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我国刑事司法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证人出庭难的现实对司法改革的羁绊日益突显。目前,对当前证人出庭的研究存在着诸多误区,例如对证人不出庭作证缺乏理性分析,对证人不出庭的价值有所忽视,制度设计缺乏现实性等。因此,从案件分流和证人筛选两个角度出发,认真研究证人不出庭制度,从而为我国刑事证人出庭难题的解决寻找一条新的途径不仅必要,而且必行。  相似文献   

2.
随着刑事审判方式改革不断深入,证人出庭接受控辨双方质证在刑事诉讼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但我国刑事诉讼法在规定证人出庭方面与证人出庭的重要作用很不对称,主要表现为:证人出庭没有明确的强制性规定、证人出庭缺乏具体制度保障、询问证人的规则不够科学完善。  相似文献   

3.
刑事诉讼证人不出庭作证已成为困扰司法的一大因素,证人在审前所做的陈述在法庭上被大量使用,使得控辩式诉讼流于形式。刑事证人出庭率低,除了司法人员的执法水平和证人的观念因素外,最主要的还是法律制度本身不健全,立法上义务与制裁失衡,缺乏对出庭证人的权益保障措施。应当通过提高公民对作证义务的认识,完善对证人的经济补偿和人身保护制度,确立证人特权和豁免规则等来改变刑事证人出庭难的状况。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证人出庭制度似乎变成了证人不出庭制度:被告人认罪的案件实行简化审理,证人很少出庭;即使在普通程序中,法律也不要求所有证人一律出庭。对于仅剩的需要证人出庭的案件,却存在着无法强制证人作证的问题:由于律师无法对尚不存在的证人证言提出异议,启动法院强制证人出庭的权力变得不切实际;而特定近亲属享有免于出庭作证的特权,法院无法强制其出庭。需要肯定证人出庭制度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实行机制改革,赋予被告人审前充分的质证机会、扩大适用认罪案件程序、将证言分为尚未取得和已经取得两种情形以及将特定近亲属的免于出庭作证特权改为拒绝作证特权。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司法实践中证人普遍不出庭的困境,2012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增加了证人人身保护制度、证人作证经济补偿制度、证人强制到庭制度以及拒绝作证的制裁制度,从积极鼓励与消极制裁两个方面来促使证人出庭.然而,新刑事诉讼法对证人出庭过于原则化的规定,使得新增规定的操作性不足,导致新法实施之初证人不出庭的局面并未得到较大改变.解决证人不出庭的困局,需要通过司法解释进一步细化补充,从而为司法提供明确的规范指导.  相似文献   

6.
作为《欧洲人权公约》的执行机构,欧洲人权法院为各国保障被告人质证权确立了最低保障标准。证人不出庭应当有合理的理由;司法机关应当应尽力确保证人出庭;赋予被告人充分、有效的质证机会。我国在被告人质证权保障的问题上缺乏必要的底线标准,导致被告人没有申请证人出庭的主动权,缺乏质证机会。应当进一步修改《刑诉法》中关于证人出庭条件的内容,并为被告人提供多元化的质证机会。  相似文献   

7.
证人隐蔽出庭制度由于不暴露证人真实身份,可以有效地化解证人的安全性顾虑而提高证人的出庭率,从而有助于审判的公正进行。同时,证人隐蔽出庭制度较之于传统的证人保护制度而言具有更好的效果和更低的成本。从而实现一种安全基础之上的作证效率与审判公正。  相似文献   

8.
刑事诉讼证人出庭率低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刑事案件证人出庭率很低,原因有三:立法上有疏漏;司法机关重视程度不够;缺乏证人出庭作证的社会氛围.应针对这些原因采取一定的措施以提高证人出庭率.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被害人陈述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着诸如被害人可能不出庭作证,被害人因犯罪行为所遭受的损失很难得到赔偿,对被告人的定罪量刑产生的实际影响有限,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等问题,直接影响司法公正。因此,应在立法上强化被害人陈述的制度保障,明确非法证据的绝对排除,建立完善的被害人陈述出庭质证制度;在司法上建立侦察阶段协助证人制度,并保证证人出庭,对被害人陈述使用补强证据规则,在定罪量刑时采纳被害人陈述。  相似文献   

10.
较低的证人出庭率已成为制约我国庭审改革的“瓶颈”问题,究其原因,皆因我国证人出庭制度立法规定较为原则。扩大证人范围、改革证人出庭方式、增加证人权利和对拒不出庭证人的强制惩戒措施是有效提高证人出庭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2012年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为解决证人出庭作证难,确立了关键证人出庭作证、强制作证、拒绝作证的处罚、证人补助(偿)制度,完善了证人保护制度.但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立法指导思想的顾此失彼,司法机关对证人出庭作证在认识上的偏颇,以及配套制度的缺失,可能让缺乏系统化和科学性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在司法实践中无法发挥效用,其立法意旨难以实现.在《修正案》的实践中,我国应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社会环境乃至政治环境,让证人真正出现在法庭上,让证人的当庭作证不再变成“审判秀”,而能对控诉、辩护和裁判都产生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2.
证人出庭作证制度作为新的审判方式的内容,不仅符合当代世界刑事诉讼制度发展的潮流,也是实现刑事诉讼基本任务和价值目标的重要保障。从我国现有的刑事诉讼立法及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来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尚不属完全空白,但这些原则性、概括性的规定,难以满足司法实践的实际需要,因此完善我国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对深化我国审判方式改革及司法实践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刑事证人出庭作证的现状人手,同时借鉴他国相关规定,结合我国当前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对完善我国证人出庭作证制度提出一些建议,以期对解决证人出庭作证难的问题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作证难”是困扰我国司法实践的一个难题,导致“作证难”的原因有很多,而忽视证人的经济利益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本文由“作证费”现象引出证人经济补偿制度,从经济学和法理的角度对证人经济补偿制度的理论基础展开论述,并基于我国现行立法中对证人经济补偿规定的欠缺及其存在的问题,从证人经济补偿的接收主体、费用承担者、范围和标准以及程序设置四个方面谈一下我国证人经济补偿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的民事诉讼中 ,证人不出庭作证的现象普遍存在着 ,它既影响了案件事实的查清 ,也妨碍了司法改革所追求的公正与效率的价值目标的实现。因此 ,有必要分析证人不出庭作证的原因 ,吸收国外有关证人作证的立法经验 ,结合我国国情 ,提出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证人作证是刑事审判的重要内容之一,最能体现司法公正,有利于查明案件事实,增加庭审的透明度。当前我国刑事诉讼中证人作证率低,主要是因为我国对于证人作证的立法不足、证人保护制度不完善及证人普遍担忧遭到打击报复,现有的证人保护措施无法充分调动证人作证的积极性。结合国内外证人保护的制度建设,就完善我国的证人保护制度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7.
证人证言历来是重要的诉讼证据种类之一,在诉讼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七种的证据形式之一。但在我国的民事诉讼实践中,证人证言制度暴露出了若干的问题,影响了证人证言在民事诉讼中作用的发挥。究其原因,既有理念上的落后,也有立法和司法上的不足,还有社会环境的原因。如何完善我国民事诉讼证人证言制度,使其在民事诉讼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当前需要思考和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证人证言是诉讼活动中是最重要、最普遍运用的一种证据。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实行职权主义的诉讼模式,三大诉讼法对证人作证问题只是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加之传统文化的影响,表现在司法实践中,证人不出庭作证的现象屡见不鲜。证人不出庭作证的结果,最终影响了司法公正、司法效率价值的实现。为了改变当前证人不愿、不敢出庭作证的现状,就证人作证问题作了些探究和建议,以期对我国建立的《证人作证规则》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隐蔽作证对证人合法权利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同时也会限制被告人对质权、辩护权等正当权利的行使,影响审判程序的公正性和公开性。从确保程序公正和实体真实的角度考量,域外法治国家均在利益衡量的基础上从实体限制和程序控制两个方面对隐蔽作证进行了法律规制。虽然我国2012年《刑事诉讼法》首次以立法的形式对隐蔽作证制度予以肯定,且2018年《刑事诉讼法》延续了这一规定,但规定的宽泛性和原则性极易导致隐蔽作证在司法实践中的无限适用。基于此,我国立法和司法解释有必要在借鉴其他国家隐蔽作证制度的基础上,对该制度的适用条件、对象、手段,以及程序作出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以此实现刑事诉讼中不同利益之间的协调。  相似文献   

20.
证人的主要义务是出庭作证和如实陈述,本拟就证人的范围,证人资格,证人的义务进行探讨,重点分析证人不出庭的成因及对策,并对我国诉讼立法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以求对我国审判方式的改革和实现司法公正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