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作者从农村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家庭教育实施者的教养态度、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式等对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并根据自身长期的实践经验提出建议: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改变家长的教育思想、提高家长自身的素养并通过家园共同配合,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从而提高农村幼儿家庭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全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笔者首先以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农村家庭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阐述了其中的弊端与不足;然后,提出了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所存在问题的必然性与长期性;最后,从社会影响角度对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方式做出了深入的探讨,为以后减少问题儿童研究提供了理论性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农村教育是中国的一个大问题,研究农村教育对中国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农村教育经过多年的变迁已经有了新的含义,其中家庭教育在现实中存在诸多问题。应通过优化家庭教育外部环境、提高家长素质、加大学校对家长进行指导的力度等方式来完善中国农村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4.
开展农村地区的幼儿家庭教育指导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农村幼儿家庭教育存在着突出的问题,迫切需要得到有效的教育指导.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由当地高校结合农村地区幼儿园开展幼儿家庭教育指导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式.在进行幼儿教育指导时应结合本地区特点、家长情况、幼儿需要等多种因素,采取多样化的家庭教育指导方式.  相似文献   

5.
贾莉莉 《考试周刊》2011,(91):212-212
学校、社会及家庭"三位一体"教育,对一个学生的成长是极其重要的。其中早期的家庭教育是不可忽视的。本文就西部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转变家庭教育方式、方法等问题作探讨。  相似文献   

6.
王茜 《中华家教》2023,(2):39-47
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面临着诸多问题,在既有研究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微观层面日常真实状态关注较少的情境下,通过个案剖析探究这一主题就变得独特而有意义。本研究从家庭教育能力建构视角出发,结合案例分析,发现农村不同类型监护人和不同类型家庭在留守儿童情感支撑、教育方式、教育环境上表现出了多重现实困境,如家长对儿童亲情关爱的忽视、隔代抚育者对家庭教育认知和能力的困惑,以及亲戚代管的身份尴尬和儿童环境融入的难题,都成为制约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能力的重要原因。因此,关注不同类型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问题,提升父母和儿童间的情感交流互动,利用基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宣传解读好既有法律政策,以及积极探索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社会支持机制对于上述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卫平 《甘肃教育》2023,(13):55-58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临潭县三所乡镇农村幼儿园幼儿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对幼儿家庭教育观念、教育环境、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四个方面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和探索其中的问题所在,并针对临潭县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理念中存在的问题,对家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家长能够正确教育自己的孩子,加强自身学习,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更新科学育儿理念。  相似文献   

8.
一 农村经济相对城市较落后,教育的发展相应也滞后,所以家庭教育水平也就更为低下.而家庭教育义恰恰是未成年人教育的重要环节,家庭成长环境、家长教育的方式方法等直接影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笔者作为工作在农村的一名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十几年,从中了解到一点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及其对学生的影响,提出了几点粗浅的对策,希望能对改善家庭教育,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尽到一点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铁岭市农村家庭教育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结合调查数据,分析了铁岭市农村家庭教育的基本状况,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农村家庭教育的几点举措。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湖北省11市州家庭教育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家庭教育观念存在偏差,教养方式存在缺陷,家庭教育缺乏指导,家庭教育资源匮乏。要改善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就必须努力改善他们的家庭教育质量,改善留守儿童成长的影响因素。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对策是:提供以法律支持保障为基础,以加强科学和专业化研究为支撑,以改善家庭教育质量和营造社会支持系统为途径的干预方式。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阶段,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面临严重困境。产生困境的原因涉及多方面:家庭方面主要表现为家庭结构不完整、心理环境不佳、家庭教育主体素质较低及教养方式不当;学校方面主要表现为教育理念的偏差、物质文化环境和心理环境不良、学校教育主体素质较低;家校合作形式主义严重,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2.
家庭教育是影响孩子成长的关键因素,在农村地区,由于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导致学生在学校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等出现偏差,不利于个人身心健康成长。为此,应该加强对农村小学家庭教育的重视,尤其要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家庭教育的融合,从而有效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本文立足实际,探索依托中华优良传统优化农村小学家庭教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居家老人对防疫知识的认知及心理反应、应对情况,为防疫和宣传策略制定及重点人群的心理疏导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量性及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对289名老人进行问卷调查,并对14名老人进行了质性访谈,了解其对于防疫知识的掌握情况、心理反应及应对情况。结果居家老人防疫知识获取途径有限,对于防疫知识缺乏完整、正确认知,不同居住类型、居住方式及健康状况的居家老人在疫情期间的心理反应和应对方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理反应各个方面与积极应对都存在显著负相关性,与消极反应都存在显著正相关性;肯定国家疫情防治工作,相信医护人员,对战胜病毒有信心。结论应针对居家老人特别是农村老人,开展多种形式、有针对性的防疫知识宣教,加强对农村、独居及患病老人的心理疏导,引导他们积极应对疫情。  相似文献   

14.
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自理、学习自律、人际支持上,有着较好的独立自主能力,同时对父母外出表示理解;广泛存在于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由于城乡二元壁垒、本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理念滞后等因素的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在生存状态、心理发展、教育状况等方面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生活满意度量表、生活事件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504名农村义务教育教师进行现场调查,了解新课改背景下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生活满意度的状况及其与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改善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教师的生活满意度与生活事件的5个维度均呈现出极显著的负相关,与积极应对方式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回归分析显示,工作成就、组织管理、社会支持以及积极应对方式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村基础教育推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是农村税费改革的题中之义。我国农村基础教育过去实行的“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无论是理论基础还是实践操作都存在一定的偏差。从公共物品理论层面探讨“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理论基础,对农村基础教育的顺利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This research analyses the impact of home practices, sociodemographic variables (family income and parents’ education) and attendance at a formal education programme prior to the development of early literacy skills of 240 children (four years old) from rural and urban disadvantaged families starting nursery school in Chil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literacy skills was higher in urban children. In rural areas, family practices (words games) and family income had the most predictive weight on the performance of children and no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those who attended a prior educational programme and those who remained at home; while in urban areas, programme attendance had the highest impact, so that children who remained at home attained a lower developmental level, similar to those of rural areas.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for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policy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农村教育的关键是教师问题。农村教师的流失影响着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严重制约了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从二十年以来的文献来看,关于农村教师流失问题的研究,现状、原因和对策类的较多;而且,研究的深度在不断加强。本文主要对国内外农村教师流失问题的研究进行了梳理与概括,并提出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及今后研究的重点,以期人们能够了解相关研究,从中得到某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乡愁作为民族振兴的精神力量,是小到个体,中到乡村地域,大到家国情怀的心理认同和精神寄托。同时,乡愁作为乡村德育的核心诉求,是记忆的乡愁也是理想的乡愁。文章重点论述卢氏德育的先时困境,分析德育改革突围,包括运行机制与表现形式,推动乡村德育创新与提升,发掘出卢氏德育的内在逻辑和张力。同时深入剖析实践取得的成效并总结启示,从而为我国贫困乡村地区的德育建设提供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农村贫困女童的人格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以及父母教养方式对人格的影响。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量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对农村685名女童进行问卷调查,其中,重点调查了150名贫困女童。结果:贫困女童与富裕女童比较在人格内外向(E)、神经质(N)两项呈现显著性差异;贫困女童与富裕女童在教养方式上比较也呈显著性差异,即贫困女童较少得到父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而较多得到父母亲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在艾森克各维度与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间相关比较中,贫困女童在精神质(P)维度与父母亲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拒绝、否认,过度保护都呈显著正相关。神经质(N)维度除了与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一项外,与父亲、母亲其他各因子都呈显著相关。结论:父母亲教养态度和方式对贫困女童的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各级教育机构以及社会、家庭都要特别关注农村贫困女童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