文凭就行了;有的孩子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老人对孩子溺爱,放松教育,使孩子更加任性,怕艰苦、怕困难,造  相似文献   

19.
关于弱智儿童筛查的分析与评价无锡县教研室朱兴南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成绩差的学生就是“弱智”儿童。“概念”上的模糊,带来了教育上一种“怪”现象:家长为了不让子女有个“坏”名声,拼命压孩子,教师为了有个“好”分数,天天考学生。结果适得其反,不但弱智儿童的潜...  相似文献   

20.
<正>现在许多父母过分看重孩子在学习上是否获得好成绩,是否拥有很强的上进心。然而对于孩子的责任品格、他或她将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孩子的父母们关心的却很少。孩子的品格由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所构成。孩子无论是好是坏,父母和老师都会影响孩子习惯的养成。设想有一天有人问你的孩子:"你的父母、老师是如何影响并培养你的品格的?"你希望他们怎么回答?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责任品格,注重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