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俄经济转型的最终价值取向是经济市场化,它实质上是一种制度变迁过程。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制度变迁主要有两种基本路径选择——渐进型制度变迁和激进型制度变迁。中俄两国分别属于渐进型制度变迁和激进型制度变迁。制度变迁的演进性特点决定了经济转型的长期性。  相似文献   

2.
学科评估价值取向变迁既是学科评估发展的动力,又是学科评估发展的表现。我国高校学科评估经历了从工具主义价值取向到多元主义价值取向、再到中国特色价值取向的变迁。在建设"双一流"的过程中,中国高校学科评估正面临着理念性冲突、权利性冲突、任务性冲突和过程性冲突。以学科评估推进"双一流"建设良性发展,需要激活高校的责任主体、权利主体和建设主体意识,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缓冲器""调节器"的作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有影响力的评估体系,建立预防腐败的奖惩制度。  相似文献   

3.
大学学部制是大学以优化学术权力生态为价值取向的理想化制度安排,它内含了知识变迁对基层学术组织转型的要求。文章从价值取向、逻辑支撑、理论基础和体制安排四个维度分析了学部制改革的合理性。在具体改革实践中,各高校应充分考虑各学部学科性质差异、院系历史沿革等不同情况,防止将一种操作实践认同为一种主流的改革范式,避免不同高校、同一高校中不同学部改革过程中的趋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在全国部分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科专业结构调整问题.归纳论证出转型高校面临的三种价值取向选择,并提出新时期学科结构调整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中国教育的现代转型是在科学主义价值取向指导下传统人文教育向现代科学教育的转变,这一变迁启动了中国科学教育的发展和教育科学化的进程。当代学校教育改革应植根于民族文化的背景中,追求科学人文主义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
近代小学课程的变迁是我国小学课程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重要历史阶段。近代小学课程的变迁,不仅体现为课程门类、课程类型等的变化,还体现为课程价值取向的变化。近代小学课程在变迁过程中,拓展了小学课程的价值取向,建立了现代小学课程体系的雏形,并探索了小学课程改革的路径,但也存在课程理论研究不足、课程变迁思维简单激进等问题。回顾与反思近代小学课程的变迁历史,对今天的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教育的现代转型是在科学主义价值取向指导下传统人教育向现代科学教育的转变,这一变迁启动了中国科学教学的发展和教育科学化的进程。当代学校教育改革应植根于民族化的背景中,追求科学主主义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60年来,高等教育价值取向变迁大体经历了"服务政治"与"培养专才"的价值定位、"政治挂帅"与"教育跃进"的盲目适应、"教学为主"与"质量为重"的价值重构、"全面怀疑"与"极端政治"的错误取向、"工具价值"向"本体价值"的逐步回归、"适应市场"与"注重人文"的积极探索、"规模扩张"与"素质提高"的双向并进、"以人为本"与"和谐发展"的目标追求等八个阶段.60年高等教育价值取向变迁特点和趋势主要表现为:从国家主导型向教育主动型转变,从注重外在价值向内外价值并重转变,从同步型变迁向超前引领型变迁转变,从正、负向变迁兼有向正向变迁效果日趋明显的方向转变,从过分强调主轴价值向坚持主轴价值同时兼顾其他价值取向转变等.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范式正处在转型中,转型的实质是构建新的价值规范的过程。这一转型具有历史的必然性,社会主体的需求及其变迁构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转型的价值根源和内在动力,其价值取向是共产主义。从"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的发展范式转型,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把握已经逐渐上升到自觉自为的阶段。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的转型与动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文教学转型的动因是文化的变迁。当代作文教学的转型可以从价值取向、内容与命题三个维度来认识。作文素养是作文教学中最有价值的课程内容,只有在对话教学中才得以生成。只有当作文与作文讲评的真情实感是“有效”的,才有教学论意义。高考作文题型由命题作文到话题作文的变革,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但话题作文自身的不足决定了它不是作文题型的终结。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民办职业院校要实现向应用型人才培养高校转型发展,必须以学科建设作为基础。针对我国民办职业院校学科建设相对落后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学科价值取向忽视应用型、学科建设同质化、学科制度不健全等现实问题,为此要唤醒学科建设的思想意识、定位应用型学科价值取向、建设具有差异特色的应用交叉学科,建立健全学科建设制度,推动民办职业院校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势在必行,转型的制度变迁具有其他传统要素无法替代的作用。在生命周期理论框架下转型制度变迁的模型表现出各异的内容。转型制度变迁的供求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二者的均衡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对应生命周期的不同发展阶段,资源型城市所采取的制度变迁模型组合存在差异.强制性制度供给在未来较长的时间里将对制度均衡发挥决定性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3.
教师教育:职前培养专业化教师的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教育强国的高度来看,拥有和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措施。美、德、英等国家教师培养机构已变迁,我们在向西方学习时,要注意到其改革与变迁各自的“背景”。开展教师教育改革,“形”可散,而“神”要聚,要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改革的价值取向。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在教师专业化中,“理解”应该扮演重要角色。教师对两个专业的理解分为两种水平,即对执教学科的操作型与概念型理解和对教学的操作型与概念型理解。教师只有对教学的理解处于概念型水平,对执教学科的理解也处于概念型水平,才能自觉、有效地实施理解性教学。促进师范生对教学的深刻理解,不能完全由教育类课程独自承载。促进未来教师加深对执教学科与教学的理解是促进教师双专业化的有力环节。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60年代末联邦德国发生的大学生运动,既对该国社会政治文化的变迁产生了深刻影响,又对其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思想理论及实践策略具有重要的变革意义。这场发生在政治教育领域的变革,进一步推动了联邦德国从建国初期的传统保守型政治文化到70年代西方式民主参与型政治文化的转型。联邦德国政治文化与政治教育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变迁,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发展及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价值取向属于价值哲学的范畴,指一定的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倾向,是价值主体选取价值标准的方向.价值取向主体经由自身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评价,通过实践以决定、支配主体的价值选择,对主体间关系以及其他主体均有重大的影响.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中职教育师资政策的价值取向对价值取向主体自身、政策主体之间的关系表现出三个方面的变迁.  相似文献   

16.
澳门现代高等教育肇始于1981年创立的东亚大学,其发展历程受到微型社会典型特征的影响,大学的"依附"价值取向无疑是澳门社会发展的动力。然而,从东亚大学的转型和变迁过程可以看出,澳门高等教育的发展应在"自为"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大学发展的价值取向问题,即大学如何以纯粹的学术发展作为引领社会职能的有效前提,从而在根本上促进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教育政策的决定因素是其价值取向。在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教育政策表现出了不同的时代特色与价值取向。处于转型时期的当代中国,面临着复杂艰巨的建设任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背景下,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向促进公平倾斜,这是当代中国教育政策的历史选择。  相似文献   

18.
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取向是影响其教育现象或政策的主要因素之一,特定时期的教育现象或政策又会折射出该时期的文化价值取向。从文化价值取向角度分析美国的双语教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错综复杂的变迁过程,以及影响其变迁的精神实质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学科建设的价值取向与实施策略:基于区域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区域高等教育层面的学科建设与规划是当代高等教育宏观管理的新课题。内适性价值取向、外适性价值取向和学科生态价值取向作为学科发展的方向和价值选择,对于区域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与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内适性、外适性和学科生态三种价值取向应该整合于学科建设与规划的标准之中,使学科建设体现学术、社会和生态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吴佩杰 《教育与职业》2008,(12):118-120
社会转型期是经济体制转型、社会形态变迁的复杂时期,人们的价值取向、道德选择呈多元化,高校德育问题在这一时期有更加突出的反应。文章通过对社会转型期高校德育问题的审视,思考了这一时期高校德育所面临的四大矛盾,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