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从美国当代杰出教育家西奥多·赛泽的教育观、学校观、课程观及教学观探析其教育思想,并介绍了其早年创办的“要素学校联盟”,为我们更好地了解美国当代进步教育运动下的学校改革提供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2.
透过晓庄学校在目的共享、责任共担以及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特征可以发现,陶行知强调的“学校是共同生活场所”的观念,体现的是一种“共同体”学校观。陶行知之所以强调学校应当成为共同生活的场所,与其“生活教育观”以及“社会即学校观”紧密关联。这也使其学校观不仅有助于我们思考“共同生活”这一学校共同体构建的途径,也提醒我们从“学校与社会关系”这一更宽广的视角考虑学校共同体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学校教育管理观是教育管理学的重要内容,是对学校的地位、作用与使命在观念上的认识和把握。面向21世纪,学校教育管理观正确与否,对于学校确立正确的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确立正确的办学方向和办学指导思想 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办学指导思想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首要问题,主要解决“为谁服务”和“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它主要体现在学校是否能够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能否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相似文献   

4.
从全方位、多层次的视角来认识学校体育,有效利用学校体育教育中所孕育的包括个人礼仪、社交礼仪、文书礼仪、习俗礼仪和体育仪式等礼仪教育内容,形成生物的、教育的、心理的、社会的多维体育“育人观”。  相似文献   

5.
汕头市金禧中学是一所环境优雅、设备齐全、师资雄厚、融人文积淀与代教育气息于一体的市一级学校。学校全面落实“德智两全,身心两健,有教育”的三维办学目标,提出“规范+特色”的学校观、“有爱+有为”的教观、“和谐+特长”的学生观,推进“人格+习惯+能力+两健”的素质教育,成了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科研为动力.信息化教育和艺...  相似文献   

6.
在职业技术教育学校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利用多种教育资源研究“问题”、教师树立全新的课程和教学理念以及建立以“质性评价”为基础的新的课程评价观等四方面,阐述了“研究性学习”如何进入职业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7.
西方国家“学校效能”(School Effectiveness)研究始于1966年美国学者科尔曼(James S.Coleman)发表的《教育机会均等》(Equality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y)报告,并白此成为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主题之一。其研究旨趣在于通过比较学校之间差异,探求影响学生发展的学校教学与管理的有效因素,从而改进学校、提高效能。经过几十年的持续研究、实践与反思,研究的视角、取向、重点等不断的转变,概念本身亦得以拓展和延伸。与他们相比,我国学校效能研究起步较晚,并以介绍描述为主,实践中效能意识也一直较为淡漠。近年来,受全球化国社会的变革,学校需要重新定位,注重教育服务品质与效益的提升、资源的优化配置。“如何在学校管理中实现效能的最大化”这一议题正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8.
学校改进是一种“系统而持续的努力,目的是在一所或多所学校里改变学习条件及其他相关的内部条件,从而更有效地实现教育目标”.持续性是学校改进的重要特征.美国的研究表明,许多学校持续改进的过程模型都遵循“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的休哈特循环并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这些过程模型引导了学校科学、理性的持续改进.介绍和分析美国教育学会的“卓越学校的关键——持续的学校改进”模型和全美学校评价学会(NCA)的“学校进步的突破点”模型,对我国的学校改进研究将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论学校教育资源的隐性浪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我国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现状,各级教育机构应高度重视学校内部存在的惊人的教育资源隐性浪费问题:教育资源浪费主要表现为:目标错位造成的浪费、学校制度和机制及领导者观念造成的教育者和教育服务者人力资源的隐性浪费、学校科层等级及管理者观念造成的师生时间资源浪费等。为此.学校管理者当树立新的大资源观和服务观,变线性思维为横向思维,开发和挖掘现有资源潜能,实现领导“再造”,避免学校教育资源的隐性浪费。  相似文献   

10.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证。抓好教学管理事关学校的荣辱兴衰,所以在教学管理上我们坚持树立改革意识、创新意识、效率意识和质量意识,强力推进“依托科研,以人为本,立足课堂,特色取胜”的工作思路,以“课改”为契机,转变教师的“四观”(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人才观),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思想保障;以强化制度建设、规范教学管理为重点,敢于创新。  相似文献   

11.
美国当代杰出教育家赛泽的教育思想深受杜威的影响,在有关教育的许多重大问题上,其观点与杜威一致,对美国当代进步教育的学校改革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其教育观、学校观、课程观及教学观的探析,并结合"要素学校联盟"的性质和十大原则,为我们更好地了解美国当代进步教育运动路向的学校改革提供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2.
教研组是学校中实施教学的基层组织。教研组建设是学校教学能力建设的核心,是学校高质量教学的关键,是学校办出特色的重要突破口。学校管理中应紧紧抓住教研组建设这一关键环节,促进教研组朝着“学习型、研究型、合作型、创新型”“四型”组织的目标迈进。学习型是教研组的基本品质。围绕“学习型”这一特点开展教研组建设既是建设学习型学校的需求,更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开展学习型教研组建设,目标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核心是教育观念的转变,即学生观、教师观、教育价值观、课程观、教学观等多种观念的转变;重点是教师角色识别与能…  相似文献   

13.
1995年1月,美国“全国学校历史科中心”正式颁发了称之为“国家标准”的历史教学大纲。这在美国的学校历史教育发展史上是一项重大举措,被称为“里程碑式的标志”。历史科国家标准的制定经历了两年多的时间。1992年春季,就由美国的“全国人文科学基金会”和美国教育部“教育研究与改进局”开始了历史科国家标准研究计划,邀请了上百名的历史教师、督学、社会学科的专家、学校官员,以及几十名历史学家,还有各种专业团体和社会团体,  相似文献   

14.
建设“融合型学校”是帮助乡村教育走出现实困境、实现转型发展的可行之路。“融合型学校”主要体现在育人目标、育人内容、育人方式、发展功能等方面的融合,其重要价值在于体现了大的教育发展观和教育生态观、广义的教育质量观以及自强自救的主体发展观。建设“融合型学校”需要乡村学校深挖潜能优势,探寻可行路径;发挥主体作用,建立融合机制;开展宣传研讨,形成价值共识;实施行动研究,推动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5.
评价是学校管理的杠杆,它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导向,它是学校管理者的管理思想的具体化。在构建评价体系时,首先要改变教师评价的目的这个观念,变以奖惩为目的的观念为以发展为目的的观念,以创新的思维,更新教育工作的绩效观、质量观、考评观。注重“六个结合”,做到诊断准确;导向正确,激励有效,调控有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以及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学校教育出现了新情况、新课题。比如.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发生了新的变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新时期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目标;“只能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不能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的教育观;“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的教学观;“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的价值观等等。这既给学校注入了活力,也给学校的内部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提出了新的课题。 [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美国教育家约翰·I.古德莱德有关学校教育改革的思想,介绍了古德莱德进行学校教育改革研究的背景,概述了古德莱德对美国“政治性”学校教育改革的剖析,阐释了美国历史上多次教育改革失败的原因,从全面的教育———学校教育的目标、与生活紧密相联的教育———教室与课堂、平等的教育———获取知识的机会、教师的角色与专业性———教师与教学环境等四个方面介绍了古德莱德对学校“语法法则”的诠释。  相似文献   

18.
西方国家“学校效能”(School Effectiveness)研究始于1966年美国学者科尔曼(James S.Coleman)发表的《教育机会均等》(Equality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y)报告,并自此成为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主题之一。其研究旨趣在于通过比较学校之间差异,探求影响学生发展的学校教学与管理的有效因素,从而改进学校、提高效能。经过几十年的持续研究、实践与反思,研究的视角、取向、重点等不断的转变,概念本身亦得以拓展和延伸。与他们相比,我国学校效能研究起步较晚,并以介绍描述为主,实践中效能意识也一直较为淡漠。  相似文献   

19.
“家庭学校”是当今美国一种重要的教育选择形式。文章介绍了美国“家庭学校”教育的许多有益经验,期望能对我国家庭教育与学校发展有所启示。这些经验包括:学习美国家庭学校运动快速发展进程中的务实与包容精神,促进中国教育的多元化发展;借鉴美国家庭学校进程中法律冲突的权力认定方式,对我们当前类似教育矛盾进行合理的法理分析;美国家庭学校教育主张自主、自由和超前的学习模式,启发我们教育要真正满足每个学生的特殊需要,促进孩子的多元化智力发展;美国家庭学校教育中家长对儿童教育的全权负责态度,撼动我国家长对教育“卸责”应有的反思;美国家庭学校重视重塑宗教信仰及伦理道德教育,启发我们教育应该重视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提升学生的民族传统文化素养;借鉴美国家庭学校解决孩子社会化问题,提高家庭学校教学效果的模式,有效整合家庭与学校、家庭与社会教育的资源,增强当前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美国的学校评价制度相对来说是比较全面的。就评价的类型来看,主要包括以下三种:合格评估,以学校鉴定制为代表;水平评估,以教育绩效责任制为代表;选优评估,以评选“蓝带学校”和“新美国高中”为代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刊将对美国教育评价制度进行较全面的介绍,以呼应我们现行的教育评价制度的改革。[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