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凌 《教师博览》2023,(18):16-18
清末民初,琵琶艺术在江南地区形成了五大流派(无锡派、平湖派、浦东派、崇明派、汪派)的发展格局。汪派作为最晚形成的一个琵琶流派,对当代琵琶艺术的发展起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文章以“传承”为切入点,对汪派琵琶艺术在当代传承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引起广大琵琶研究者及爱好者的重视,在推动文化传承中略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在发展、传承、创新的角度,梳理出平湖派琵琶在李氏五代的艺术积累中,确立的流派特色和传承基础;在第六代传人朱英的努力下奠定了该派艺术在专业音乐教育中的地位;并在杨氏三代及朱英的其他学生的整理、汇集中继续发扬。特别指出其代表乐谱《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汇聚南北派众长,独成一体,李芳园在该谱中的创新思想让该流派更具艺术特色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在琵琶艺术发展史上,浦东派和汪派是当今具有影响力的两个流派,传承有序,代有新人。在演奏技法上,浦东派特色指法有夹扫、飞、双飞、↓等演奏技法;汪派有凤点头、哆罗子等特色指法,汪派则在琵琶历史上首次运用上出轮。在表现风格上,浦东派注重音色及行韵的变化,乐曲处理细腻;汪派的演奏比较注重内在情感的表达,以朴实、刚健、豪放著称。  相似文献   

4.
凤台"陈派"花鼓灯艺术以其独特的风格特点在花鼓灯的众多流派中独树一帜,近年来,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研究,从个人、生态环境、社会功能等方面探讨"陈派"花鼓灯艺术在历史上产生和蓬勃发展的深层原因,对其在新时期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崇明派琵琶曲"瀛州古调"起源、《瀛洲古调》琵琶谱的形成及《瀛洲古调》各版本曲目进行比较,可以看出《瀛洲古调》琵琶谱的传承与发展的轨迹,进而揭示崇明派琵琶各传人在对《瀛洲古调》继承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独特演奏风格与特点.崇明派琵琶音乐美学观点已成为当今琵琶文曲演奏的基本审美理念,说明了崇明派琵琶的各传人以及当代琵琶演奏家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和发展了瀛洲古调.这不仅仅是崇明派琵琶的进步,同时也是对琵琶艺术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崇明派琵琶曲“瀛州古调”起源、《瀛洲古调》琵琶谱的形成及《瀛洲古调》各版本曲目进行比较,可以看出《瀛洲古调》琵琶谱的传承与发展的轨迹,进而揭示崇明派琵琶各传人在对《瀛洲古调》继承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独特演奏风格与特点。崇明派琵琶音乐美学观点已成为当今琵琶文曲演奏的基本审美理念,说明了崇明派琵琶的各传人以及当代琵琶演奏家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和发展了瀛洲古调。这不仅仅是崇明派琵琶的进步,同时也是对琵琶艺术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学语文教学方法流派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学语文教学方法,流派纷呈,语文教学在对传统方法的继承与创新中,在对国外教学方法的学习与借鉴中日趋走向成熟,教学方法流派逐渐形成,感知派,导引派,发掘派是当代中国语文教学方法中的主要方法流派。  相似文献   

8.
刘德海是当代著名的琵琶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本文从琵琶作品创作、演奏技能创新、琵琶理论的出新、教学流派的形成四个方面论述他对中国民族器乐尤其琵琶作出的令人瞩目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古琴是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传承而来的一种乐器,其音色深远悠扬,极具东方特色。本文所探究的诸城派古琴,是通过地域名称来命名的古琴学流派。兴起于十九世纪初期,是我国较为显著的古琴流派之一。诸城派古琴风格独特,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审美基调。因此,本文针对诸城派古琴及其审美特征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持续传承和发扬诸城派古琴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马幔 《文教资料》2010,(24):78-80
《十面埋伏》是我国民族音乐中著名的传统大套武曲之一,它是一首纪实武曲,以"楚汉相争"为背景,描写了公元前202年楚汉两军在垓下决战的情景。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十面埋伏》形成了众多具有各自独特风格的版本,现在只有浦东、平湖、崇明、汪派四个传派继承并演奏,而刘德海的新版《十面埋伏》在保持传统艺术精华的同时,广纳博采,兼收并蓄,深挖了琵琶艺术本身所蕴藏的无穷的艺术魅力,使旧曲新弹,气势恢弘,撼人心弦。  相似文献   

11.
以明代邱濬《伍伦记》为创始的道学家派戏曲和以邵灿《香囊记》为肇始的骈俪派戏曲,是文学史上一个重要论域。《伍伦记》主风化的思想倾向和《香囊记》尚骈雅的艺术特点,与高明的《琵琶记》有极为密切的渊源关系。《琵琶记》内容上的道学化和艺术上的骈雅化这两个特征,分别为《伍伦记》和《香囊记》所继承,其影响的轨迹清晰可见。研究道学家派戏曲和骈俪派戏曲,不可能忽视《琵琶记》对《伍伦记》与《香囊记》的影响以及对这“三记”各特点的分析。此外,这两个戏曲流派的形成还各有其复杂的社会因素和文化背景。本文拟从上述两个方面探索这两个戏曲流派的成因。  相似文献   

12.
作为我国民族乐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之一,琵琶在我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琵琶已逐渐从一种外来乐器演变成与中华音乐文化完美融合的民族乐器。琵琶的演奏技法包括左手技法及右手技法两部份,因此相对于其它乐器其演奏技法相对复杂。在琵琶演奏技术的传承中,不仅要传授琵琶的演奏技巧,同时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创新,使琵琶演奏效果得到提升。以下,本文就琵琶演奏技法的传承与创新提出探讨,以期为提升琵琶演奏效果,提升演奏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从教育本身的逻辑而不是普通思想史的逻辑考察,战国时期的教育流派以及流派间的传承和流变会更加清晰.战国前期的教育流派传承和发展了孔子和西周思想,主要有较为保守的“先王派”,侧重改良旧思想旧学术方法的“德教派”和“性教派”,注重具体教育制度的“制度派”,注重个人内心世界的“鬼神派”,注重教育所产生的实际影响的“政教派”和“社会教育派”,以及注重逻辑的墨子学派.战国中后期的教育流派思想更深刻,也更注重社会秩序的恢复,主要包括注重用统一的方法恢复国家秩序的“商韩派”,继承了社会教育思想的“理想派”和“教化派”,注重个人自由的“老庄派”,注重古典传统的“古典派”等.这些思想前后相承,相互影响,从不同视角构成了一个时代对教育的完整思考,亦对后来中国的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黄汨芬 《铜仁学院学报》2009,11(2):100-102,115
浙江筝派是中国古筝艺术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作用的重要流派,在演奏风格上清丽秀美,长于含蓄淡雅的艺术表现,其旋律、音韵和谐。文曲典雅文静、厚重古朴,武曲奔放华丽、气势磅礴。在演奏技法上除继承传统的的浙派技法以外,还借鉴、学习了琵琶、三弦、扬琴乃至西洋乐器的演奏技法,同时对其他筝艺流派的技法也加以学习和发展。浙江筝派中一些极富特色的演奏技法对其鲜明的艺术风格的完整体现起到了很大的、甚至是关键性的作用。这些技法也是浙派筝曲创作中表现力最突出的部分,同时,这些技法也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筝艺各流派的发展。浙江筝中的特色演奏技法有些是承袭传统技法并加以改良的,有些是为了拓宽乐曲的表现力而创新出来的。其中经过实践的检验、时间的磨练而存留下来的部分,无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尺八、琵琶、三味线、筝等日本乐器来源于中国,与中国的传统乐器箫、琵琶、三弦、古筝形制相似而又有所不同,到现在仍然较完整地保持着传入时期的形态。这与日本音乐界在教习方面履行着严格的传承制度密不可分,由此使得许多古老的乐种、曲目、流派和风格能够长久地保存下来,形成日本独特的音乐文化。  相似文献   

16.
文学流派是在诸多因素及其复杂关系中构成的。相同或相近的思想观念和艺术风格是基本必备条件。组织形式和相应的流派活动是流派公式中的一个变量,但它作为外部显性特征往往是人们识别文学流派的关键。七月派是一个完备性与典型性程度最高的文学流派,它在存在形式上集中又开放的双重特征,说明了流派巨大的包容量和影响力,是流派高质量的一个标志。七月派表现出众多艺术个性的气脉相通,在作家个性与流派共性的对立统一关系方面,七月派为文学流派能够发展和得以成功提供了可资借鉴的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17.
明中期吴中地区涌现出以沈周、唐寅、文徵明、祝允明为代表的众多文人,但他们的文学创作长期被书画才艺所掩盖,在文学史上他们是否成一流派也无定论.试图从流派统系、流派盟主、流派风格方面对这一时期的文人、文学进行考察,进而确定他们是否构成文学流派.  相似文献   

18.
就目前来看,在我国的音乐教学中,琵琶是非常重要的弹弦乐器,其演奏手法多样,表现力也是非常显著的。琵琶演奏技法主要分为左手技法和右手技法,相对来说比较复杂。琵琶的演奏技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琵琶的演奏效果。在教师进行琵琶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好琵琶演奏技法的传承工作,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的了解琵琶的特点,掌握琵琶的演奏方法,才能在此基础上不断的创新,将琵琶的演奏技法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9.
"通派教育"经由模式,是在不古、朴质、品位、灵动、多层面、多类别的创新践行中建构起来的,它以样本引领、凸显传承为流派,经类比、演绎、定型、用模为核心,具有通派本土精神。"通派教育"视质量、效益为教育之魂,把关注学生学习作为教育之根本追求,呈现出一种独有的"南通教育现象"。事实上,建构通派教育模式关键在于运用,其特质就是不断深化课改理念。模式作为简约化运行方式,它不仅是一种标准样式,更重要的是在教育体制和机制上有所创新,所以我们在建模实践方略上特别注意这样三个问题:1.在借鉴国内外成果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科模式研究  相似文献   

20.
这里通过对《养正轩琵琶谱》中〔将军令〕与《李芳园琵琶谱》中的〔南将军令〕、《汪昱庭琵琶谱》手抄本中的〔将军令〕与《华秋苹琵琶谱》中的〔将军令〕的定弦法、乐段与小标、曲谱及曲谱指法比较,从而发现浦东派《养正轩琵琶谱》中的〔将军令〕应源自《李芳园谱》中的〔南将军令〕。《汪昱庭琵琶谱》手抄本中的〔将军令〕源自无锡派《华秋苹琵琶谱》中的〔将军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