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公共租界内的审判机关是中国所有租界中数量最多,变迁最为复杂的。而这些建立在租界内的审判机关大多与领事裁判权息息相关。无论是租界当局还是中国政府对于设立在上海公共租界内的审判机关都非常关注,因为这不仅仅是国家独立主权的一种体现,更是在独立法权与治权之上的“掠夺”与“对抗”。从在租界内设立的各国领事法庭,到以工部局为主要对象的领事公堂。从洋泾浜北首理事衙门到上海公共租界特区地方法院,从租界初期清政府在租界内拥有的完全的审判权到一步步被租界洋人所蚕食掠夺.再到中国官民不懈的对抗,一点点收回审判权,上海公共租界内的审判权力变化纷繁复杂,租界内中外势力通过对审判权力的争夺,以扩展出各势力当局的行政权在租界中的博弈。  相似文献   

2.
租界:租界指在旧中国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为了扩大侵略,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通商口岸划出归自己管理的一部分地区。租界分为公共租界和专管租界两种。公共租界指由几个国家领事共同管理租界内的行政事务的租界,专管租界则指由一国独管租界内一切行政事务的租界,侨居该租界的他国居民均须受该国的法令管辖和支配。列强在我国设立租界始于1843年10月8日中英《虎门条约》(中英《南京条约》附件),通过该条约,英国人取得了在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借地建屋建立租界的权利。1845年英国第一任上海领事胁迫清朝苏松太道,签订《上海租地章程》,划定洋泾浜(今延安东路)以北,李家场(今北京东  相似文献   

3.
租界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众多的租界中,上海公共租界最为典型。英美等西方国家借口中国是“非文明”国家而将中国排斥于国际社会之外,从而否认中国在国际法上的独立主权地位,将上海公共租界变成完全脱离中国政府管辖的“国中之国”。国际法原则的普遍性决定了中国是具有独立主权的国际法主体、英美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事实上承认过中国的主权国家地位以及上海公共租界的形成违背了国际法等几个方面都说明了上海公共租界在国际法上是属于中国这个独立主权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非脱离中国主权管辖的“国中之国”。英美等西方国家在上海公共租界实行独立干中国的统治,就是对中国主权的侵害,对人类公理的践踏。  相似文献   

4.
上海公共租界及其前身从诞生起就成为中外频繁交涉的前沿战场,而上海公共租界的诞生成为19世纪60年代复杂世界格局的一面镜子。从美国首位驻京公使蒲安臣的对华"合作政策"中可见,利益成为各国合作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代表一国利益的专管租界之间可以协商合作形成公共租界。这一政策成了上海公共租界诞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虽然这种合作在当时是利益最大化的上佳手段,但无意中却对抗了可能割裂中国领土的专管租界。上海公共租界的膨胀发展又成为其他租界管理的模范。  相似文献   

5.
纳税人会议是上海公共租界的最高权力机关,工部局对其负责,受其领导。纳税人会议亦是上海西人参与租界治理的重要途径,西人通过在纳税人会议中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不断的创设、完善租界治理体系,推动了租界的持续发展,故纳税人会议是分析近代上海发展、演变的重要线索之一。而《土地章程》、《纳税人会议议事规章》是上海公共租界的根本大法,其不断推进、完善是构建上海公共租界纳税人会议制度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上海“孤岛”时期的图书馆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7年日本侵略军发动大规模进攻上海的“八·一三”事变,11月国民党军西撤,上海沦陷,英、美、法等国宣扬“中立”,法租界和公共租界处在日军的四面包围之中。因此人们称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到1943年7月汪伪政权“接收”公共租界和法租界这段时期为上海的“孤岛”时期。 孤岛时期的上海文化界出现特殊的三不管的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最大的租界是上海公共租界,它的行政管理机构是工部局。局内设立的警务处是沪上外国侨民、中国居民用自己的钱兴办的治安机构,拥有大量的警察武装人员,俗称巡捕。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使租界成为安宁的居住与贸易区域、保卫本国富商大贾生命与财产的安全、取缔危及租界治安的现行犯罪活动。虽在民国初年已出现命盗大案”十案几难一破”的局面,但工部局警务处会同卫生处对警政机构的医疗卫生事业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成绩卓着。前人在这方面没有留下专文,我们想在这块处女地上耕耘,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自1863年上海公共租界成立至全面抗战前,伴随人口增长及机动车辆增加,导致租界交通事故频密,由此对城市秩序和市民安全产生负面影响。鉴于此,通过归纳分析租界当局设置机构和建构规则、执业训验和行停管制及安全教育和违法处置等模式,进而洞悉其治理成效与经验,俾期为现世城市交通治理衍生启示。  相似文献   

9.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上海租界教育权问题备受国人关注。1930年10月15日,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以“教育部”名义向界内学校函发学情调查表。社会各界和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借机发起舆论攻势,控诉工部局擅设“教育部”以操纵租界教育、扰乱教育系统、侵害国家主权,将收回上海租界教育权的斗争推向高潮。上海市教育局亦随即表明反对立场,并在国民政府教育部的指令下几度核查。然而在工部局巧妙斡旋、教育部人事变动、国民党政权革命性消退等内外因素相互作用下,冲突以工部局公开解释和教育部“暂不置议”的批示结束。此后,中外均加强了对租界华人教育的关注,并在教育权问题上转向温和的斗争模式。各机关团体与社会大众为收回租界教育权持续努力,彰显了国人主权意识的全面觉醒。而国家主权未获独立,从根本上决定了斗争与妥协兼具的国民政府无法彻底解决上海租界的教育权问题。  相似文献   

10.
鸦片战争以后逐渐形成的租界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之际得以恶性地发展和广泛地推广。清政府在爱国官绅的呼号推动下 ,于甲午之后采取了在约开商埠以通商场抵制外人开辟租界的措施 ,并与日本就开辟苏州、杭州租界问题进行了正面的交锋。嗣后 ,为了“隐杜”列强增辟租界及其对我国“形势扼要之区”的“觊觎” ,清政府自主开放了十数个通商口岸 ,设立了一批供中外商贾居留贸易的通商场 ,试图利用通商口岸各国杂居的形势“互相牵制” ,达到“不以兵力相守” ,而收“商务保守”之效的目的。清政府的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列强开辟租界的势头。鼓浪屿和秦皇岛亦是这一时期清政府自主开放的商埠 ,但却变成了公共租界或准租界地区 ,从而留下了沉痛的教训  相似文献   

11.
1905年哄闹公堂案发生后,上海社会各阶层、各团体连日集会抗议,形成了大规模的抗议风潮.风潮固因公堂案而起,但其背后实隐含着中外双方对于租界内警政和司法权力的争夺.在抗御外侮、卫护国权的过程,上海绅商一直主张以和平、文明的手段和体现华人尊严的方式,合力与争,并提出了在公共租界工部局增设华董的要求.这不仅是对此前历次民族主义风潮中"文明排外"的抗争理念和行为方式的承袭,实际上也提示了"文明排外"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12.
提起租界 ,往往把侵略、野蛮、反动、黑暗冠于其中 ,租界 ,意味着对中国主权的轻蔑、践踏与严重侵害 ,在上海、天津、武汉、广州、汉口、青岛等一些大城市租借里 ,列强肆意进行着政治、经济、文化侵略 ,“租界是罪恶之薮 ,侵略之源 ,是人间地狱” ,这一愤慨真实地揭示了租界的历史本相。然而 ,租界作为殖民者侵略的基地 ,在客观上具有扩散资本主义思想文化、促进中国社会新陈代谢的功用。租界内的市政文明、现代化的市政管理在当时确实令人耳目一新 ,我们不妨领略一番。一、租界的形成1845年 ,英国驻上海领事巴富尔与上海道台宫慕久签订了《…  相似文献   

13.
租界     
租界,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侵略基地.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侵略者开始在中国建立侵略基地——“租界”.租界首先出现在上海,英国是第一个在中国建立租界的国家.1843年,根据《南京条约》,上海作为通商口岸正式开放,这年,英驻上海第一任领事巴富尔到上海.他在县城内租屋,成立临时领事馆.当时在  相似文献   

14.
清朝向外商出租土地是从鸦片战争之后开始的,到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清政府及各级地方政府先后在上海、厦门、广州、天津、汉口等13个通商口岸及游览区共规划及批租外人居留区和租界16个,避暑地2个,面积约一万数千亩”。对于这一时期出租土地问题的研究,长期以来学术界几乎局限于租界一个领域,且多是对外人侵夺租地内行政、否实、司法主权的考察乃至批判,很少论及租界之外的广大外人租地,甚至有关出租土地的意义,具体经济内容、管理状况等方面还是一片从未开垦的处女地。故笔者不揣浅陋.拟就1894年之前向外商出租土地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租界与近代中国城市市政早期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租界作为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一方面昭示了侵略对中国主权的严重践踏;另一方面又以令人嘱目的现代市政明在古老的中国激起层层波澜。在租界的强烈刺激和震动下,中国有识之士开始“仿租界之武”创办自己的现代市政,由此开启了近代中国城市市政现代化的艰难一步。  相似文献   

16.
租界中外会审制度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外会审制度是近代中国租界的一种特殊司法制度,它是列强在华领事裁判权扩大化的产物。其在租界前后存续了八十余年时间,最终中方历尽艰难使之得以废止。租界中外会审制度对近代中国的司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它使中国在租界的司法主权受到进一步的损害,甚而丧失殆尽,中国在司法方面的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另一方面,客观上它在某些方面,在某种程度上也促进了中国司法制度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17.
1924年9月江浙战争爆发,外人为避免战火烧入租界,乃积极联合行动,在租界及其周围地区、海域实行武装中立。一方面,各国分派军舰入沪,划定防区,协保黄浦江及吴淞口外航道,阻止双方海军交战,从外围确保租界安全;另一方面租界内组织万国商团义勇队,并各国海军登陆之陆战队协同巡捕出防以维持租界治安,从而使上海租界免遭战火的劫难,保护了租界内中外商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然而却是以中国的主权遭受进一步的损害为代价。  相似文献   

18.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电邀孙中山北上共议国是.孙中山发表“北上宣言”,提出召开国民会议和废除不平等条约的主张.于是在全国很快形成了一个反帝废约运动.1925年初,在上海就有三股反帝潮流,即上海日商纱厂二月大罢工和上海人民反对租界越界筑路、反对公共租界工部局出的四提案的斗争.这三股潮流各自单独地向前发展着,经五卅惨案而汇合成一场全国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  相似文献   

19.
对近代中国租界土地制度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从那时起直至近年,研究的主要关注点一直是上海租界。一般认为,上海租界形成了以“永租制”为特征的土地制度,或以其独特的契约称之为“道契”制度。这种土地制度是19世纪40年代随着上海租界制度的逐步成型,经过租界当局与上海地方政府的反复交涉形成的。1847年,上海中外当局共同确认了这种土地转让制度。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学界对与上海有关的现代文学现象的研究,采取的主要文化视角是都市文化和海派文化。都市文化和海派文化视角照亮了一些文学现象,也留下了一些盲点。鉴于此,根据现代时期上海的租界语境,提出“租界文化”概念。租界文化和海派文化、都市文化既有相通之处,又有明显区别。“租界文化”概念的提出,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开创了新的维度、新的尺度、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